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个股纳入沪深300成分股 以后定投指数将是大趋势
昨天,科创板迎来了重大利好,为适应证券市场变化需要,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通知,明确指出对于已经上市1年的科创板企业具备纳入上证180、沪深300等成分指数空间的样本资格,可以在下一个样本调整期纳入相关指数。

这里边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纳入沪深300指数,顾名思义,沪深300指数就是由当前沪深两市按照成分结构比重挑选的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只股票编制而成的指数,代表了我们A股最具规模实力和发展前景的300只股票,也是我们A股当前最核心的成分股指标。指数会对过去一个自然年里的企业证券规模和流动性进行比对,每半年进行一次成分股调整,调整日期是每年6月份和12月份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算起来我们的科创板是去年7月22日创板,首批企业挂牌上市一年4个月,也就是说刚好赶上今年下半年的这次成分调整。也就是说下个月14日,将诞生首批纳入沪深300的成分股,按照当前的市值对照,一共有4只科创板个股符合纳入沪深300指数的条件,分别是澜起科技、中国通号、中微公司和传音控股。

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标的的科创板企业,能够纳入沪深300指数将给我们的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以下几点影响: 首先,有利于改善沪深300的成分结构。在过去十几年里,沪深300的成分选取都是根据经济主导行业结构占比来选取,也就是说里边很多都是银行券商房地产石油化工这些传统行业,近些年的科技股要么市值过低,要么流动性小,基本都被抛之脑后,搞得指数严重失真,往往都是指数涨个股不涨。这时候科创板个股纳入沪深300成分股就显得非常重要,可见我们已经认识到科技股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开始着手调整结构不均的情况,长远来看是有利于提高沪深300指数的权重地位和良性发展。 其次,纳入沪深300指数的这些科技创新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增量资金。沪深300作为A股最核心的成分股指数,背后有着几十家机构和千亿规模的被动资金跟投,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只要纳入成分指数,这些资金多多少少都会跟随配置,所以这些企业将出现更多的资金抢筹,短期来看,有利于股价的提振。还有一点就是这些纳入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标的必定都是从科创50的成分股中选出来的,也就是说科创50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后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有兴趣的可以开始配置了。

第三,科创板个股纳入沪深300指数现在仅仅算是开了一个闸门,后续还会有更多的企业纳入。尤其是这两年我们逐渐开始重视自主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对于新兴技术产业的资金配置也越来越多,市场重心也开始向它们偏移,也就意味着科技股在未来A股的成分比重将越来越高,那么沪深300作为核心指数对于它们的纳入也将快速增加。这是跟我们经济发展动能的转变是息息相关的,2008年之前我们是能源驱动,过去十年是地产基建驱动,那么未来十年肯定是科技创新驱动,这跟我们之前提到的内循环战略紧密相联。 第四,随着科技股比重的提升,沪深300等 指数的投资价值也将凸显。因为无论是结构优化还是发展前景,被动指数都是具有先天优势的,它们的成长价值要远高于主动基金。这个在已经成熟的美股市场是得到很多投资大师的认证的,巴菲特和芒格对于华尔街的那些主动基金管理者都是十分鄙夷的,说它们忙活半天还跑不赢指数基金的收益。之所以我们的A股主动基金还有优势,主要还是因为散户太多,总有割不完的韭菜给机构送钱,但是随着以后投资者越来越成熟,发现自己每年进进出出都是给人送钱,不如长期拿着指数不放,还能稳稳的赚取那企业成长的收益,相信这种机构割韭菜的好日子也就快要终结了。

总的来说,随着我们经济发展动能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股纳入成分股指数,不光是沪深300,还会有中证500,中证800等,与之相应的就是指数投资的价值也将越来越明显,这在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不过任何市场和投资者都有一个走向成熟的过程,至少今年我们的投资者都开始关注基金投资了,只不过走错了路子,买的都是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主动基金,但也已经开始表明投资者开始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让专业机构帮自己管理。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今年的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创历史记录,很有可能突破3万亿,这么大的体量和配置大多都是倾向于热门股票,到时候要卖的时候恐怕势必会形成踩踏,造成一地鸡毛的局面,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能不追就不追了。

-
雨菲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1 17: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