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以后,就没有朋友了
1
来新西兰以后,大部分时间我和陈先生都沉浸在二人世界中各自的小世界里。比如两个人都宅在家里不想出门,他在玩游戏、看电视,而我在学习和写作。 一开始的时候偶尔会觉得孤单和无聊,毕竟不像国内那样,随时随地都能呼朋唤友出门撸个串、逛个街、做个spa、探个馆子。在五点半到处都打烊的新西兰,除了中餐厅和酒吧,无处可去。 我和陈先生都不是主动交友的人,在国内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常常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看似朋友很多、人缘超好。而我只有为数不多的挚友,对不熟的人总是一副拒人千里的样子。来新西兰以后,陈先生反而比我更宅。我会对所有新鲜的事物跃跃欲试,会为了练英语去跟陌生人尬聊,会参加不同的meetup去融入当地的文化。而陈先生只想赚钱养家,然后就打打游戏、岁月静好。 我们两个其实在人生追求、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上都不一样。换做很多夫妻估计早就过不下去了。但是经过了磨合期以后,我俩接受了“我们不一样”这个事实,并且很难得地达成了一致:“就算换一个人结婚,也不一定比现在更好,何必要冒这个风险。婚姻到最后其实都是柴米油盐过日子罢了。”于是,我们从此过上了“一起挣钱,互不干涉”的和谐生活。 两个看起来都很居家的人,实际上都是把自己的事业和追求放在家庭前面的人。正因为如此,我们都不去干涉对方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不触动对方的底线。没有原生家庭的各种人际关系,也没有养育孩子的争执和压力,两个在国外抱团取暖的人,生活简单到除了工作就是吃喝玩乐,真的没有什么可闹矛盾的。

2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三十岁,已婚无孩,不爱社交。从结婚以后,想去哪、想吃什么、想玩什么,都是跟伴侣一起,遇到有趣的东西,也是第一时间和伴侣分享。周围的朋友大多都生了孩子,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周末的时间都在遛娃,于是和他们渐渐失去联系。 每一个周末,我的固定行程都是睡到自然醒,和陈先生出门吃个brunch,然后逛逛集市或当地活动,或者开车去附近徒步溜达。下午回家,他去打篮球,而我在家里学习或写作。晚上一起看电视剧或综艺。 我特别喜欢和陈先生两个人出去旅行,因为他迁就我,而我不用迁就别人。我也特别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家呆着,因为我有太多想要一个人做的事情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永远都不够。我也特别喜欢和有趣的陌生人聊天,去了解生活中另外的可能性。 我理想的生活,就是有一个面朝大海、洒满阳光的房子,有一间我可以与世隔绝的工作室,偶尔出门晃荡一下,但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安静地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在这个各行各业都需要靠社交谋生的时代,像我这样喜欢独处的人,想要努力过上让自己舒服的生活,实在是不太容易。 “社交”这种活动,大多数时候对我而言就像刷抖音,既浪费了时间,还没有任何收获,人群的热闹和娱乐散场之后,只留下电量不足的自己。我更愿意把无效社交的时间精力花在高质量的沟通交流上,所以我选择成为一名教练。 没事别找我,找我的话咱们就互相信任、敞开心扉、直奔主题、解决问题。如果你在微信上有一搭没一搭跟我发消息或者寒暄,你一定会发现我回消息的速度越来越慢然后突然消失了。如果你发微信问我“在吗?” 很大可能你不会收到回复。因为我真的不会把时间花在“寒暄”这种事情上,有事就请直接说事儿。

3
结婚以后,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和陈先生在一起,而陈先生又跟我志趣不同,所以我们两个的社交圈子其实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圈子。 因为公众号的原因,我用文字吸引了一些和我志趣相投的网友,然后通过网友见面结识了不少相谈甚欢的朋友,但是也有网友见面翻车的时候。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和感觉真的很微妙,有的人第一次见面就能很舒服,但有的人你就是感觉跟他玩不到一块儿去。曾经就有一个网友,见面之后我们互删了微信好友。其实我们见面后也就是很正常的吃了个饭、逛了个街、聊了个天,什么奇葩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但是两个人就是会有一种感觉:不是同路人。 我可能喜欢一个人和不喜欢一个人,会表现得比较明显吧。其实也算不上不喜欢,只是不感兴趣而已。虽然我也是一个美颜相机的重度用户,还在美妆护肤行业工作,还是从事市场营销的,但其实我是一个极简主义者。如果一个人给我的感觉太在意脸面和外貌,会花很多时间在逛街、购物和打扮这种事情上,那我就会觉得在一起玩很有压力。这种压力就像你硬要让一个极简主义者买一堆华而不实的东西。 很庆幸自己生活在新西兰这个谁也不认识谁的地方,连名字都用的是随便起的英文名,道不同就可以不相为谋,没有任何人情上的负担。

4 在做LUXX内在动机分析的时候,我遇到不少客户都和我一样,社交值超级低。也就是,不爱无效社交,喜欢自己待着。 很多人以为社交值低就意味着不擅长社交,其实并不是。社交这个内在驱动力的值比较低,只是说明不享受社交的过程,并不代表缺乏社交的能力。 相反,其实很多不太爱社交的人,往往都是社交高手。因为他们更懂得“有效社交”,对别人的需求更加敏锐直接,还更擅长把握分寸。 社交值低的人,内向的人,喜欢独处的人,也是需要朋友的,只是不需要太多,因为每次和朋友聚会都像完成任务一样。上班已经够累了,下班后何必还要去应付人际交往,一个人待一会儿不好吗?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喜欢宅和独处的朋友,却愿意花业余时间去见你,请好好珍惜,因为你是他为数不多的、非常珍惜的朋友,并且他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牺牲了宝贵的和自己相处的时间,去和你约会。 往期推荐 1、如何面对职业选择?涨薪40%,我在新西兰的主业收入终于超过了副业
Alina霖子
个人成长教练|内在动机分析师
市场营销|澳新代购|自媒体运营
极简生活践行者
📍移民定居新西兰
咨询微信号:Alinalinzi2020
“人生有无限可能,我不愿画地为牢”

Alina霖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教练技术再强,也救不了没有商业思维的你 (2人喜欢)
- 在日本吃了一顿饭,我找到了一人公司的真谛 (9人喜欢)
- 打造你的“精神乌托邦”:I人专属的线上一人公司系统
- 实现每天工作4小时后,我顿悟了一人公司的真相 (97人喜欢)
- 高能量人生的底层秩序:能量不同频的人,注定走不远 (3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