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色·戒
早期王佳芝作为一个没有恋爱经验的小姑娘,对于男女间的那点情绪把握地未免也太到位了
开苞那一部分,恕我不能理解,多大点屁事,还非得女票过的才能有资格教学,某话剧社导演也有点过于怂了
至于同乡来要钱这部分,也未免胆子大地离谱,敲诈还单枪匹马送上门去,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易先生的第一次,与其说是粗暴,倒不如说是恐惧,他的每一个行为都在表达着他一方面需要绝对的控制权,一方面又缺乏安全感,在我看来,他之所以对王佳芝着迷,大概是美丽的王佳芝那种“一见钟情”式的直白取悦了他,而王佳芝的自我意识又让他感到不满,从这个思路来看易先生真是个色大胆小怕狗咬的lsp,导演借王佳芝的口说那个地方有灰尘,还有别的女人的香水味,似乎透露了易先生甚至不敢找人去打扫,但bug也来了,床单是谁换的呢?难不成易先生自己做的?
易先生和麦太太在易办公室的那场对话,给人一种感觉,易先生知道麦太太的身份,所以有了重庆方的被抓,易先生也许在追求一种我知道你在骗我,但你为了骗我所以要取悦我,并且表现得很喜欢我,对我予取予求的快感。但是结局部分又表明易先生其实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那么以易的身份地位却从没有查过王佳芝的背景,似乎是有些说不过去的,毕竟,他的下属们都意识到不对了。
第三场船戏,似乎有感官世界的影子,易先生对王佳芝的戒备放松了很多,甚至允许了窒息的玩法,大概是,易先生一直在观察着王佳芝,用身体的交流来感受这位傻姑娘的变化和屈服,循序渐进,他自信,可以拿下这个姑娘的身心,无论她之前是怎样的目的,更多的是,这个姑娘读过书,似乎真的能读懂、触动一些他的情绪。当然长得漂亮也很重要。
重庆方面的情报人员,让人看着荒谬又苍白,大概是为了平衡王佳芝最后的选择,这位老吴,先是以自己的妻儿姓名作为自己抗争的荣耀,后又抛下一群弱无知又天真的学生自己逃跑,真不愧是老情报人。
给王佳芝买戒指,大概是易先生不多的快乐了,在那样的时局,人在其中,如履薄冰,只有拿钱来博美人一笑,显得那样安全,又那样充满成就。最后秘书把那一枚戒指放在他的办公桌上,让他紧张地说出那句戒指不是我的时候,终于,连那紧剩不多的乐趣也被剥夺了。
原著我记得不太清了,但似乎有一句是易先生自己回想,觉得王佳芝是爱他的。电影和原著要表达的意思其实不太一样,张爱玲本是借王佳芝的口讽刺某人的茶壶茶碗等说,可在李导这里,通往女性内心的路是yd却是被描绘的十分具体和详细,虽然这也是电影当年的一大卖点。李导将易先生这个人物在性格、经历方面都丰富了很多,再加上梁朝伟的脸,爱上他变成了一件太过于容易的事情,反而让易先生对人到中年还能获得美女青睐的那份自满的快乐显得不那么理所应当。相对应的,王佳芝成为了一个被父母“遗弃”,无依无靠的孤女,以她的见识,其实是撑不起易太太这个角色的,电影里的王佳芝,在讨好易先生的时候,关心了他的寂寞和孤单,似乎也把易先生从一个lsp里摘了出来,让人以为是动了真的感情。
另外,我大概懂了为什么那个角色要王力宏来演,如果不是这么个大帅哥,大会被骂到怀疑人生吧
张爱玲大约是对感情有些自己的体悟,但始终不是很确定,所以她笔下的女子似乎很理智,但又总带着点天真和恍惚,如果说古龙的笔下总让人觉得他大概被女人伤透了心,那么,张爱玲的笔下,就总让人感受到一个漂泊无依的女子明明看透了世情却还是想要爱情的悲凉
p.s. 看过一个解说,讲到口红印的问题,口红印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王佳芝和易先生吃饭被易先生看到,一次是刺杀前的咖啡馆里,不知道口红的说法从何而来,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分诱惑而已。
p.p.s. 同样是解说里看到的,据称易先生的第一人选是张导,联想到对于易先生的描述:有些鼠相。。。总觉得李导在骂人
电影本身有点破碎,观后感也就碎着聊吧,李安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了扩展和发挥,色戒的电影,其实和张爱玲小说的内核没什么大关系了,但李安用他的重建,展现了他所理解的那个时代的人物和环境,未尝不是一部很耐人寻味的作品,最后吐槽一句,明明已经不是那个情境了,有些原书的台词其实没必要还用在电影里的。
-
欢愉的忧伤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4 00:41:37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5 07: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