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不可轻信的怪物精神指南(2019-09-25)
在我潜意识里一直有这样的一种喜好:
我喜欢怪物。
像是《水形物语》里的人鱼,像是《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阿瑟,像是彼得的龙——那些孤独的、躲躲闪闪着想要靠近人类的 怪物们。
我喜欢怪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附加条件,那就是它们都足够幸运:人鱼有艾丽莎,阿瑟有斯库特,龙有彼得。它们都能放心大胆地 依赖。
是的,怪物和怪物。
不管外形是否一样,说的语言是否相通,眼球是不是一个颜色,脖子长短怎么样,两个怪物相遇了,它们互相依赖。
出于偏见,大卫·林奇拍的片子里我最不喜欢《象人》。电影的最后,象人站在舞台上,众人起立,欢呼、鼓掌:人们在接受怪物的时候,感到自己好高尚。然而医生对于象人的善意、同情和责任心,都不是同样身为一个异类存在于世上的感同身受。这就像一直以来围绕弱势群体或是女权展开的那些讨论:获得尊重的前提是否是我们必须要自强。
还是说,“弱者以弱者的姿态获得尊重”?
穿着合体的西装,站在明亮亮的舞台上侃侃而谈就免了吧。就以一个怪物的身份生活、盼望和等待,也许永远也搞不懂人们的偏见,但来也好,去也罢,干干净净明明白白。
你想说,难得糊涂不是吗?伪装一下、世故一些、妥协一点,生活不就容易多了,干嘛不把自己“怪物”的身份隐藏起来?
可是,何为怪物?谁来定?为谁藏?
每当我有“隐藏”的念头,就想起《人间失格》,想起叶藏来。人们隐藏自己的麻木,隐藏自己的龌龊,因为他们也抗拒别人的消极和丑陋。我们大多对自己的恐惧都来自于对别人的要求:我们对于他人消极情绪的低包容度也变成了自己对于消极情绪的恐惧。
我一直有这样的梦境,在某个设定好的时间点,当人们同时卸下伪装摘下面具的时候,就会发现:
原来我们都是一样的怪物,在本该相拥的时候,我们却在互相忌惮。
醒了。
© 本文版权归 PuffisaGoodgu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