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从书信到蓝颜知己语桐霏霏
题记:每个女人,骨子里头大概都有这样一种情结,想拥有个蓝颜知己。这个蓝颜不是夫,不是情人,而是居住在她精神领域里的那一个人,他不一定英俊,但一定成熟、可靠、善解人意。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 知音难觅,古有高山流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国外有查令十字街84号的故事,从书信相知到成为知己,文艺的浪漫。 从前慢中写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那时候主要是书信往来,多么令人羡慕呀。 1949年的纽约,曼哈顿一间没有暖气的公寓里,三十三岁的穷作家海莲,偶然看到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凭着一股莽撞劲,她开始给这个伦敦地址写信。 海莲的信中时刻透露出她的机敏热情,时而调侃,时而风趣,她是个真性情的女子。她要的各类离奇古怪的绝版旧书弗兰克都能找到,而且细心地为她留意不同版本。弗兰克是个很绅士的人,对海莲刁专古怪的问题都友好回复,并且还能一起聊自己的看法。 这样一写就是20年。他们之间也因为书信往来,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即使海莲穷困潦倒,她的精神也有了寄托和支撑。有一个懂自己的朋友真好,文字就像微光温暖着彼此,这种超越友情的感情在现实中别无居处,在文字中却可以找到安放的地方。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懂自己的人太少了,大部分擦肩而过,能够有精神交流的更是少数。所谓灵魂伴侣不过如此。海莲是幸运的,这些文字终于飘洋过海,让更多的人看到,也温暖和感动着更多的人。 电影不二情书,也提到了这本书,让我觉得文艺浪漫。于是买了这本书,读了起来。让我的思绪也飘飞到书信往来的时候。 那时,读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网友,彼此书信往来。每当收到对方的信,即使只是简单的问候,也兴奋不已。你知道,在地球上的另外一个地方,有一个人挂念你,有一个人关心你的想法,想听你说说自己的事情,是多么美好和温暖的事情。 那时,海棠花开, 那时,风华正茂, 那时,我们不期而遇, 那时,聊不完的话题, 那时,我们眼里有星辰大海。 …… 也和查令十字街84号一样,我没能去到别人的城市,没能看看惹人绮思的海棠花。 借用书里的一段话:我想,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慰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恋。 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我想说那都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情怀还在那里。 好书像真爱,可能一见钟情,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杳远理解和同情却总需要悠悠岁月。 即使我们没能在一起,我们的灵魂曾彼此取暖,我们因此成了内心柔软,更有温度的人,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美好? 遗憾总会有,那些有过灵魂交流的人们,不会忘记彼此,不会忘记生命中的这道光。 泰戈尔说:白色的夹竹桃和粉红色的夹竹桃在枝头相遇,它们交谈得兴高采烈。 愿你一生也得一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