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售】《剖面集》:一次本不该反思的反思
“高手在民间”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也需要一个能让其浮出水面的机制,这本书的出版就是这个机制的体现。
——王辉,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我欣喜地看到,新一代中国建筑学的青年学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将视线重新回归到建筑本体。 ——王昀,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如艺术家戈登·玛塔·克拉克对房子的切割诗学,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认识与风景,也许在持续的剖切之下,建筑学的研究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王欣,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造园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剖切”与“误读”——一次本不该反思的反思
作者:剖面学社

《剖面集:建筑理论的“剖切”与“误读”》一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近三年,如果从剖面学社初创算起则经历了将近五年。和很多学科一样,建筑学是由实践和理论两部分构成的,然而不幸的是,在当下的建筑行业中明显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而且这种倾斜的情形还在不断加剧。 当我们以一个宏观的视角而不是只对着个别建筑师的个别作品来审视中国当代建筑时,会发现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即纵使享有令世界瞠目的建设总量,中国当下却能拿不出与之相匹配的建筑质量,这个质量包括从设计到建造的综合质量。一些偶尔窜出的网红作品无论被大众媒体怎样吹捧和包装,明眼人也绝难从中发现足够的建筑学价值从而使之进入国际级别的专业领域被讨论。西方建筑师初到中国做项目时总会莫名其妙地无所适从:一方面这里有着最前沿的行业梦想,而另一方面又流露出蒙昧初级的学科认知;一方面拥抱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又暴露着粗糙丑陋的实现手段。即便是本土建筑师也被困在这张巨大的迷网之中,没人能够解释当前的行业困境,甚至鲜有人愿意做出这样的尝试。反思的缺失导致了实践的盲目。在被地产商控制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建筑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巅峰,但不得不说,也正是在这个被资本碾压的过程里,作为学科的建筑学坠入了有史以来的低谷。这个低谷是从行业实践蔓延到学科教育的。虽然其中或许不乏个别略带闪光之作,但和巨大的建设量基数相比,它们并不足以掩盖整体行业创造力的匮乏,甚至越发反衬出大环境的贫瘠。简单复制、山寨横行、甲方意见的无理强加几乎成了这个时期的行业标签。土地价格的非理性攀升淹没了建筑的自身价值——在土地神话面前,建筑毫无话语权。换句话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高昂的房价并不意味着建筑的品质,甚至与之没有任何关联——那只是土地的价格。在这个建设量空前高涨的年代,我们目所能及的绝大多数构筑物只是同一类型产品的简单复制;越来越紧张的建设周期迫使设计的时间被一再压缩;甲方意志越来越多地主宰了设计过程,建筑师逐渐沦为了画图的机器,为了在越来越廉价的竞争中赢得有限的生存机会,不得不放下尊严卷入比拼价格的肉搏战中——过去的十几年是地产商的盛世,却是建筑的中世纪,本该作为好作品诞生前提的建设量反而成了拖累作品质量的罪因。在这个恶性循环里,抛开各种外部制约因素,建筑行业内部反思行为的缺失是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
以上尖锐刺耳的声音恐怕会令大多数行业中努力前行的人们感到不适,然而尽管众人皆清晰地知晓自己身处现实的窘境之中,却无法明辨这其中的根源。“理论”二字被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大师作品分析”、脱离当下的建筑学史论研究与浮于表象的设计方法;“实践”则以“落地”为第一准绳,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追逐利益,抛弃深层次的分析与解决问题之道。“理论”与“实践”自此脱钩,从业者在虚无主义的引导下一步步放弃探寻这两者最本真的关系,转而以嗤之以鼻的态度对待思考。亦或是手持一本优秀的大师作品集,仅从失真的照片与效果图中找寻浅层表象的设计灵感,依靠着对形式的模仿来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
事实上,《剖面集》的出版就是为了反思市面上对于“理论”与“实践”的肤浅认知,将“理论研究”重新归置于“思辨能力”的层面之中,并用这种思辨与批判精神去重新指导“实践”。这种研究应该是深入、严肃且彻底的,是基于建筑师个人的实践和认知经验而非脱离现实的咬文嚼字的。换句话说,它必须且只能由个体建筑师而非理论家完成。建筑师应该有一种区别于一般实践者的特质,即同时具备形而上的思考能力和形而下的执行能力,这一特质使这种反思成为可能,只是十几年来超负荷且重复性的工作量使大部分从业者失去了抽象思考的机会。《剖面集》的出版只是希望在繁重的实践工作的间隙依然保有这样的机会以避免被过度具体的现实所吞噬。在建筑学中,不存在涵盖一切的大一统理论,能靠得住的只有每位建筑师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化的建筑观,通过个体思辨再返回到实践中去,而这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正是应该由建筑师本人来实现。这其中,“个人化的建筑观”也就对应了标题中“剖切”与“误读”两词的真实含义。这本文集就是在这样的反思基础上完成的,这是一次原本并不应该反思的反思,奈何现状若此,不得已而发声。



在这个出版的过程中,承蒙王辉、王昀、王欣等诸位老师的支持和推荐,为我们这次尝试增添了信心和被认同感,让我们确信自己并非独行,也希望这样的观点能在市场中收获更多的反馈。这本文集呈现的不是一个结果,相反,它只是思考的起点,而这些思考注定将贯穿作为建筑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购买信息】
剖面集:建筑理论的“剖切”与“误读”
国一鸣 林婉嫕 廖晓飓 甘力 文天奇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定价:58.00元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
冯曦和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7 20: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