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对照记》
张爱玲的《对照记》,是我时不时就会拿出来翻翻的一本书。就算书不在手边,但也可以随时在脑子里闪回几个镜头,比如一开始那些发黄的、关于她祖父母的黑白照片;她妈妈最喜欢的照片(最早我是高中同学借我的《十八春》里看到的);她印象里姑姑永远是那个样子的照片;在华府拍的照片;在家里日本能剧面具下的照片;当然,还有最后那一张撕票的照片。
在《对照记》的末尾,张爱玲寥寥几笔,就把人一生各阶段的感觉写得十分信服,读了以后,真是又悲又喜,但不是大悲大喜,而是那种劳作之后,坐在夕阳向晚里,吃着随便什么简单的食物,最好是重新加热的剩饭菜,咂摸出来的滋味。
我当然知道,越是后来的照片数量越少,时间间隔越长,但我还是讶异出大陆、过香港、在美国流转的那些年,张爱玲在面貌上发生的大变化,特别是在华府拍的那张,气质绝佳,但黑森森的,感觉和之前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也定下了之后照片的调子。相由心生,我很想知道那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张爱玲是怎么度过的。
突然写了这几段话,是因为搬家收拾东西,突然看到一张大约四五年前拍的照片。同事用拍立得在办公室为我拍的。那是非常普通的一天,和我所有上班的日子一样普通。但因为有这一张照片,让这一天变得不普通,我完全记得那天的氛围——一种枯燥的工作之外,还有纯粹的、友情的氛围。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