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读书笔记
给延期的项目增加人手只会更加的延期项目。
人的行为往往是和信念不一致的。
学习曲线因形势和环境而异。
询问应该避免狂热者,他们依据信念给出答案,而非依据经验。
工具在生效之前是负担。
付出越多,产生的依恋就越深。
只有侵害结果是由行为人的行为所造成的,才能够认定为犯罪既遂。
通常来说,不能犯未遂的因为没有法益的侵害,不作为犯罪处理。
美国国父们都认为不能让任何一个机构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儒家、法家、道家从不同的社会层次看问题,在各个阶层上可以看做互补的关系。
那些打电话兜售产品,并且伪装成给你提意见的人,应尽量避免与他们发生任何交易。
那些同情关心陌生人的人,对自己的亲友却冷酷无情。--尼采
医生不是你,也不是你的家人,他不会因为你的健康恶化感到痛苦,他会趋向于避免可能对他职业生涯造成危害的官司。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野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在别人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要指手画脚。
正是因为关系很紧密,所以才需要有意识的去分离课题。
如何对待你的信任是别人的课题,不要用自己的付出去绑架对方。
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无法左右。
要想缔结良好的关系,必须要保持距离,太过亲密就无法正面对话,但是距离也不可以太远。
活在害怕关系破灭的恐惧当中,就是一种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表扬这种行为有“有能者评价无能者”的隐喻。
自卑感本来就是从纵向关系当中产生的一种意识。
人只有在感到自己被需要的时候才能够获得勇气。
闲思
近日有人问我为何看书学习,公司代码的框架已经基本完善了,功能的实现不会需要从0开始,看书准备干什么呢。
我从入公司以来就一直在不断的看书,不断的学习,但是为何我要学习呢?
我向来认为人是无法找到真正的原因的,因为世界太复杂,人只是对外部世界的一些有限的因素的模拟,即使对于我们自以为认为是自己行使的一些行为,我们也无法穷极一切去找到真正的原因。
但是人们总是在问为什么,或许这其中有一些生理机制在起作用,至于具体是什么我也不清楚。
我又为何要学习呢?其实若是只是完成当下的工作,我在进入公司的时候能力就已经足够了,我为何还要学习呢?
好像我旁边的人都在认为我是想要去大公司,我已经听到不止一个同事和我说以后我可以去阿里这些大公司里面去。但是我看书学习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去大公司,入职大公司对我而言并非是什么需要奋斗的目标,将入职大公司作为目标在我看来过于肤浅了,我若是有什么目标的话,跳槽进入大公司绝对不在其中。
我看书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呢?以前我考虑过这种问题,彼时的我找到的答案是恐惧:我时常会有一种被压迫的感觉,仿佛我的身后有一巨石向我缓缓滚来,若是停滞不前就会被碾压成渣。我对发生在我父辈身上的诸多遭遇都是那么的厌恶;我害怕那些桥段在我的身上重演;我不认同在青春当中绽放之后连中年都没到就完全凋零的人生;我害怕我会结婚生子,然后将未竟的愿景从我的父辈那里传承给下一代;我更害怕发生在父辈的悲剧在我的后辈当中上演。
是啊,恐惧,恐惧驱使着我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当人们问起我来的时候我不能说的这么沉重吧。
我看书学习的原因还有什么呢?还有什么?
是为了更清楚的看到事实吧,在读了一些书籍之后看到的世界和之前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底层逻辑唾手可得,怎么能随随便便就丢了呢?是为了摆脱焦虑吧,书中说保持学习的程序员是不用为未来感到担忧的(学习的过程当中我的确感觉不到焦虑)。
嗯,日后若是再有人问我为何看书学习的话,我就说自己是为了看到更底层的事实,因为底层的逻辑很有趣吧,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