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2020 11 17 星期二
最传统的哲学观点几乎没有让隐喻在我们理解世界和自身方面发挥什么作用,而本书的作者则发现了隐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人的思维与理解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隐喻的系统之上,虽然我们可能从头至尾没有感受到。所以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给现代语言学提供了一个全新而且正确的方向。
人的思维容量有限,所以我们无法且没有必要对每一个意向做一个离散的、不相关但准确的定义,所以我们往往是通过一个具象的事物去了解抽象的不可感的事物,但这种隐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意识到。常见的隐喻有两种,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本体隐喻是指我们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理解抽象的事物,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我在擦窗户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
首先我们把“精力”这个无法直接感知的东西具象化了,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将“精力”当作一个类似球的东西,可以投进一个容器这就是本体隐喻中的“实体和物质隐喻”。同时我们也将“擦窗户”这一事件隐喻为一个容器,这便是本体隐喻中的“容器隐喻”——我们善于把事件、状态等等具象为一个容器。
方位隐喻则是通过空间化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再举个例子:
我心情很低落;他心情为之一振(boosted);起床(get up)等
我们潜意识中将积极的与向上的方位联系在一起,消极则想反。这样的对比还有有意识和无意识(起床、清醒(wake up))、健康与疾病等等。
另外这种隐喻的模式和文化的差异有很大的关联,比如“开心”,英语可以说“feel up”,有很明显的方位隐喻的意味,但是在中文中“我变得开心起来”和“我变得失望起来”则都很自然。虽然这种文化差异实际存在,但是隐喻系统还是各自与自己的文化具有连贯性。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本巨著的一点拙见,可能与原著有不小的冲突,但一个作品既然问世应该就意味着有了社会意义,默许别人对其进行误读甚至不传播为前提的再创作。同时也是在豆瓣上的第一篇读书笔记,希望日后可以有朋友一起读书、一起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