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血脉论浅读》之十九

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 “只因众生执着这个色身为实有,所以就有了饥饿和口渴,有了寒冷和酷热,有了疾病等种种状况。如果能够不执着色身为实有,那就一切任运自在了。” 所谓“不执”,正是超凡入圣之枢纽。“不执”什么呢?不执着地认为色身乃是实有之物,同时,不执着地认为世界乃是实有之物,等等。 这个道理似乎不难懂,但其实很难实践。为什么?因为只要有生命就有依托,大家生命的依托,乃是“行阴”和“识阴”。如《楞严经》卷十所说,“行阴”的内容名为“幽隐妄想”,大约就是念念相续之思量执着,执着于“阿赖耶识”为我,即是“我执”所在之处。“识阴”的内容名为“罔象虚无颠倒妄想”,大约就是错认假象为实有,乃是“法执”所在之处。 看破“法理”的执着,当处觉悟“我空”,即“自性空”,可以初步明心见性,此时还是凡夫菩萨;进一步摧破“物象”的执着,当处觉悟“法空”,才能够见性成佛。这相当于初地菩萨的智慧证量,真正做到了“不执”,则一切都任运自在了。 对于这样的菩萨之功德,达摩大师继续开示: 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 “如果确实见性了,就可以在生死轮回当中得自在,随缘运转一切法。和有神通的圣者一样自在无碍,没有了不安之处。” 见性透彻的同修,虽然还不是圣者,但他已经能够自在于生死轮回,能够随缘运转一切法。甚至和有神通的圣者一样自在无碍,没有了不安之处。为什么? 答:因为明见了“法身本来无受”,自心便与法身相通,所以心境不会再落入种种感受。于是,他便能够在饥渴、寒热、病痛、恩爱、亲友、苦乐、好坏、长短、强弱,等等一切境遇当中坦然自在,随处心安。此即常说的“八风吹不动”。什么是“八风”?即“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种生活境遇。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明见了法身如如,也是自心如如,那便是菩萨安心之处。所谓“转一切法”,不是要去转变什么,而是心已经包容了一切,容许一切法在心里自然运转。于是,相互之间没有了任何妨碍,所作所行都自在,故名“自在无碍”。 尚未明心见性的人,或见性不透彻的人,他们必然对于“法身本来无受”有怀疑。对此,达摩大师说: 若心有疑,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陀罗亦得成佛。 “如果对于‘法身本来无受’心存疑虑,这样的人必定无法透过一切境界而自在无碍。” “因此,他们最好不要造业,也不可任意作为,否则难免随着业力轮回在生死苦海。” “如果见性透彻,即便是屠夫旃陀罗,也能够见性成佛。” 古印度社会有四个种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此外,在“首陀罗”当中,还有一个最卑贱的“旃陀罗”贱民阶层。所谓“旃陀罗”,翻译为执恶人(指狱卒)、主杀人(指刽子手)、屠夫,等等。据《摩奴法典》,“旃陀罗”是指父亲为首陀罗,母亲为婆罗门的混血后代,被古印度社会视为最卑贱的贱民阶层,通常从事狱卒、刽子手、屠夫或清扫垃圾等工作,服务于较高的种性阶层。 如达摩大师所说,只要见性透彻,即便是屠夫旃陀罗也能够见性成佛。换句话说,见性成佛不存在种性高低之分,也不论他是否正在从事杀生等极为严重的造业工作。这在当时可谓是惊世骇俗之语,因为古印度种性制度很严格,贱民阶层被极度歧视。另外,古印度人历来信奉因果轮回,屠夫旃陀罗杀生造业,达摩大师竟然说他们也能够见性成佛,这实在是不合常理。 早在佛陀时代,世尊就是一位倡导“种性平等”的大师,尽管他本人出身于尊贵种性,但他仍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低贱种性,这在当时是少有的。慈悲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包括人类、天神、鬼神、动物等等,乃是佛教的最根本教义之一,也是佛教与其它宗教的重要区别。 对于贱民屠夫“旃陀罗”一边杀生造业,一边也有可能见性成佛,有人表示怀疑,便向大师发问: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 有人问道:“旃陀罗是杀生作恶业之人,为何能够见性成佛呢?” 问题很清楚,这里的“旃陀罗”,特指贱民阶层当中的屠夫、刽子手、猎人、渔夫之类,他们以杀生为职业,欠下了许多命债,其业力之严重可想而知。可达摩大师却说,只要他们明心见性,就能够成佛。 关于其中缘由,大师解答说: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 大师回答:“所谓成佛,只论明心见性,不论造业如何。纵然一切众生造作之业各自不同,可任何业力都无法拘束心性之佛。” 其中深意在于,众生心性才是本来佛,而这个本来佛从来就不曾被造业所破坏,更不会被因果业力所束缚,故名“清净法身”。因此,觉悟心性便会成佛,这与造业没有任何牵扯。 所以,各位同修不要怕自己业力重,只要勤奋修学,遵循达摩大师的指示,大家都有可能见性成佛。即便今生做不到,也要尽早为自己播下见性成佛的种子,期待未来的自然成就。 关于见性成佛与造业,达摩大师继续开示: 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 “从数不清的无始劫以来,众生只因为不见性,才会执着身心为实有,因此而造业,堕落在黑暗地狱当中。所以说,迷失自性就会造业,造业就会陷入生死轮回。” “自从觉悟了本性之佛,便会了知身心如幻,就再也不会造业了。” 问:造业的究竟是谁? 答:不是心性法身,而是妄想。一切众生以妄想心造业,便会以妄想心承受业力,从而陷入了如幻的生死轮回。 一旦觉悟心性法身本自如如,所谓“法身本来无受”,妄想又从何安立呢?妄想心一旦灭尽,又有谁需要去承受所谓的因果业报呢?所以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众生解脱的唯一途径,便是超越妄想。可是,若不明心见性,怎知道有个东西本来就超越妄想,从来就不曾陷入生死轮回呢?怎知道业力丝毫也不会干扰它呢? 对此,达摩大师继续开示: 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 “如果不见性,即使念佛也无法免除因果业报,那就不可以说杀害生命没关系。” “如果明心见性已经透彻,完全消除了对于‘法身本来无受’的疑虑,即便杀害生命,也不曾奈何它。” 问:据经论所说,“念一句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何大师却说念佛免除不了业报呢? 答:念佛之心乃是生灭心,仍属于妄想心的范畴。念来念去,妄想心还健在,它仍旧需要承受过去的因果业报。否则,假如念佛可以免除业报的话,那大家天天念佛,就应该可以不生病,不遭遇冤家债主,不受任何苦报了。这会实现吗?显然不会。所以,达摩大师说得千真万确,仅仅念佛号,是不可能免除宿世因果业报的。 问:那“念一句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是何含义呢? 答:以念一句佛号之善因缘,可以使未来无尽的生死轮回减少八十亿劫。换句话说,您可以提早八十亿劫见性成佛。可是,众生未来的生死轮回有多少呢?无量劫。八十亿劫在无量劫当中,也不过是一刹那而已。 所谓“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是说见性成佛的菩萨,亲证“法身本来无受”,即便杀生造业,也不会妨碍清净法身之自在圆满。 问:见性的菩萨为何还要杀生造业呢? 答:因缘不可思议,菩萨功德不可思议。许多苦恼众生没有解脱之缘,菩萨们便会大慈大悲以种种方便与众生结缘,或布施,或帮助,或说法,或赞叹;或提醒,或批评,或打骂,或将极其罪恶之人杀掉,免得他们既造业又伤害其它众生。 凡此种种,对于见性成佛的菩萨来说,都是无边广大之菩萨行。只是,作为尚未见性成佛的普通修行人,大家不可盲目效仿;否则,以凡夫妄想心造业,也必将以妄想心承受相应的因果业报。到那时自救无门,必将苦海无边。 到这里,《血脉论》即将圆满。下面,达摩大师亲自宣说远来东土之因缘,并对“即心是佛”的传心之法予以总结。大师说道: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道有为法。 “自从大迦叶尊者承佛慈嘱,直到般若多罗尊者,前面这二十七代祖师,只是一代代地传承心印而已。” “如今我来到这个国度,也只是传播大乘顿教,所谓即心是佛,而不标榜持戒、精进与苦行。” “乃至于,如果不明了即心是佛,就算能够不怕水淹火烧,能够攀登锋利刀剑做成的梯子,能够日中一食、长坐不卧而行头陀,等等,这些都还是外道的有为造作之法。” 禅宗一脉,从摩诃迦叶尊者直到菩提达摩大师,是为西天印度的二十八代祖师。传承到中国以后,以达摩大师为初祖,后面还有五代祖师,即: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惠能大师。 到了六祖惠能大师以后,祖师的位子就不再传递了,而只是传递心印之法。这是因为:一方面,禅法普遍弘扬的机缘已经成熟;另一方面,人的根基日渐陋劣,有些人会拼命争抢祖师之位,如果传位反而不利于法的弘扬。 达摩大师应般若多罗尊者的授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道,究竟传了个什么道呢?大师自言:“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所谓“教是佛语,禅乃佛心”,禅宗一脉之所以独倡“教外别传”,就是为了弥补经教语言之不足。意在提醒一切佛弟子,学习经教的目的,在于“借教明心”,就如同“因指观月”一样。切不可执着于经教文字,而必须要体会经文法义,顺着法义的指导深入观察,最终必将会觉悟“即心是佛”。 至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六度”当中的前五度都是方便,唯有“般若”才是诸佛如来密意之所在。因此,“般若波罗蜜”被世尊赞为“第一波罗蜜”。其中密意难以言说,唯有“以心传心”,故需要“教外别传”的禅宗一脉来提倡。所谓提倡,无非是“直接指出”而已,如达摩大师所说“即心是佛”,若不领悟自心本来佛,前五度的种种苦行,无异于外道之行。 各位同修切记,如达摩大师前文所开示:“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种种神通变化与非凡能力都不是佛,佛乃是其中蕴含的“如如妙性”,也就是诸位同修本来的“如如之心”。它好比“月亮”,一切佛祖的言语开示则好比“标月之指”,聪明人自然能够顺着手指观察到月亮,大家也应当可以在经论的指导下观察到“如如之心”而明心见性。 接下来,达摩大师为大家总结“传佛心印”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