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京(六)
我爱北京(六)
故宫
故宫是很多人到北京旅游的首选景点。我也一样,刚来北京的时候到此一游,后来陪客户亲戚朋友去过N次,熙熙攘攘,走马观花,以后好多年都不想再去。彼时开放的区域比较少,只有百分之三十吧,主要是中轴线,珍宝馆-宁寿宫局部,西六宫局部。现在增加了慈宁宫及慈宁宫花园,钟表馆-奉先殿,东六宫局部,书画馆-文华殿,瓷器馆-武英殿,家具馆,宁寿宫的开放区域也增加了,估计整体能达到百分之七十,还可以登上城墙游览。《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一系列故宫纪录片的拍摄,揭秘了许多之前不为人知的故宫故事,增加了观众对故宫的认知,同时故宫文物专题展和巡展,也激发了观众走近故宫的兴趣,引发了新一轮故宫热。
故宫在历史类博物馆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良心票价。记得零几年去西安,兵马俑和华清池的门票就要一百多,十几年后的今天,故宫旺季门票60,淡季40。很多国外的旅游景点对外国人使用美元票价,故宫却一直是内外一个标准。也许故宫的定位更多的在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而不是盈利。据说故宫56%的预算来自财政拨款,44%来自门票等盈利。近年故宫文创产品发展迅猛,17年收入就达15亿,这两年更是成倍增长,大型的维修除了拨款,还经常有企业和个人捐款,作为中国第一院,想来经费应该是充裕的,这对于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也是一件好事。
天安门
天安门和正阳门之间以前还有一个门,叫大清门(明朝称大明门,民国称中华门)。大清门和天安门之间的这一段叫千步廊,两侧分布着六部机构,东边接长安东门,在太庙往东一点的位置,西边接长安西门,在社稷坛往西一点的位置。长安东门和长安西门是进入天安门的必经之路,和千步廊一样,后来都被拆除了。天安门前的石狮子和华表,也比以前要往北一些,主要是为了方便长安街通行,往北挪了6米。以故宫之价值地位,尚难免被拆拆改改,其他古建筑就更难以完整保留了。如今古迹都分散在各处,被高楼大厦分割包围,如果北京城能像当年梁思成设想的那样,完整地保留下来,今人徜徉在一个格局完整犹如历史凝固的古都里,该是何等的壮怀啊。认知都有历史的局限性,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要务,但是文物建筑,真的是破坏了就没有了,无论怎样精准地复原,都不会是原来的味道了。
养心殿
清朝的皇帝为什么住在养心殿?野史说雍正弑父篡位,不敢住康熙住过的乾清宫,所以改住养心殿。其实早在明朝,就有皇帝不住乾清宫了,嘉靖帝朱厚熜在就寝时差点被宫女勒死,以致后来的几十年坚决不再住乾清宫。私以为,乾清宫因为在中轴线上,不好随意改动,这种大殿住起来并不舒服,也没有什么隐私可言。养心殿就不一样了,院门一关,自成一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规划改建,既私密又舒适,皇帝也想住得自在啊。从养心殿的布局就可以看出来,办公住宿一体,有南库,有御膳房,有赏玩字画古玩的暖阁三希堂,还有游览的小花园和赏景的梅坞。这只是个人的臆测。雍正其实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在位十三年写下的朱批就有一千多万字,日均2000多字,更不用说阅览的奏章数量了。雍正选择住养心殿一方面是出于孝心,主要的还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或许还有一层考量,养心殿与奉先殿左右对称,正合周礼“左祖右社”的典制。像雍正这样勤奋少情调的皇帝比较少见,乾隆才是大多数皇帝的真实写照吧,工作休闲两不误,三希堂和梅坞都是乾隆时期增设的。
养心殿和军机处之间有密道相连,方便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其实养心殿和军机处直线距离不过50米,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呢?因为按正常路线,需要走乾清宫内右门到养心殿,而宫规森严,入夜后乾清门及左右两侧的内右门和内左门都是要关闭的,各宫的宫门也要关闭,若要开启,费时不说,还会引起关注。悄悄走密道,既快捷又隐秘。不过,清朝后期这条密道就被堵上了。
关于故宫的密道,一些网络小说中臆想了很多说法,比如乾清宫有密道通西苑,宫后苑密道通地坛,文华殿密道通朝阳门外十里的古寺,这就扯得远了。太和殿前的广场进行维修时,发现地面铺了十五层地砖,防的就是外人挖地道入宫行刺,加上10米高的城墙,52米宽的护城河,紫禁城固若金汤,想来皇帝没必要自挖密道通往宫外留下安全隐患。
浴德堂
浴德堂是故宫里一处特别的所在,地道的小圆顶土耳其浴室,与故宫其他建筑风格迥然不同。1914年开放过一次,当时不知为何被认为是香妃的沐浴之地。但是浴德堂在武英殿北面,已属于“前朝后宫”的“前朝”区域,一个妃子,不大可能跑到这个区域沐浴。那这个建筑是做什么用的呢?康熙朝时在武英殿刻书,这里是篜熏纸张的地方,明代据说是皇帝斋戒沐浴的地方。浴德堂对应的中轴线东侧,有大庖井,正合“左庖右浴”的周礼典制,或许这个建筑物作为象征的意义更大。
宁寿宫区域
宁寿宫原是太后养老的地方,被乾隆选定为自己退位后的颐养天年之处,并进行了改建扩建,将原来的宁寿宫改名为皇极殿,后面新建了一座宁寿宫。整个宁寿宫就是一个小紫禁城,仿紫禁城布局,中路有九龙壁,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宁寿宫,养性门,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东路是畅音阁戏楼,西路是宁寿宫花园。
畅音阁声乐传播技术巧妙。共设三层,分别对应“福”“禄”“寿”。一层设地台,地台下设4口井,有天然扩音效果,还可以在一些戏里作为喷水水源。根据表演需要,人物和道具可以从一层地台下升起,也可以从二层三层中间天井从天而降。这里主要举办宫内的大型演出,皇帝老儿也是很会享受。
乐寿堂的大禹治水图玉山,高2.3米,宽近1米,重5.3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仅从昆仑密勒塔山将整块和田玉石运至山下,就动用了一千多名民夫,花了3年的时间,再运到北京,又是3年,先做蜡样再做木样复又几年,水路运至扬州,最后雕刻了七年零八个月,按工时推测需要50多名玉工协同作业,从密勒塔山到乐寿堂,历时十几年,耗费的人力物力惊人,以致乾隆皇帝告诫后代不准再做同样的事。
倦勤斋是乾隆特意为自己打造的私密小天地,修复后限制性开放。里面的一面镜子后有密室,密室中设有小戏楼。戏楼被通景画包围,有故宫内的景色,飞鸟、蓝天、宫阙,有西山美景,山、仙鹤,有枝繁叶茂花满架的藤萝,墙壁、天花景色与戏台融为一体。铺垫地毯是大修时原样仿制的,先画样,然后在苏州找了手艺精湛的三十五位绣娘绣了整整一年。倦勤斋之所以能基本保持原貌,得益于乾隆皇帝生前曾下谕旨,将宁寿宫区域保留为太上皇养老之地,只是后来的继位者们无一人像他一样长寿,也就用不上这个地方了。
雨花阁一直没有开放,里面供奉着多座佛像,其中有极其珍贵的紫檀木佛教坛城,四层据说供奉着欢喜佛,是明清帝王进行婚前性教育的地方。
宁寿宫区域建成后,乾隆皇帝并没有在这里居住,只是偶尔来游玩一番。直至驾崩,乾隆一直住在养心殿,时常御临朝堂,并美其名曰为“训政”,可怜嘉庆只能侍立一旁。不过乾隆确实是个有福气的皇帝,以89岁高寿创中国历代帝王之最(103岁的赵佗只是偏居一隅的南越王,不是大一统的皇帝,不在此列);从小就得康熙看重,作为接班人培养,雍正因为前朝夺嫡的惨烈主动为他扫清了障碍,继位之路无比顺畅,24岁成年即位,当政60+年,一生未受制于人;处在一个王朝的前几代,父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享康雍乾盛世,一生六次南巡。生母隆庆皇太后也是一个有福之人,原本位分低微,但母凭子贵得以封妃,而后更是荣登太后宝座,享尽人间富贵,以84岁高寿成为历代皇太后之最。
乾隆皇帝被誉为“盖章皇帝”,最喜在书画作品上盖章,且随赏随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被他写上一个大大的“神”字,盖满了章,王献之的《中秋帖》几乎是章连章。除了盖章,还爱题跋,黄公望《富春田居图》的留白被55处题跋填满,幸亏这不是真迹,真迹被他认为是赝品扔到一边了。再就是好题字,清代帝王中数他留下的御笔最多,好作诗,故宫现已发现了乾隆御制诗45000余首。凡此种种,皆是盛世+长寿的皇帝才能享有的待遇和成就。盛世之后是衰落,乾隆朝是清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点,后续爱新觉罗的子孙们一代不如一代,最后甚至被赶出紫禁城,不知这位十全老人作何感想。
钦安殿
钦安殿是中轴线上唯一的宗教功能建筑,就在御花园的北面。明朝时,朱棣镇守北方燕州,起兵时自称是真武大帝显身,最后一承大统,所以他认为北方真武大帝是他的守护神,特意在中轴线上建了这个供奉真武大帝的大殿。里面的神像与朱棣有几分神似,据说是按朱棣的形象塑造的。
话说,当初朱重八为什么不选择雄心勃勃的朱棣继位呢?如果让朱棣继承大统,也就没有后来的靖难之变了。立嫡立长还是立贤,一直是个难题,立嫡立长没有歧义,至于贤,标准不一,众说纷纭。说又说回来,若没有这一番折腾,臣民也许意识不到朱棣的强大,没有前面的朱标和朱允炆,朱棣也不会因为自觉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而更加鞭策自己要做一个奋发有为的好皇帝,最终成一代明君。康熙也是一代雄主,儿子个个是牛人,继承人多的选不过来,都需要自己去争,乾隆开始就没有这样的好事了,都是没的更好的选择,乾隆选嘉庆如此,嘉庆选道光也是如此。道光倒是有的选择,但他自己就是个小心谨慎不愿折腾的人,求稳妥选了咸丰,放弃了鬼子六奕䜣,后面同治是独子,没的选,同治之后更是只能靠过继,光绪,溥仪,清朝也就结束了。从继承人的选择上,也能看出一个朝代的衰落。
故宫之大,已非一日可尽览,故宫之博大精深,亦非一次两次游览可触摸,它代表了五六百年的明清历史,乃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存,有生之年,多多走进故宫,感受时间的凝固,聆听历史的声音。
天府食舫
故宫周边人实在是多,只能先离开这个区域再寻找吃饭的地方,于是就到了阜成门。搜了搜,挑了天府食舫,最近对川菜有特别的执着。点了重庆辣子鸡,麻婆豆腐,竹荪炒丝瓜,重庆牛肉粉,红糖锅盔。他家已经是综合菜系,各种菜品都有,如此,可能就没有那么专注了。味道尚可,价格不很实惠,包间很多,适合聚餐。红糖锅盔没有了,却越发想吃,于是点外卖。挑了好几家备选,最后订了老诚一锅家,等到家时正好送到,还热乎着,立马分而食之,表皮略有些干硬。今天又吃了曼玲粥店家的红糖锅盔,似是炸的。成都各家店的红糖锅盔都很好吃,目前在北京还没有吃到满意的,继续尝试。
-
王晓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5 16: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