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摘# 博尔赫斯《美国文学入门》之《戏剧》
#随手摘#
博尔赫斯《美国文学入门》之《戏剧》,他点评了几位美国当代著名的代表性剧作家,说阿瑟·米勒“不同于其他社会化、现实性的剧作家,他更相信自由意志”,说尤金·奥尼尔“对当代戏剧技巧的革新已经超出了我们的好恶,同时,他阴郁的精神气质也反映在作品中,即从不设定大团圆结局”……

尤金·格拉德斯通·奥尼尔

一直坚持阅读古希腊悲剧作家、易卜生和斯特林堡的作品。四次获得普利策奖,一九三六年获诺贝尔奖。他结过三次婚,女儿乌娜嫁给了卓别林。作品一如经历般多变,风格也由现实主义转向表现主义、充满各种新奇的试验(大胆而成功)。比如《划十字的地方》(Where the Cross is Made, 1918)中,大海深处和死难水手的奇特景象出现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座房子里;《大神布朗》(The Great God Brown, 1925)中对象征性面具的运用(剧中人物毫无意识地戴上、摘下、说话)渲染出一种恐怖效果,面具取代了人而受到钦慕或厌烦;创作《奇异的插曲》(Strange Interlude,1928)时,奥尼尔着意在独白上进行创新,向乔伊斯在《尤利西斯》最后一章中的意识流致敬;……。毫无疑问,他对当代戏剧技巧的革新已经超出了我们的好恶,同时,他阴郁的精神气质也反映在作品中,即从不设定大团圆结局。
桑顿· 尼文· 怀尔德

作品对人类情感、乐观与智慧的表现,包括他在考古学中锻炼的历史感,或许比那些不断震惊观众的技法创新更为重要。在《九死一生》(The Skin of Our Teeth, 1942)中,作家将史前与当代事件放在一个层面,既有恐龙和猛犸抱怨天气寒冷,又有安特罗伯斯夫妇烧掉家具和纸给孩子们取暖。桑顿· 怀尔德还指出,小说代表了过去的时间,戏剧则指向当下;在戏剧中,“永远都是现在”。
威廉· 萨洛扬

他的喜剧作品中——比如一九三九年的两部,《我的心在高地》(My Heart is in the Highlands)和《人生一世》(The Time of Your Life)——主人公是流浪汉、妓女、醉鬼和穷人;和狄更斯一样,萨洛扬更关注他们的勇敢、善良、希望和那些短暂的快乐,而并不是他们有多么不幸。他的所有这些作品都是以诗歌或音乐酝酿的,几乎没有情节,侧重精神状态和无政府主义的、豪放爽朗的浪漫,这些特征也体现在他的长篇和短篇小说中。他写道,比起数字统计他更相信梦;他不屑于结构严谨的作品,这一点透露出舍伍德· 安德森的影响;他还十分欣赏萧伯纳。
汤姆斯· 拉尼尔· 威廉斯,以笔名田纳西· 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闻名

很多作品描写衰落、贫穷、肉欲、贪婪、残疾、乱伦以及在幻想生活中寻求庇护受挫,如《玫瑰黥纹》(The Rose Tattoo, 1950)、《热铁皮屋顶上的猫》(Cat on a Hot Tin Roof, 1955)、《去夏骤至》(Suddenly Last Summer)和《甜蜜青春小鸟》Sweet Birds of Youth, 1959)等。这些物质主义、恐慌焦虑与精神分析并存、不留一丝希望的作品与《大路》(Camino Real, 1953)一剧截然不同,或者说力争不同,后者是充满野心和寓意的一次尝试,人物包括拜伦、卡萨诺瓦、堂吉诃德、桑丘和茶花女。
阿瑟· 米勒

不同于其他社会化、现实性的剧作家,他更相信自由意志。一九四七年,他以《都是我的儿子》 (All My Sons)成名,剧中主人公靠卖有缺陷的飞机零件赚了一大笔钱,却导致很多士兵阵亡,他儿子得知后在执行任务时故意坠机自杀,他最终也良心发现,选择了自杀。《推销员之死》 仿效福克纳,把现在与过去糅合在一起。《萨勒姆的女巫》 》中,米勒尝试了双关:表面上主题是十七世纪最后十年间萨勒姆的巫蛊案,但观众又能够感受到它是一场对当代社会予人迫害、令人狂热的抗辩。《桥头眺望》 》是一出很短的悲剧,以纽约的码头为背景,故事发生在人物之一、律师阿尔菲耶里的记忆中。阿瑟· 米勒是著名演员玛丽莲· 梦露的前夫,据传《堕落之后》 (The Fall)的主题就是受到妻子命运的启发。
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上海译文新文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在春天里,一起读书吧!| 一份春日书单 (15人喜欢)
- 因欢乐而怦怦直跳的心 | 毛尖评波伏瓦《青春手记》 (14人喜欢)
- 谁懂啊,编这本书的每一天都在笑!| 埃科《米兰讲稿》编辑手记 (8人喜欢)
- 在野蛮社会里,文明、美和善良都是罪 |《华氏451》 (7人喜欢)
- 八百公里的圣雅各朝圣之路,居然还是“欧洲最佳骑车路线”?| 《不朽的远行》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