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条目翻译 - 律贼
律贼(英文:thief in law,俄文罗马化:vor v zakone)是属于苏联、后苏联时代国家以及流窜于其他国家的“犯罪集团重要人物”的正式的特殊地位。在有组织犯罪集团中享有精英地位的职业罪犯对其下属罪犯拥有非正式的权威。英语中的“thief in law”仅仅是对俄语中的俚语词汇的简单且逐字的翻译,该俄语俚语还可进一步细致翻译为“在法规中享有地位的贼徒”,因此其在俄语中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合法的贼徒”(a legalized thief),另一个是“发号施令的贼徒”(a thief who is the law)。需要注意的是,在俄语中,“vor”只是在18世纪后才拥有“贼徒”的含义,而这个词在之前的含义是“罪犯”,而且这个词至今在职业犯罪俚语中还当“罪犯”讲。只有在其他数名贼徒一致同意后,一个新人才能成为新的“贼徒”,这个过程可以直译为“加冕”,具体过程包括一些仪式以及纹身。贼徒文化与监狱帮派密不可分,因为只有曾反复入狱的罪犯才有资格获得“贼徒”的身份。律贼来自多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民族多样性很明显,但其中占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格鲁吉亚人和其他来自格鲁吉亚的少数民族。
历史
尽管在历史上,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一直都存在着罪犯和土匪,而在俄国1917年革命所带来的混乱之中,武装帮派数量激增,有些团伙最终成为了能控制社会的显要力量。拥有自己的黑话、文化以及律法的犯罪文化在俄语中被称作“vorovskoy mir”,在英语中可直译为“罪犯/盗贼的世界”。
1917年革命成功后不久,苏联就重建了自己的警察系统和法律体系,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的秘密警察力量很快就几乎将整个地下犯罪世界赶尽杀绝。在斯大林的统治下,强制劳改营(古拉格)内挤满了政治犯和其他罪犯,随后,曾经地位显赫的罪犯在狱中重新建立了组织,也就是vory v zakone,即本文的主题“律贼”。
律贼的成立目的就是在监狱系统内部创造能重新统治罪犯地下社会的新社会,“统治苏联生活中那些连克格勃都触及不到的黑暗沟渠”。律贼在体系中奉行集体责任制,其信条是“完全服从罪犯的律法,有义务支持一切罪犯原则,拒绝一切合法工作,只能通过犯罪行为获得经济收入,并拒绝参与一切政治活动”。
例如,贼徒在被监禁期间就不能在监狱内承担任何由监狱管理方提供的工作,不能用任何方式帮助监狱管理人员。比如,当一名囚犯经过一名看守时,如果看守要求他敲响晚饭钟声,那这个犯人必须拒绝服从,不然就会遭到其他囚犯的审判并因帮助看守而被定罪。律贼有自己的法庭并且以“盗贼的荣誉和传统”为依据进行审判。成功加入律贼团体的标志一般都是特殊的纹身,让所有罪犯都能马上辨别出此人的律贼身份。囚犯会在监狱中互相纹身,在身上标记下自己在犯罪世界中的地位、犯罪生涯中的显要成就以及自己曾被关押过的地方。比如,单只猫图案的纹身就代表此罪犯只独自一人抢劫,而多只猫图案的纹身就代表此人在抢劫时有同伙。有人言曰:“共产党虽然牢牢控制着政府和社会,而律贼则独霸整个犯罪世界”。
二战后,古拉格体系中的律贼力量遭到了所谓的“苏卡战争”的削弱。“苏卡战争”其实只是监狱内部的帮派冲突,一边是纯粹的律贼,另一边则是所谓的“苏基”(‘苏卡’的复数)。苏基是律贼对罪犯中那些在二战期间加入苏军,与德军作战(为了在战后能得到赦免)的人的称呼,在律贼眼中,这样的行为当然严重违背了盗贼的信条。
盗贼信条明确表示盗贼不得以任何方式帮助政府,而苏卡加入军队的行为明显违背了盗贼的信条。战争结束后,凭借服役经历而重获自由的前罪犯中有数千人因再次犯罪而又一次进入监狱,这一次他们被其他犯人安置在了监狱囚犯阶层的最底层,与向警方告密者和监狱强奸的受害者一样得不到其他囚犯的任何尊重。
很多苏卡都是强硬的职业歹徒,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洗礼后变得更加凶恶,因此他们决定在狱中杀光所有律贼,这也就是延续了十多年的苏卡战争的起源。由于苏卡的数量庞大,因此在很多古拉格之内,犯人都被分成两部分来分别关押,苏卡关在一起,律贼关在一起。
在苏联于1990年代解体后,律贼又在俄罗斯地下犯罪世界中占据了顶尖地位。此时的律贼已经能够“渗透进俄罗斯的政治及经济高层,并能够指挥在后苏维埃时代的诸国家中迅速发展的犯罪网络”。只有律贼才有权给别人赋予律贼头衔,要想成为律贼,必须展现相当的领导能力、个人能力、才智以及个人魅力,还要拥有丰厚的犯罪履历。一旦成为律贼,就必须按律贼的律法来生活,而违反律法的结果一般都是被施以断肢或死刑的惩罚。据称,“今日的律贼活跃于全世界,从马德里到柏林,再到纽约”。并且还“无恶不作,小到小偷小摸,大到金额上百万美元的洗钱。另外,律贼还经常充当俄罗斯各黑帮之间的冲突的冲裁人。
据称,随着俄罗斯国内资本主义的逐渐占据主流,越来越多的有着大学学历的罪犯开始涉足利润更加丰厚的产业。这些新兴的犯罪势力在1990年代首次与律贼势力合作,到了2000年代,这些强强联合的犯罪势力就已同大企业和政府机关联系到了一起,地位越来越重要。后来,律贼虽然仍然在赌博和零售业势力强大,但他们在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影响力已经减弱了。但是,由于犯罪团伙中的大部分罪犯最终还是逃不过被捕入狱的命运,新兴犯罪势力中的罪犯也还是免不了向仍然处在俄国罪犯阶层顶峰的律贼寻求帮助,以求在俄国司法体系中被从轻处理。
律贼中的一个著名人物就是维亚切斯拉夫·伊万科夫(vyacheslav ivankov)。
2011年,奥巴马政府对一个名为brothers’ circle的犯罪组织进行了制裁,该组织中的几名成员就是律贼。
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律贼的行为规范被称为“ponyatiya”,可直译为“协议”(the understandings),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律贼的习惯法,或者荣誉准则。狱中囚犯均遵守这些惯例,而且这些规定还为律贼确立了有威望的领袖以及仲裁人的身份。
律贼将监狱视作自己真正的家,还有这样一句话:“天使的家是天堂,律贼的家是监狱”。据律贼研究专家、曾任苏联内务部以及总参谋部情报部(简称GRU,即格鲁乌)领导人的aleksandr gurov称,“与西西里黑手党不同,律贼的规章制度虽然比较少,但每一条都十分严苛,律贼中的成员不得与政府有任何联系,这也就意味着律贼不可能于军中服役,也不能在监狱中与政府合作。而且,想成为律贼,必须有多次服刑的经历。最后,律贼还不得结婚”。
另外,据michael schwirtz levkiv称,“种族并非律贼准入门槛中的重要要求,甚至很少会对一个罪犯成为律贼与否产生影响,今日,很多律贼成员,甚至是那些活跃于俄罗斯国内的律贼,其实都来自其他后苏维埃国家,比如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以及车臣,都不是俄罗斯人”。
有很多律贼来自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主体民族,但同时仍然有很多俄罗斯族的律贼。
aleksandr gurov所言的律贼法规
根据律贼的准则,一个律贼必须做到:
- 保护并爱他自己的亲人(母亲、父亲、兄弟姐妹等等)。
- 不组建自己的家庭,不娶妻生子,但这并不代表律贼不能拥有情人(原因:女人和孩子会给律贼本人带来危险)。
-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从事正常工作,无论生计多么困难,都必须以犯罪行为为生。
- 帮助其他罪犯,给予他们道德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发挥盗贼团伙的群体力量。
- 为同事保守秘密,不得透露如其他罪犯的藏身处的位置这类的信息。
- 在不得已时(比如遭到调查时),为其他人顶替罪行,这能为其他罪犯赢得自由的时间。
- 在处理自己与其他律贼,或者其他律贼之间的矛盾纠纷时,应召集其他罪犯,共同举行问询会,以解决问题。
- 如果有必要,自己也应参与到如上问询会之中。
- 问询会结束后,对犯下过错的罪犯执行惩罚。
- 不能违抗问询会上大家共同作出的结论,按大家的意见对被判有罪的律贼执行惩罚。
- 熟练使用律贼专有的黑话,即“fenya”(俄语)。
- 如果不能承担损失,就不能赌博。赌债必须在约定时间内还清。
- 教导新入行的罪犯。
- 如有可能,要在不同的犯罪阶层中安插线人。
- 在喝酒后也不能失去理智。
- 与政府划清界线(特别是劳改机构),不得参与公众活动,不得加入任何社群或组织。
- 不得从当局手中接过任何武器,不得参军。
- 履行对其他罪犯作出的承诺。
但到了现在,上述准则已基本失效,只有以不与监狱当局合作以及告发其他狱中囚犯为主要原则的原始的监狱准则依然适用。《古拉格群岛》(the gulag archipelago)的作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则在《古拉格群岛》中表示,自己从未见过任何一个律贼在自身需求与准则相冲突时选择遵守荣誉准则。
律贼的纹身
律贼亚文化,或者,更具体来说,是以律贼为头目的监狱囚犯的亚文化,以其标志性的纹身而闻名。一般情况下,囚犯的纹身都是在狱中用原始工具刻画的。
与律贼有关的纹身图案包括但不限于一下种类:
·八角星,盗贼世界中的主要纹身图案,常出现在肩膀上。
·圣母和圣子(圣玛利st mary和婴儿耶稣基督),代表此人的犯罪生涯始于年轻时。
·蜘蛛。朝上的蜘蛛表示该罪犯仍在犯罪,朝下的蜘蛛表示该罪犯已脱离犯罪生活。
·圆圈中的字母“A”(纹在手指上,像戒指一样),表明此罪犯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
·一个内部有黑点的圆圈(纹在手指上,像戒指一样),被称作“圆石”(roundstone),代表此人是孤儿(俄语罗马化:sirota),或者代表一句话:“只相信你自己”(俄语罗马化:nadeisya tolko na sebya)。
·方框中的一个头骨(纹在手指上,像戒指一样),代表此人曾因抢劫而被定罪。
·棱形边框中带有一个俄罗斯正教会十字(Russian orthodox cross),纹在手指上,类似戒指,代表此人是律贼。
·一个一半是黑一半是白的圆圈,纹在手指上,类似戒指,代表此人虽游走于律贼之间,但自己并非律贼。
·“KOT”三个字母,意味“cat”,即猫。代表此人是一个在监狱中被长期关押的囚徒。
·“OMУT”(omut,即深水漩涡)四个字母,纹在手背上,意为“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МИР”(mir,意为‘世界’或‘和平’)三个字母,纹在手背上,代表此人永不悔改,永远不会接受再教育,“唯有枪子儿才能改变我”。
·单词”CEBEP”,意为“north”,代表此人曾在北部的极寒地区(西伯利亚或马加丹州magadan)的监狱服过刑。
·戴帽子的猫(来源于意大利-法国童话故事<穿靴子的猫>,puss in boots),纹在头颅后部,代表此人为律贼。
·魔鬼的头颅,纹在头颅后部,代表此人憎恨政府。
·梅花形(quincunx,由五个点组成的几何图形,意为十二分之五,其中四个点组成一个正方形,另一个点位于正方形的中心,这一形状最初源于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三世纪发行的货币昆库恩克斯,价值为当时的货币一阿斯的5/12),纹在手腕上,代表此人曾被长期监禁,来源于这句话:“只有四座警卫塔和我一个人”(four guard towers and me)。
© 本文版权归 张程ZhāngChé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