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物】浮躁的时候要听之之的「画意」
The Magical Teeter Totter尾场,随着《好时辰》尾音结束,某轩降下去,之之和钢琴缓缓升上来。 之之说,“之前几晚这一part都没有说话,因为的确不擅长说,但是今晚我想说一些感谢的说话。我知道张敬轩不喜欢我这么说,但是其实我真的知道在这四场演唱会里面,大部分都是张敬轩的歌迷。”台下立马一大片人大叫“我们也喜欢你啊”,此处也有我的声音!

之之继续说,“我知道自己出道到现在,歌迷不是很多。对于我为数不多的歌迷,我是非常感谢他们的,无论我做哪一种音乐,他们都给出空间和耐性去尝试了解。所以我想将以下这一part送给我的歌迷。” 接下来就是自弹自唱的《画意》,我第一次如此感知到《画意》,说的既是梵高,也是之之自己。
画完无数麦田和向日葵赢到了后代的收藏研究
无奈有生之年才售得出一个客
无奈那种勾勒无奈那种笔法
一幅心血才值二百
万人做上万年难买艺术杰作从未获得当时留意
难道人死商业才计得到它价格
难道妥协一划难道放弃风格
跟风一下然后暴发

“一幅心血才值二百”和“跟风一下然后暴发”形成强烈的对比,常有人说艺术这行并不是赚钱的营生,作品的价值和价格常常挂不上勾,有的时候并不是你的作品不够好,可能只是缺了点运气,或者少了个伯乐,还可能你是阳春白雪只是曲高和寡,这就是为什么“心血才值二百”。而另一方面,抓得住风口,你也许无需太有才华,一样得到喝彩,但是有的人心里那道坎比较高,没有愿意为了暴发而去跟风。
价值观这东西,还真是人和人之间差异太大。说不上对错,只是底层逻辑不一致的人,是难以维持长久的关系的,毕竟硬扭过来也好,妥协迁就也好,终究不如保持本色自在。
这让我想起《三国机密》里面,有一次刘协问杨修“你究竟想我怎样?”杨修说,“不是我想怎样,而是你想怎样。你和先帝不一样,先帝是一块冰,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复兴汉室,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在意,而你是一团火,你会去关心一个黄门的生死,会询问一个嫔妃的喜怒哀乐,会为了牺牲的棋子而流泪。你们的王道,是绝然不同的。”
正因为每个人的王道是不同的,所以没有人买画梵高仍然画,因为他在意的不是你来不来买;所以之之仍然坚持做自己喜欢的音乐,而不去看市场喜欢怎样的调子,正如《画意》就是旋律如此特别的一首歌,以致于让人一听就知道不是出自写惯流行音乐的创作人之手——这首歌完整地以自身陈述出一个逻辑闭环。
世间浮华,舞台清静。
愿在舞台上弹琴唱歌的你永远乐守这一片清境。
想看更多港乐碎碎念,欢迎关注【词中物】,笔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