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随笔-20201121-八大处
早上一睁眼,见窗外有些阴沉,耳边还有窸窸窣窣的声音,起身打开窗,竟是刷刷的雨声,昨天的天高云淡,看来真的是为我们量身定做一般。
初中同学约着一起去八大处祈福,周四周五周六三天大家投票,最后周五胜出,周四雾霾一整天,下午冷风嗖嗖不说,天刚擦黑儿还下起了雨,天气预报也提示这几天就降温了还有雨雪天气,好不容易凑齐这么多人,谁也不想临时改计划,于是就约定周五计划照旧,如果赶上雨雪天气就以安全为主,走到灵光寺祈福后就去素斋,谁曾想周五除了风大点儿,竟是暖阳高照晴空万里。
上午十一点,十几个人分三辆车到八大处门口集合,因为疫情的原因,现在购票全部采取手机扫码并录入个人资料后联网购票,互相等待的空档儿,三三两两开始了今日的“照相”之旅。


灵光寺,是位于北京翠微山东部西山八大处内的第二处寺院,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至779年),初名龙泉寺,辽代曾扩建,金代改名觉山寺,明代成化十五年重修后,才改称为灵光寺,此寺名沿用至今,是一座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
山门殿中供奉着泰国僧王赠送的释迦牟尼佛纯铜贴金造像,除此以外,还有现方丈院中的建于1958年的佛牙舍利塔,塔中舍利阁内的纯金七宝塔供奉着佛祖灵牙一颗,此纯金七宝塔由纯金打造,上面镶嵌着各种宝石,是当年由西域进贡慈禧的无价之宝,一直藏于故宫内,佛牙舍利安奉在灵光寺时,由周恩来总理特批调一尊来灵光寺,因佛牙舍利在世界上仅存两颗,所以灵光寺也,是全世界佛教僧众顶礼膜拜的地方,见舍利如见佛,在此塔下念经顺时针转行三圈也是此行主要目的之一。
想起小时候父母亲也经常在周末带我来八大处玩儿,红白相间的公交车从始发地坐到八大处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大都是一早儿不到七点就从家出发,八九点钟能到达山脚下,然后一家人腿儿着爬上去,那时候也没有照相机,一路就是边聊边爬,还要时不时小心脚下湿滑的青苔,大约午饭时分才能到达山顶,午饭自然是在山顶亭中解决,一般都是父亲做的芝麻酱糖饼和茶鸡蛋是主角儿,再配上一些咸菜腐乳之类佐餐,绿色铁皮水壶中的水早就冷掉了,可那时候我却不以为然,父亲会叮嘱我要小口小口的抿着喝以免肚子疼,吃完饭后,父母亲在亭中歇息,而我会闲不住的在周围观察各种树叶,捡知了壳,看山中独有的黑色大蚂蚁们辛勤劳作,一边玩耍一边和父亲各种提问,好像那时候课外知识的储备除了书本的来源,主要就是父亲的灌输了,下午三点钟不到,山中的阳光就从树梢慢慢开始下移了,这时候就要准备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湿滑的石板台阶需要小心的对待才能不被滑倒,到达山脚下再乘公交车回到家中,往往都是华灯初上时分了。






佛舍利塔绕行完毕后,一行十几人一边各种拍照,一边步行前往山下的素斋馆,这里免费的现磨豆浆是特色,也许是因为疫情,豆浆被取消了,虽有些小遗憾,但也没有浇灭我们的热情,提前订好的包间是土炕桌儿,一人一个蒲团盘腿儿围坐桌边,素食馆售卖的菜品,除了一般的素菜以外,最多的是以大豆蛋白为主料的各种“假肉”菜,比起头些年的味道,现在的假肉菜,已经能在味道和外形上足以乱真了,满满一桌子菜,外加一大盆刀削面,十几个人吃的盘干碗净,素食菜品一般油盐糖都不少,再加上豆类食品比较多,吃完以后大家都觉得有点涨肚,于是决定再去殿后的金鱼池溜达一圈。
殿后峭壁下的大金鱼池,也是寺内的一处现存古迹,据说金鱼池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丰年间扩建并放养金鱼,池中的大金鱼,长得奇特,最大的有二尺多长,金红、墨菊色的最多,还有银灰、天蓝、彩斑等各种颜色的,常常聚群浮游,像一匹织绵,游人伫立池岸,倒影入湖,金鱼便会结群游来,若游人投以鱼饵,它们衔食以后,便会不断雀跃翻腾,如同在和投喂者抬头称谢一般。池边峭壁下,几只慵懒的小猫在梳理着毛发,游人经过也未有一点惧意,想来寺院的环境对于它们来说也宛如世外桃源了。


金鱼池畔还有辽代“招仙塔”塔基一座,又名“画像千佛塔”,此塔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后寺内僧人在清理旧塔基时,发现了装有现佛舍利塔里供奉的佛祖释迦牟尼灵牙舍利的石函。遛了这一大圈后,山中的寒意开始袭来,于是大家决定回转下山。
上次和这些小伙伴一起来八大处还是前年深秋,去年奔波于医院的那些日子里哪怕是正常的行走都是奢望,当时最期盼的就是有一天能重新和他们结伴同行,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心中感念,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