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修改稿26)
人们短暂的一生,尽量避免做后悔“叹息”的事,也最不值得再花时间感叹“时间都去哪了”。看过剑桥的标志性景点,“时间吞噬者”雕塑,再看看格林尼治天文台谢泼德门钟,更加体会到“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12.尊重时间 珍惜光阴
(1)“时间吞噬者”时钟
别等失去后叹息,要在现实中珍惜。在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泰勒图书馆外面的街道上,真的可以看到时间不等人。本笃街与特兰平顿街路口的拐角处,时时刻刻吸引游客驻足观看的,是一座大型镀金的钟表-圣体钟,根据时钟特有的设计效果,又被称作“时间吞噬者”。

圣体钟是一个大型雕塑时钟,剑桥的标志性景点。校友泰勒20世纪50年代曾就读于剑桥的基督圣体学院。2008年他花了几百万英镑建造完成圣体钟,当作礼物送给学院。把金子和时间安排在一起的这座圣体钟,与普通时钟有所不同,钟面上没有指针和数字,不是要为大家展示时间。时钟行走还忽快忽慢,通过蓝色的LED灯发光显示时间,表示生命无常。圣体钟的钟面是镀24K金不锈钢圆盘,直径约1.5米,圆盘的边缘有六十个棘轮,圆盘上端站着一只蚱蜢,底部停放着一个棺材造型。这座钟最夺人眼球的,是金色时光圆盘顶端站着的那只怪异蚱蜢雕塑,黑黢黢蚱蜢用前肢不停地拨动时钟外围的60个齿轮,眼睛还会无规律闪烁!就像是在不停地叼啄时钟,如同把时间吞噬掉,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蚱蜢的利齿每小时敲击一下,发出好似链条敲打棺材的声音。

很多游客都要仔细观察和聆听这样的声音,体会被称为时间吞噬者的雕塑,是怎么一秒一秒地吞噬时间。我觉得这座镀24K金的时间吞噬者时钟,与中国谚语“寸金难买寸光阴”形容时无重至,华不在阳,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2008年9月19日,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为它揭幕,提升了这座时钟的名气。圣体钟被《时代周刊》列为2008年最佳发明之一,还在印度电影《父亲》中出现。
圣体钟怪异蚱蜢用前肢不停地拨动时钟齿轮的声音,提醒人们生命短暂,时间一去不复返,寸金难以买回一丝一毫的光阴,生命短暂要倍加珍惜。泰勒大手笔制作的“时间吞噬者”时钟,下面条石上刻的铭文是拉丁文的约翰一书2章17节: “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

“时间吞噬者”时钟作为公共艺术作品,用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提醒观众:时间必然流逝。
(2)格林尼治天文台
人们短暂的一生,尽量避免做后悔“叹息”的事,也最不值得再花时间感叹“时间都去哪了”。看看声名远扬的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附属于皇家海事博物馆),最早推出的时间标准,会切身感受时间的永恒。时间不会为任何权贵延长一分,也绝不给贫困者缩短一秒。公平无私的赋予每一个人,又毫无留恋地离去。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有个标志,是1852年镶嵌在伦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庭院大门右边墙壁上,由查尔斯·谢泼德建造的谢泼德门钟。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力公共时钟,也就是著名的牧羊人大钟。外观精美的24小时制时钟的刻度盘,用罗马数字标示,显示的时间被称为国际标准格林尼治时间,是世界各个时区时间的依据。在1852年至1893年期间,谢泼德门钟是英国时间系统的中心。这里的标准时间,通过电报发送至伦敦、爱丁堡、格拉斯哥、都柏林、贝尔法斯特等许多城市。1866年,通过横渡大西洋的新型海底电缆,报时信号又被发送到马萨诸塞州以及位于剑桥的哈佛大学。

如果没有专业人士讲解,我们很难看懂这个世界钟,它跟所有观众手表上的指针不吻合。皇家天文台的托马斯 (Thomas) 告诉我们,它是24小时制的大钟,刻度表盘直径92厘米,钟的周围用罗马数字表示24小时。与每天转两圈的普通钟表不同,钟的时针一天只转一圈,中午12点的时候指针是在下部六点位置,夜里十二点才是我们平常见到的十二点的位置。分针依旧是每小时转一圈。上方的小圆盘表示秒数。100多年来这座电钟每天的误差,始终保持在0.5秒以内,这座钟也因此闻名世界。

格林尼治天文台里有一条特殊的经线,是最早拥有分割东西半球的“本初子午线”。是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采用的标准零度经线。这条镶嵌在格林尼治天文台地面上的铜条,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游人们喜欢双脚跨在0°经线的两侧拍照留念,表示自己同时脚踏东西两个半球。本初子午线的不锈钢雕塑,斜轴代表了穿过地心的轴线,圆环代表赤道,两个月牙形中间的细缝代表了本初子午线。

英国为航海业的发展,解决海上航行测量经度的需要,1675年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开始建天文台。1884年时把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也就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地球仪上的假想线,确定为全球的时间和经度计量标准参考的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从北极至南极,经过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多哥和加纳共8个国家。我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在东经116°23'17" 。本初子午线按我们中国的叫法应该是“首子午线”或“零子午线”。我国古代子时与午时指半夜和正午,用子表示北方,午表示南方(如故宫的午门的得名),子午就是南北方向。

地理上的经线称为子午线,也就是经线指示的方向。本初子午线是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是计算地球经度的起点线,确定经度和全球时刻采用的标准。我们随时经历的时间,以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作标准来计量。太阳正对地球子午线时,就是当地正午12时,各地都有自己的时间。地球自转让太阳正对各地子午线的时刻不同,天文学家提出以格林尼治地方时间的方法,统一标准时间,很容易推算出相应的本地时间。便利了人们的交往。全球不只是天文学家使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有对于日常生活、天文导航、大地测量和宇宙飞行器跟踪等事项,也都离不开这个标准。

我在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庭院里,看到两只海豚戏水的雕塑。看不懂是什么意思,问皇家天文台的托马斯。他告诉我们只要在这个博物馆里,所有展示都跟天文有关。别小看它,这是以前定位时间的一个重要装置。两只海豚的尾巴尖几乎接触,只留微小的一些空隙。在日光的照耀下,海豚尾巴的阴影投射到弧形平台上。海豚尾巴阴影的空隙“夹住”平台上的波浪线,这就是当时的时间,每根波浪线的下方都有时间刻度。

听了托马斯讲解,我觉得这个装置,不如我国根据影子长短和方向计时的日晷更方便。同时相配有水钟、滴漏,弥补阴天和黑夜的计时。


为了纪念曾经的辉煌,在格林尼治天文台展览馆房顶上,还保留着一只桔红色圆球,这个球叫做时间球。每天下午差五分13点的时候,它会上升到支撑立柱的一半,差两分13点的时候,会继续上升直到支柱的顶端,最后在格林尼治时间 13 点整,时间球会准时落下,供附近泰晤士河上的船只和镇上的人们对时。这项历史悠久活动,是受牛顿红苹果故事启发,已经持续了170多年,至今仍然正常运转。如果来的时间凑巧,还可以看到报时球准时下落的情景(报时球每天下午13点整准时下落一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向公众报时的工具之一,自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英国推出格林尼治时间标准,也是对现代社会历法和时间的贡献。皇家天文台的托马斯为大家讲解后,带我来到他的办公室,先在我的纪念本盖上“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印章,然后说他知道中国人民大学有个“星月空天文社”,社团学生来过天文台学习交流。他希望有机会到中国人民大学观光,在星月空天文社科普、交流天文。我送给他有关人民大学的礼物,随时欢迎他来中国,来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