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之间
行云流水之间,肆意而为,任情而往,动情之,沉思之,笔尖上有生命的力量,笔下有生活的豁达,是我所理解的散文,是我所喜爱的散文。
因---人生看得几清明 喜欢陈丹燕的一个还算贴切的比喻,说在城市成长的人,像一棵在瓦缸背阴处长得又瘦又长又细的豆芽, 顶着两小片的叶子,怀着一颗又空又满的心。那颗心满载着物欲,却又空无一物,或被蒙上了都市霓虹灯的幻彩的蒙浊,或早已丢失在某处。 这个社会很多事早已把清当浊,把浊当清,很少有人有“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境界,用什么来填补圆润那颗心,让它变得清明呢,于我这便是读散文的意义了,读的时候不累,很舒服,读后很清朗,行云流水之间,要义就在于一份自在。
我认为真正好的散文是怡情的,有心智的,是有灵魂的,直抵人心,撩人情思,启人思索。
它不像一个一眼望去只看得到面目与身材的女人,哦,那是个美女,轮廓而已,苍白无力,只剩一身堆砌的华丽,珠光宝气地多余。只有粉饰的词句,浮华的篇章的文即是如此,没有感情,也就没有共鸣。所以韩愈发起了古文运动,为文去掉六朝时的华丽,所以后来有了白话文运动,为了去掉古文的生涩难懂。
真正的散文应该像一个会引发人想象的气质型女人,她也许是寄居在这个城市的带点小资的小女人,赏赏文艺,喝喝咖啡;也许只是一个旅行到这个城市的流浪画家,独立而才华横溢;也许,也许她只是一个过客,是郑愁予笔下那个女子,与你在某处邂逅。。。看完后,你会感慨,哦,原来还有能一种世界,能一种人生,而那,却是真真实实发生着的,只是转换了时间与空间。
散---各自性灵皆有情 各各不同的散文,如建筑,有各各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有庄严直插云霄的哥特式,有神圣宏伟的穹顶式,也有繁复奢靡的巴洛克派和洛可可派; 如音乐,有各各不同的韵律和节奏,有的轻快,有的活泼,有的舒缓,有的悠扬; 亦如绘画,有各各不同的画面和色彩,有乡土气息的风景画,有入木三分的人物肖像,也有关于城市的浮世绘。 散文的分类也是随意的,自发的。 在我看来, 哲思,悟道,禅性的是一类,譬如林清玄,季羡林; 细腻,感性,小资的是一类,譬如张小娴,张爱玲; 知性,朴实的是一类,如宗璞; 清新,艺术的是一类,如席慕容,张晓风; 时代,深刻的是一类,如鲁迅; 岁月,适宜的是一类,如朱自清,俞平伯。 但都在笔墨之间飘出了细细香风淡淡烟,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 。常怀着一种感恩之心去读,不然,我们会是怎样地贫乏与空虚? 是他们作者自己,亦是他们笔下的人物的种种可爱,人世间的种种有情,感染着我们,去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如庄子《齐物论》里所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看待时间万物,无"是非“之心,但求顺其自然。 也有文化的光,历史的流,在字里行间穿梭流转,渗透着智慧与才华的字字句句,承载着多少或无奈或沉重的记忆,如今只化为满纸的沧桑与叹息,让我们有遐想过去的空间和资本。诉说着故事,表达着情感,是他们的生活。宗璞说她写散文,不然对不起流淌在胸间得力股感受,而写小说,不然对不起沸腾过随即凝聚在身边的历史。
终—逐尽风华怡然得
散文当然不是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自然也没有需要耐心去发掘的层层铺垫,它是信手拈来的,但又有如同小说精妙的构思;
它也不是虚构的,也没有太长,但它是有灵魂的,像一只会思想的蝴蝶,翩跹起舞,悠然婉转;
它亦不是诗歌,没有明显的音乐的律感,但它有自己的调子,会用一只手把你轻轻地牵入其中,诗歌是想象的,它却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笑有泪。
对我来说,相比较散文而言,读小说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是一件需要花精力和时间的事(我说的不是那些手机上消磨时间的小言情)。
很少有一口气就读得完的小说,没那个毅力,也觉得不过瘾;但却可以很淡然轻松地读完一篇散文,它是不需要连续性的,而且一篇就足够了。
也有些许断断续续读完的小说,那成就感就像走完了长征,回头看,还是欣慰与值得的,比如巴尔扎克的《幻灭》,雨果的《悲惨世界》。
有的是读着读着实在读不下去了,就干脆明智地放弃的小说,虽然心中也有愧疚,但终不能再拾起来读。
还有的是被吊在半空中不上不下的小说,心里是想着的,但实在是太厚,读了很久到头来还有那么多,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更多的是被晒在沙滩上默默等候着我的,其中有我向往已久的,有我一时心血来潮安置上的,但它们的结局都是一样,遥遥无期,有缘再会。
等待着我的某个假期,某段闲暇的时间,而不是一天的闲暇时间,因为那一天是决计读不完的,也读不好的,太匆匆;时间间断地太频繁,太久,又怕会遗忘,想不起前面发生了什么,那也很痛苦。所以一段闲暇的时间是必要的。
想起以前从小学到初中每个假期所看的名著,虽然当时是一种作业,老师安排要写读后感的产物,但确实是每个暑假和寒假都会用那段时间看一两本名著,或翻翻,或深看,总归是有所获的。在现在看来那也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时光。特别记得看《海底两万里》的时候,童年时的好奇心真是被大大激发了,至今还记得书中所描绘的神奇世界,巨大的会发光的水下怪物,在海底生活的环境,虽然那样的想象早已在科技时代成为了现实,真的有了电,也有了潜艇。《爱的教育》有一百篇故事,是要一篇篇写故事梗概的。。。。
但如今的学习和生活仿佛不容许,用大把大把连续的时间好好地读小说成了一种奢侈,真的是奢侈。什么是奢侈?梁文道说,欧洲的电影和美国的商业片就是奢侈,明明知道没几个人看得懂,没能保证票房,还是要拍,仅仅是为了趣味,那时欧洲得老贵族才做的到的。对,仅仅是为了趣味,在如今的学习生活中,出去为了文凭生计的考试和学习外,能仅仅为了趣味做的事不多,因为我们想得太多,考虑地太多。所以我现在要尽我所能地奢侈一把,譬如看一篇怡情的散文,一本喜爱的小说,探究自己想知道的,满足现在仍旧膨胀着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