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与陈伯达》(2)一(政海谈秘)(十六) 陈再明20、11、20
1911年春,陈布雷开学过上诲,住《天铎报》馆,逢戴季陶结婚向报馆请假,乃嘱陈布雷代替几天工作。于是陈布雷在报馆每天撰写短评二则,间或代撰社论。报社同仁说陈在短评中喜用《水浒传》等小说语言,称陈为小说迷。夏,浙江高等学校毕业,时年22岁,应上海《天铎报》之聘,往任撰述记者,从此,开始了他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陈布雷在上海居住三个月,常去宋教仁、于右任主办的《民立报》请教宋教仁,两人过从甚密。报事暇时,与胡寄尘、柳亚子、洪苓西等人相交好。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先后响应,纷纷独立。戴季陶来到陈布雷宿舍,力劝他赴东北参加革命,被他婉拒,因为他心里实在不愿意离开《天铎报》。
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发表对外宣言,即《告友邦人士书》,其初稿用英文写成。外交总长王宠惠从南京带到上海发表,此事为《天铎报》总经理陈芷兰所知,告知陈布雷可译此稿。全文译出后,由王宠惠校定,《天铎报》首先发表了孙中山的对外宣言。
笫二天,《民立报》知道此事,深为被抢先而可惜。陈布雷在《天铎报》任事,才华横溢,锋芒外露,渐渐地为总编辑李怀霜所忌妒,便取消他撰写政论一栏的权利。陈布雷才知道报馆巳不能再留,旋收拾行李,辞归故里。半年的《天铎报》报人生涯,暂告结束。
1912年,陈布雷在家乡效实中学任教,并参加宁波同盟会支部,成为同盟会会员,每逢集会,就登坛演讲,年少气盛,树敌不少。1914年夏,执教巳近三年,长此任教,终非长久之计。于是,想报考北大哲学系,又为父亲所拒。父亲去世后,那年陈布雷30岁仍居家,妻杨宏农产后逝世,陈甚悲。
1920年6月,陈布雷应商务印书馆之聘,辞去宁波的工作,赴上诲参加编译《韦氏大字典》。翌年,辞去商务印书馆职务,应朋友之邀,入上海中易信托公司,任文书主任。后又重回商务印书馆,任交通科第二股股长。这期间,他仍在《商报》任事。陈布雷与潘公展在《商报》馆,竞竞业业,逐渐奠定了《商报》的基础,报纸销路渐广。
1924年,《商报》支持皖系军阀卢永祥,而反对江苏的直系军阀齐燮元,后来又反对孙传芳入主浙江,与广东的中国国民党的立场基本上相一致。1925年,《商报》力主去曹,结果直系军阀曹锟下台,段祺瑞入主为执政。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陈布雷撰文《精神的死与形体的死》,以驳斥《时事新闻》评论说:″孙中山的精神早巳在与陈炯明决裂时,即已死去。″
1927年春,邵力子奉国民党从广州来上海开展工作,向上海报人讲解国民革命的形势,并单独会見陈布雷,面交蒋介石赠送的亲笔签名照片。其实,蒋想在浙江同乡中,早就想寻找一位嫡系文职大员。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南昌方面有人盼陈布雷与潘公展,以记者身分前往采访,二人会见了蒋介石。从1911年到1927年,历16年,陈布雷已37岁。人到中年,从此结束了以前的报人与执教生涯,投进了蒋介石的怀抱,成为蒋介石心腹之一的重要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