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刻决定要在豆瓣记录自己
查看话题 >问候天空
今天的太阳依然和昨日一样耀眼,窗外的寒风也揭示着这几天也许是今年上海最寒冷的时刻,但此时此刻的我已经在与往日的告别路上纵步疾驰。
我从上大学伊始就意识到了抛弃阅读和写作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我并不能将这个结果归咎于完全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毕竟一切就像毛姆所说宇宙中的所有力量都积蓄着打翻那杯牛奶,那么某种结果的形成自然也是汇合了许多种无形之力的牵引拉扯。
仔细想来以前写周记或者随笔甚至QQ空间日志的时候,毫无例外每一次我都是渴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无论关注者是老师的批复或者同学的留言,我都可以在这种互动和反馈当中明确自己的位置,甚至更进一步,感受自己给他人所带来的价值。很难想象童年时候对语文嗤之以鼻的自己竟然会随着成长脉络的改变渐渐滋生出难以想象的特性,不得不感叹中学时代对于人的成长的塑造性的确在某种时候可以超越所谓天生的禀赋(父母都是理科生)。被同学和朋友所打上的内向的烙印和父亲如出一辙的性格特征让我深信不疑这是遗传的作用使然,然而当大学时候母亲在和人闲聊时候我在旁边听到她描绘的小时候在邻居阿姨家我喜好手舞足蹈的表演童谣和为了讨要糖果故意将阿姨叫做妈妈的心机行为,让我忽然意识到其实我是在蒙受了许多外界的压力下将这些要求和价值观内化成为了自我的某种肯定,而那些疑似“表演型人格”的哗众取宠更多的在我对于人情世故无所顾忌时候的天性的流露。
今天的博客里我听到了关于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冬日笔记》,大致知晓了这是一本著名的侦探小说家的晚年关于审视和剖析自我的回忆录,这本书一反常态的运用了第二人称的对话方式和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使得它不同于很多以时间为线索的回忆录,碎片化的描写反而更加贴近于我们平时里真实的漫无边际的回忆和遐想。而第二人称使得在剖析时更加可以无所顾忌,去除掉那些我们时常自我欺骗的习惯,这种习惯让我们吐露一点真言时便好似被人扯去外衣一般惊慌失措而又自怜自爱,而真正的自我往往在于赤身裸体而又退无可退时才不用顾忌种种我们自以为是的牵绊,用一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来说,便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我在很久之前听说过某种号称高效的“费曼学习法”,这种方法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以教促学,即通过传授他人来确信自己是否真正掌握所学到的东西,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怠惰让我们自以为明了了这些东西的样貌,但在复述给他人时才发现自己的漏洞百出。尤其是在工作所面临的孤独的学习时,我们失去了上学时候规律性的测试与考试的及时反馈,以至于我们只有在面临许多“终极考验”时才发现我们可能已经在交叉着的歪路上步行了很远。
人是需要面对和通过面对而得来的反馈的,就像我们通过阅读小说去发现和了解自己,我们浑然不觉于从小到大所经历的那些细枝末节,更多的已经被我们有意无意的遗忘,可正如所有的的故事打动你我往往源于细节的刻画,这些被我们遗漏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正是塑造了我们的每一颗分子原子。或许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每一个人都是程度不同的“表演型人格”,我们需要撞上某样南墙才会明白自己身处何处,无论在此以后我们选择止步于此还是披荆斩棘,这样的自知之明和大千世界的交涉牵动着我们每一处的喜怒哀乐,漫漫长河的无尽和深邃动人心魄,而在此其中自我又何尝不是一本鸿篇巨制。
“昂首,问候天空,伸指弹去满天尘埃,扯云朵拭亮太阳。从今起,这万里长空将是我镶着太阳的湛蓝桂冠。”
简媜 | 问候天空
-
会飞的一粒饭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05 01:52:13
-
豆友228995314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4 20:50:06
-
豆友4663751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06:13:34
-
一只小可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7 16:58:38
-
糖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6 17: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