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20的100种方式
查看话题 >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 其二
前言
入冬以来的第一次感冒终于如期而至。
没有流鼻涕,只是扁桃体有点发炎。
生病的时候,什么也不要做。
不想看书,不想听播客,不想写东西。
但是,就这么躺着也实在是无聊至极。
老规矩,泡一杯淡茶,戴上耳机,轻音乐走起。

正文
关于阅读
今年阅读习惯的变化,简单来说,很少使用Kindle,买了Neat Reader的永久会员,并且开始使用微信读书App。
阅读类型上,还是和去年一样,主要集中在非虚幻作品。
小说类的阅读,也几乎是自认为比较有深度的网文。
说到这里,强烈推荐《诡秘之主》、《剑来》和《雪中悍刀行》。
这三部小说的世界观,很是庞大,并且写的很深刻。当然,这种深刻的前提是需要读者细腻的感触才能体会到文字中夹杂着的丝丝人间味道。
上面提到的这几本书,最晚2021年,自己肯定会入手实体版。
这不仅仅是对作者的尊敬,也是对这几部作品的喜爱。
至于非虚幻作品,今年的阅读领域大致涉及社会学、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等。
下面简单来聊聊这几种类型的书。
去年年底读了《与社会学同游》,从此开启了自己的不一样的人生。让焦虑、自责的自己开始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过去与所处的社会。
于是乎,便对社会学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愫。
下半年项飚先生的《把自己作为方法》,也让人类学进入自己今后的阅读目标中。
提到哲学,现在想一想,自己的启蒙情景应该是自己在大二或者大一的某一天,坐在教室走廊的自习区看《活法》。
书中提到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说所有的学科与领域,升华到一定高度后便是哲学的领域。这对于自小懒惰的我来说,不亚于一道福音。
为了今后的省事,便开始对哲学产生了兴趣。
关于《活法》这本书,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翻过。因为生怕自己翻遍全书也没有找到上面的那句话。
有时候,欺骗自己或许也是一种善良,对吧。
闭眼想了一会儿,《苏菲的世界》应该是自己记忆中最早的哲学启蒙书吧。
关于政治学,其实自己对其算是咬牙切齿。
毕竟国人深受其的迫害,在水深火热中直到逝去的那一刻。
但是,既然我们的后半生,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那么,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去主动了解这个社会的结构与发展。
这个社会的人情世故,这个社会的险恶与良知。
最后的教育学,不言而喻。
今年一整年的变化,都是在践行“自我教育”这四个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为什么会得到这种结果?
为什么今后要这样去做?
种种反思与教育,在每天临睡前,不断循环,周而复始。
加上夏天女儿的降生,更加对教育有了一丝格外的关注。
关于书单
按照每年的惯例,总会在年底整理出一整年所入手、阅读的书单。
有从当当、京东上购买的纸质书,也有从微信读书、Neat Reader上阅读的电子书。
不完全整理,有将近八十本,如下。
《优秀的绵羊》
《李光耀观天下》
《文化失忆》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基本收入》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别想生活有答案》
《目光》
《何以为我》
《偏见的本质》
《如果你住在这里:世界各地的房子》
《戏剧游戏:儿童戏剧游戏》
《费顿艺术启蒙认知系列(套装共4册)》
《当孩子遇见书》
《四季时光》
《亮丽精美触摸书系列(全4册)》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
《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我的二本学生》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
《我们都是书的囚徒》
《我是谁,或什么: 一部心与自我的辩证奇想集》
《信任论》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
《鲁迅全集》
《原则》
《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
《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
《康德的大刀》
《最好的告别》
《核心社会学思想家(第3版)》
《社会学之思(第3版)》
《阅读的故事》
《走出唯一真理观》
《表达的力量: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
《德鲁克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吾国教育病理》
《东京文艺地图》
《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路人》
《叫魂 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发展心理学》
《我的天才女友》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教育的目的》
《爱弥儿》
《给教师的建议》
《人间值得》
《巴黎评论》
《科场现形记》
《大地上的亲人》
《价值的理由》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哲学、科学、常识》
《哲学的指引》
《治理中国》
《世界秩序》
《苏菲的哲学课》
《哲学的底色》
《印尼Etc》
《政治哲学》
《理解媒介》
《社会学的想象力》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小岛经济学》
《饱食穷民》
《创新者的窘境》
《月球家族》
《跨越边界的社区》
《价值》
《经济学通识》
《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
《项塔兰》
《人生效率手册》
《职场头五年你靠什么脱颖而出》
《当你学会独处》
关于写作
一月3篇,二月1篇,三月0篇,四月0篇,五月2篇,六月1篇,七月3篇,八月4篇,九月4篇,十月4篇,十一月4篇。加上12月的话,估计今年可以到30篇。
今年夏天,一股热血涌入心头,竟然在豆瓣开了一个小组,叫做“通勤路上的遐想”。目前人数在六七十人。自己基本上会保持一周发一篇文章。
今年开始养成的最重要的习惯之一,或许就是定期写作。
一周七天的是是非非,心态变化,甚至是此时此刻入眼的事物,都会是写作的素材。
所有的思考与情感,在十根手指的敲击下,被粉碎,被融为一体。之后,幻化成一行行的文字。
为了能及时进入写作状态,自己总会提前泡上一杯茶,戴上耳机,放起一首轻音乐。
就这样,慢慢地,进入“贤者时刻”。
如今,vlog、视频剪切等这种记录生活的方式,越来越被人尤其是年轻人所追捧。
可是,我仍然认为文字才是对人生体验最尊敬的方式。
你的视线,你所能观察到的世界,此时此刻都被局限在那一块六寸的手机屏幕中。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举措吗?
既然去了,便请用这双肉眼尽情地将所有美景收入其中。
用心体会,用肢体去感悟。
如需记录,便请回家,坐在书桌前,闭眼回放,细细品味。
最后,用文字,缓缓道来。
关于播客
真正意义上踏入播客世界的大门,原则上是2020年10月的某一天,在豆瓣上无意间看到友邻推荐的一款泛播客平台——小宇宙。
从install完的那一刻,我便开始进入了播客的赛博世界。
或许是天时、地利和人和的BUFF加成。
一直从书中苛求人生答案的自己,竟然从播客中感受到了远在异国他乡的那一份似曾相识的困惑。
犹如缺氧已久的鱼儿,窜入蔚蓝的大海。
身与心,都仿佛在一瞬间,得到了解脱。
自己每天的“觉醒时刻”,基本都是在通勤状态下进行。
戴上降噪耳机,身体缓缓后移,口罩没过鼻梁,闭上眼睛。
缓慢远离现实的嘈杂,与每档节目的主持人、嘉宾们,并肩站在小宇宙上。
用上帝视角思考我们人生的起起落落。
还有,打算在年底开启自己的一档播客节目,作为自己的年终奖。
如有你感兴趣,欢迎你的加入。
对了,截图是自己这两个多月使用小宇宙的记录信息。

后记
坐在青岛的某一居民楼中,看着阳台外的十字路口。
天还没有亮,现在是12月11日早晨六点三十三分。
链接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11 2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