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秋赏芒草的大东山
2020/11/7
周六,晴,26°C左右,主要行程都在中午,北方已经接近零度了,香港的中午依然有中暑的风险。
大东山(Sunset Peak),中国香港第三高的山峰,海拔869米,仅次于大帽山(958米)及凤凰山(934米)。大东山处于新界大屿山的东部,其附近范围被划入南大屿郊野公园之内。是香港11月份前后赏芒草的最佳时节,可以说是一年一度,虽然其他地方也会有,但大东山的芒草属最密最美并且最适合拍照。
具体什么时间有芒草呢?我特意去网上看了别人的攻略,应该10月到12月都是有的,但是除了这段时间平时这座山上面是什么景象就不知道了,应该就是荒山的感觉了吧。
这里之所以成为网红打卡点的重要景点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陈奕迅的专辑封面(taste the atmosphere)取景于此。

芒草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杂草,但是它柔韧又细长的叶脉和茎体简直就是狗尾巴草的升级版。顶端的绒毛在不同时分的阳光下反射出不同颜色的点点耀眼光芒,有时呈金黄色,有时呈淡紫色,和大自然中的其他角色共同饰演着不同的个性。
想要看到这番景象,还怕大东山难度太大,那么可以在香港做其他选择:大东山、大屿山老虎头、马鞍山昂坪、飞鹅山北脊(倚天壁)。除了香港以外,台湾也有著名的芒草景色,在当地称为芒花。
大东山在东涌,也就是梅窝、大澳的方向,这片离岛区好看的景色非常之多,我之前也写过大澳的文章可以去看一下。我住在九龙的何文田附近,过去东涌有城巴直达非常方便,如果附近没有直达的巴士则可以选择地铁。
去之前的准备,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防晒,上山之后几乎一丁点遮阳的地方都没有,完全是暴露在阳光的曝晒之下。水要2L左右,小瓶装的肯定不够,食物也要带一些。这些要在地铁站之前备齐,过后没有补给站。
路线
我是和朋友约了上午10点东涌地铁站集合,出站之后坐往梅窝码头(3M)/昂坪(23)/大澳(11)的巴士,到“伯公坳”站下车。巴士的方向要看好,还有就是周日坐车的价格会翻倍,所以尽量周一到周六去,来回能省几十块钱。由于朋友工作日没时间,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周六,但周末躲不开的就是人多的烦恼。
下面是巴士的时间表和价目表:


我们运气很好,在等车的时候刚好结识同样来自大陆的两个小伙,我们五个人商量了一下直接打的拼车过去,这样一来反而更划算。这里解释一下,在香港打的,车身上都会写限乘人数,比如下面这辆车就是可坐五人,前排除了司机以外可以坐两个人,后面再坐三个人。

这种就是常规的四人车:

到达伯公坳之后左侧下车直接就是大东山起点,很巧的是就在马路正对面,是凤凰山的起点,下次准备尝试一下马路对面的,这次就先按照原计划来。
这是马路对面凤凰径的指示牌:


这是大东山的指示牌,看到这个牌子再登山:

这里就已经开始了,上面是一个广场,有洗手间和休息用的凉亭。



大东山全程都有台阶,危险系数极低,难的在于没有平路一直在爬楼梯,需要持续的体力。先是一小段有树荫的路,看到这已经连成线的游人就知道周末爬山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查一个知识点,香港人管爬山叫行(hang)山,行山这个词在香港非常的常见。行山在本质上也不同于我们对爬山的理解,香港的环境随处都很好,所以去郊野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呼吸新鲜空气,而是单纯埋头行走,对周围的野生环境也不像我们北方人一样有过多的新奇感。

刚刚走了一小段路就已经能清晰看到一路之隔的凤凰山全貌了:

再放眼望向左边,是犹如水墨画一般的海天一色、海天相接处是比洁白更亮的白,岛屿错落于海中,像是漂浮在空中一样,诠释着大自然的写意。

每隔一段路就会有一个牌,一是提示准确的方位,二是告知走的路正确,这是凤凰径的第二段,香港还有麦理浩径和港岛径等。

从这里可以看到前方密密麻麻的人,一直连向山顶。

中途遇上一个背狗上山的。

选了几张沿途随手拍下的风景。




越往上,就有越多露出植被的岩石。


本来有一处打卡点是在山顶的一块大岩石,但是人太多了,想要成功打卡要排队一个小时以上,所以我们没有去,反正也没什么新奇的景色就一块石头而已。
前面可以看到山脊上错落分布的小平房,这是这段路程中最神奇的景观,这些小房子全部都锁了门,窗户也都用板子封住了,可能很久以前这里是一个村落吧,但是在山顶的这个位置想要下山再回家一趟,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其实这个高度已经是在云层之上了,只不过这天没有云,所以清晰度很好。

还能看到不远处的机场:

山顶的芒草较山下的更美,更丰满。

近距离观看这些平房:




到这里就是正常情况下大东山的全部路程了,可以选择原路返回,如果体力还剩下一半以上的话,可以继续挑战后面的行程。
黄龙坑郊游径
走过这些房子之后,会看到这个牌子:

沿着梅窝方向走,珍惜这仅剩的芒草风景,因为前面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前面的路很好找,跟着路牌走。




前方的路基本都是在树林当中,就没有之前那么晒了。这边的景象是不是完全不同于之前的金黄色,瞬间有种阴凉潮湿的感觉。

这条路基本上都是下坡路了,并且台阶并没有大东山那边的规则,如果膝盖不是很好的人需要有一个登山杖辅助,并且可以选择从黄龙坑往大东山走的方向,也就是反向走。


中途有一段湿滑路段,会有山泉从山上的石缝中流下来,路过的人会去洗洗手。我们都体会了一下山泉的凉爽,但是有一个小伙手臂过了一会有些过敏,不知道和这个水有没有关系。

这片叶子不知道是不是人为摆在这的,因为水流正是从叶脉划过才支出一条腾空的水柱,很有趣而又贴近自然的结构。



隐隐约约一只能看到机场的样貌,这段路径几乎是涵盖了香港所有山的特点,有茂密的树林,也有低矮的草丛;有一览众山小的视野景观,也有被绿荫环抱的丛林气味;有阳光直射在皮肤上带来的灼烧感,也有略显压抑的闷热感······
可是就整体体验感和舒适感而言,这条路径并不是最佳的,但是是值得来一次的。黄龙坑径的风景可以在茅坪体验到,并且难度也适中,以后有机会可能会写茅坪的文章。


最后一段是45度阶梯,下山感受到了膝盖毁灭的恐惧。

到达终点之后是一个大广场,有休息的长凳,也有简易卫生间。


出去之后刚好离地铁站不远,也不用再坐巴士了,直接走过去就可以。


快到路口的时候有一个村牌,是这附近村庄的名字,里面有一座天后宫。





这天是立冬,所以按照北方的习俗要吃饺子,提前掉队的两位朋友这会功夫已经在家里准备好饺子了,回去直接过节。不仅仅是感受到了人情味的温暖,同时香港的温度也不得不让人感受到温暖,都十一月了还跟夏天一样。



写的细是因为记录自己当下感受的同时给未来留下更清晰的回忆,也让没有机会亲身体会到的朋友看到更多的细节,可以说我写的是日记、是攻略或者是一个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