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郑冲劝晋王笺》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阮籍
冲等死罪。伏见嘉命显至,窃闻明公固让,冲等眷眷,实有愚心,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
昔伊尹,有莘shēn氏之媵yìng臣耳,一佐成汤 ,遂荷“阿ē衡”之号;周公藉jiè已成之势,据既安之业,光宅曲qū阜fù,奄yǎn有龟蒙;吕尚,磻pán溪之渔者,一朝指麾,乃封营丘。自是以来,功薄而赏厚者不可胜数,然贤哲之士犹以为美谈。
况自先相国以来,世有明德,翼辅魏室以绥天下,朝无阙政,民无谤言。前者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以西,望风震服,羌戎东驰,回首内向;东诛叛逆,全军独克,禽阖闾hé lǘ之将,斩轻锐之卒,以万万计,威加南海,名慑三越,宇内康宁,苛慝tè不作,是以殊俗畏威,东夷献舞。圣上故览乃昔以来礼典旧章,开国光宅,显兹太原。
明公宜承圣旨,受兹介福,允当天人。元功盛勋 光光如此,国土嘉祚 巍巍如彼,内外协同,靡mǐ愆qiān靡违。由斯征伐,则可朝服济jǐ江,埽sǎo除吴会kuài;西塞sè江源,望祀岷mín山,回戈弭mǐ节,以麾天下,远无不服,迩无不肃。今大魏之德光于唐虞,明公盛勋超于桓文。然后临沧州而谢支伯fǔ,登箕jī山而揖yī许由,岂不盛乎!至公至平,谁与为邻!何必勤勤小让也哉?
冲等不识大体,敢以陈闻。
媵臣 yìng,古代随嫁的臣仆。《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媵yìng,随嫁相赠送的人或物。本义:古代指随嫁,亦指随嫁的人。 衍义:引申指“古代称姬妾婢女”。如:妾媵、媵侍。 引申指“送,相送”。如:“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予。”
阿衡,ē hénɡ,意思是商代官名师保之官。 1.商代官名。师保之官。 2.一作“保衡”。古书常以“阿保”连文。如《史记·范睢传》:“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阿保原为保护教养幼稚之官,后变为国君辅佐之官。
龟蒙:在山东平邑县、蒙阴县以及新汶县一带,由西北向东南,长约八十余里,其西北一段名龟山。东南名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第二高峰
磻溪,pánxī,是一条溪流的名称,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今存有钓鱼台。在古诗词中,磻溪也会代指姜子牙。
营丘,古地名,齐国最早都城,姜子牙被封齐,都营丘。现已不可考,历来有临淄营丘、昌乐营丘(原马宋镇)等之争。
绥 suí,本义指登车时用以拉手的绳索。引申义为安抚。 1.安抚;使平定:~靖。 2.平安:时~(书信用语)。
榆中,指 榆林塞。《史记·赵世家》:“王略 中山 地,至 寧葭,西略胡地,至 榆中。”
苛慝,kē tè,暴虐邪恶,出自《左传·昭公十三年》:“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民无怨心。” 慝, 邪恶;罪恶;恶念:隐~(人家不知道的罪恶)。
乃昔:先前、往日。
兹,本义:草木茂盛。兹,草木多益也。——《说文》。[ zī ] 1.现在:于~已有三载。~订于9月1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行开学典礼。2.年:今~。来~。[ cí ]龟兹(Qiūcí),古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一带。
介福,大福。
允当:1.平允;适当。2.适合;符合。
嘉祚 zuò,是指王业之福。
靡 [ mí ]浪费:~费。奢~。[ mǐ ]1.倒下:望风披~。2.没有:~事不为(什么工作都干)。
愆 qiān,1.罪过;过失:以赎前~。2.错过;耽误:~期。
埽 [ sào ]1.治河时用来护堤堵口的器材,用树枝、秫秸、石头等捆扎而成。2.用秫秸修成的堤坝或护堤。[ sǎo ]古同“扫”,打扫。
吴会 [ wú huì ] 1.秦汉会稽郡治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2.东汉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并称吴会。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吴会。3.唐以后,俗亦称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为吴会。
弭 mǐ ,1.平息;消灭:消~。~患。~战。2.姓。
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
《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 之徒,无道 桓 文 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后汉书·皇甫嵩传》:“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 桓 文 之事也。”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节制非 桓 文 ,军师拥熊虎。” 清 叶燮 《原诗》:“若徒窃汉唐之规模,而无桓文之才术,欲自雄于世,此宋襄之一战而败,身死名灭,为天下笑也。”
支甫,读音zhī fǔ,汉语词语,亦称“ 支甫 ”。亦称“支伯”。 古代贤士,全称为 子州支父 。或说姓子名州 ,字支父 。
箕山 jī,河南省箕山山脉属秦岭东部山地系统的一支。
箕山之志,指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出自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许由,亦作“许繇”。传说中的隐士。相传尧让以天下,不受,遁居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
典故
青白眼,青,黑色。青眼,眼睛正视时,眼球居中,故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尊重;白眼,眼睛斜视时则现出眼白,故“白眼”是对人轻视或憎恶的表示。出自《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时有丧母,嵇喜来吊,阮作白眼,喜不怿而去;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悦,遂见青眼。”
参考
阮籍的抗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178586849210560&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