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变性的烦恼你受够了吗?来试试它!
很多人提到黄斑都避之唯恐不及,但黄斑不是病,黄斑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眼底结构,是眼底视网膜最重要的部位。由于富含叶黄素,比周围的视网膜颜色稍深,因此称之为黄斑。当人到了一定年龄时(50岁以上),除了外伤感染、先天性疾病这些可知的原因,黄斑可在不明原因下出现病变,这种病变叫做老年黄斑变性,也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黄斑变性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中心视力减退、有暗点、黑影、视物变形、直线变弯曲等。
黄斑变性分为干性 AMD 和湿性 AMD。湿性 AMD,又称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是一种晚期 AMD,可导致视力的快速和重度丧失,是老年人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一些生化和生物过程,如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在 nAMD 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nAMD 的病理特征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可穿透 Bruch 膜,迁移至或穿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到达视网膜内。CNV 容易渗漏,可使血管内液体、脂质或血液渗漏至外层视网膜,如不治疗则会导致重度、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丧失。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 VEGF)药物出现之前,激光光凝治疗和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是标准治疗,可稳定视力。虽然这些治疗仍是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但靶向 VEGF-A(促进CNV形成的重要因子)的药物的出现显著改善了 nAMD 治疗。自从 2006 年诺适得®(雷珠单抗)首次获批以来,抗 VEGF 治疗令人瞩目的获益及其恢复视力的能力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是现有抗 VEGF 治疗的主要挑战是需要长期频繁给药才能维持视力增加。
Faricimab 是一种新型的人源化双特异性 IgG1 单克隆抗体,可与 VEGF-A 所有亚型和血管生成素-2(Ang-2)选择性结合,且与两个靶点都具有高度亲和力。从已完成的 II 期研究中得出的数据支持以下假设,在 nAMD 患者中,与只具有VEGF单靶点的抗 VEGF 治疗相比,增加了Ang-2靶点的药物可能会延长疗效的持久性。
目前我国多家三甲医院正在开展一项针对新生血管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研究药物为Faricimab。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亲友出现黄斑变性症状,可考虑参加此项研究。筛选后将有机会获得研究药物治疗以及研究相关的检查。

研究中心列表:

请阅读以下内容,以便于我们进行更有效地沟通:
1、如有意向了解更多,或想参与该项临床研究,可加微信:13472892120 咨询或点击以下报名表报名。
参与临床试验报名表:https://www.wjx.cn/jq/85311270.aspx
2、成功入组之后接受治疗是在全国各地的三甲医院,不同的项目开展的医院不同。
3、研究期间您将获得来自专业医师的疾病管理,无需支付研究药物以及本研究相关检查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