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留德日记17:第一、二学期总结
今天得知最后一门第二学期考试的成绩,是时候总结一下了。本科三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期间经历了起起伏伏。
第一学期心情忐忑,不自信自己能够顺利重读本科,所以态度比较认真。
每周除了课表有的12(Vorlesung+Übung)+3(Tutorium),15个时段,还听了5时段补习课(3数学+2编程入门),以及1时段的跨学科选修课,提前完成了原本建议在第三学期选的3分选修课。每时段1.5小时。每天近4小时的通勤,为了有效利用在学校的时间,我特意把练习课选在两门课之间的空隙,课间只有15分钟。最后的效果就是3天五节课满课,两天上半天3节课。
每天5:30起床,步行15分钟,坐6:05的火车才能赶上8点的课。全天都有课的话,17:15下课就要赶紧往火车站走,赶上6:08的快车,才能在晚上7:30左右到家。到家后吃饭放松,10点之前睡觉才能保证至少7.5小时的睡眠。因为时间紧张,回家后基本没有时间复习,全靠上课听讲。除了课之外,还有三人合作的Workshop,需要提交十几页的报告,以及一些必交的作业。本来业余时间就少,几乎没写过作业,每次有额外必交的任务就要牺牲睡眠,deadline之前的几天通常都是4-5小时睡眠。就这样,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平均成绩是1.7。
拉胯的第二学期
新冠爆发之后,第二学期变成了网课,考验自制力的时候到了,暴露了我致命的缺点。因为有了第一学期的经验,就放弃了超慢节奏的补习课,所以这学期只安排了13时段的必修课。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从第一学期紧锣密鼓的21时段到13时段,额外必交的作业量与第一学期近似,这样每周省去12小时的课,每天还节省了近四个小时的通勤,理应有更多时间把课业完成得更好,然而......五门课,除了两门数学类的发挥稳定,重要的专业课一门挂了一门3.3一门3.7。专业课要么挂要么险过,这是多么惨的一学期啊~虽说认识的其他同学考得也不理想,还延了几门考试,但是那不是我懈怠的借口,人总要和自己纵向比才能看出进退。
总结原因
1. 拆东墙补西墙,时间安排不合理
因为疫情两门第一学期比较重要的考试被取消了,取消考试的那个月被自己玩儿没了。这学期中间安排考试,所以学期中有4周我停掉了所有课,专门复习这两门,把节奏都打乱了。虽然成绩不错,但是落了一个月的课,后面的课也很难接上了,结果三分之二的课都是自学的。
2. 临阵磨枪要不得
因为前面没跟上课,导致第二学期考试周又补课又复习,显得异常紧张,三门考试有2-3周时间,两门只有5天,稀里糊涂就去考试了。考试前已经知道成绩不会好,但是为了不延期毕业,硬着头皮就去考场了。
3. 懒惰和侥幸心理
这学期相当懒散,以前一天上5节课都精力充沛。上网课的时候早上9点起床,10点才开始听课,每天只能听进去两节。因为是录制的视频,中间也是开了无数个小差,效率非常低。三门专业课在复习的时候心里就打好了小九九,只打算写比较擅长的部分,奔着及格去。因为之前的经验,写60%的卷子成绩应该在2.7左右,策略就是靠准确率通过。结果考试的时候编程只写了不到50%的理论部分挂了,一门写了30%左右得了3.7(平均分3.4,挂科率21%),一门写了35%左右得了3.3(写对一道题得25分,26分及格,一共5道,去年挂科率40%。我写了不到2道)。所谓aim high才能reach high,奔着及格去的结果多半不会好,只能靠运气了,未来的课肯定会越来越难。
第三学期开始了
今天是第三学期第二周的周一,通过前两个学期的考验,学生筛得也差不多了。有的人已经挂了两次,面临最终口试,再挂就要转专业了。
第三学期可谓是本科的分水岭。五门必修课仍然是两门数学类的(4个时段)、三门专业课(6个时段),一共只有10个时段。看似压力不大,但是三门专业课感觉都比较有挑战性,需要慢慢消化。从第三学期开始,学校不再安排帮助后进生的补习课,专业课也不再配Tutorium了,只有一节Vorlesung一节Übung。Übung也不再录像了,错过了就错过了。这是要动真格的了!明显感觉这学期同学们都开始努力了,提前听课,提前写作业,上课也积极提问。或许上学期也受到打击了?哈哈。Vorlesung有录像,以前实时听课的人少得可怜,如今大变样了,专业课人数都在200以上。
这学期有一天没课,想做做实习。收到两封拒信后又开始反思,基本功确实还不扎实,去公司也做不了什么,所以找实习这件事就随缘了。打算加入一个社团,积累点上手的经验,但是课挺难,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新学期新面貌,吸取教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