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知道的5大教育法则
每个孩子都是个独立个体,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与成长轨迹。而正如自然万物都有其规律,孩子的成长发展也存在共性问题和特有规律,掌握科学教育方式可以事半功倍,引导孩子茁壮成长。这份父母应该知道的5大教育法则,我们一起学习。——小复老师
01
甘地夫人法则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的儿子拉吉夫12岁时,要做一场手术。
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来安慰他。
可甘地夫人阻止了医生,她平静地告诉拉吉夫:
“手术后有几天会非常痛苦,这种痛苦谁也不能替你承受。哭泣、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勇敢地承受它。”
手术后,拉吉夫没有哭,也没叫苦,勇敢地忍受了这一切。
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女儿讲过一句话:
“不论遇到先天的缺陷还是后天的挫折,都不要怜惜自己,而要咬紧牙关挺住,像狮子一样勇猛向前。”
给予孩子足够感受挫折、扛过挫折的成长机会,这样他们才能学会“自我察觉和消化情绪”。
未来的路,一定是孩子自己走,他必须承受得磨难和痛苦,才能把生活给予的一地鸡毛,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02
禁果效应
越是禁止的事情,人们越是想要得到手。
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越会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促使别人试图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
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而造成的逆反现象,即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
情感专家张怡筠曾经说过,当孩子有谈恋爱倾向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给孩子进行两性教育了。
孩子到了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或是感情冲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这种感情油然而生,非常纯洁。
帮助孩子建立身体、感情的底线,认识到学生身份的义务,然后再去谈和异性相处的技巧。
不要禁止孩子去做不对的事,而是要引导他去做对的事。
03
手表定律
只有一只手表,就可以知道准确时间,两只手表却会让人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以哪个为标准。
这说法放到家庭教育中一样奏效,当父母教育理念、方式不一致,孩子在夹缝中求生存,极容易两面三刀。
在爸爸面前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一个样。
拿破仑说过,宁愿要一个平庸的将军带领一支军队,也不要两个天才同时领导一支军队。
家长必须统一战线,在教育孩子前提前沟通好,给孩子一致的态度、要求和目标。
即使有内部矛盾,也要避开孩子私下解决,切记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否定爱人。

04
路径依赖
人的习惯就如同走路一样,选择了一条道路,人就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这就是“路径依赖”。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好的习惯就如同走路,决定孩子的人生。
让孩子守时,学着掌握、管理时间,成为靠谱的人;
让孩子学会整理和收纳,培养秩序感、专注力、观察能力和自律能力;
让孩子保持阅读的习惯,成为有见解、独立有思想的人;
让孩子去运动,释放压力,勇敢自信;
让孩子做家务,从简单的倒垃圾、择菜、洗内衣物开始,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感受付出和回报,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责任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你给孩子留下金山银山,都不如这些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05
倒U型假说
这个假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罗布特提出的,论证的是成绩和压力之间的水平关系。
压力太小,孩子就失去了动力;压力太大,又成了阻力。
郑渊洁曾在书里这么解释过,他说:
“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展翅高飞鹏程万里,作为家长,如果将孩子比喻成飞机,真想让孩子飞行,只能靠推力或者拉力。
压力不能让飞机起飞,只会让飞机停在原地,假设压力过大,飞机还会解体。”
对孩子来说,缓解压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得到父母的理解、陪伴、重视和支持。
多和孩子聊聊自己年轻时候的学习、生活经历,分析孩子眼前的困难,给他们加油打气。
你的关爱和信任,就是孩子面对挑战的最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