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读书随笔》摘要和笔记(20201025)
国家的伪学说在于只承认它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这部分人保持团结一致,而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其他人却是分割开来的。 是人民自愿去受压迫者统治的,是他们自己割断了自己的喉咙。那可以拥有自由的民族,却自行交出了他们的自由,自己在脖子上套上了重轭,他们不仅赞同压迫他们的人,而且还在寻找这样的人。如果为了讨回自由需要付出代价,他们宁可不去争取这对于人来说最为宝贵的、将人与动物分别开来的天赋权利;由此我明白,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宁可选择生活的安全和舒适,而放弃为自由去奋斗。但如果为了获得自由,他们只需要保持对自由的希望即可。 人们尽力把自己束缚起来,以便让某个或某些人来推动他们;而后把紧紧捆缚这一群人的绳子随便交给一个人完事;他们还感到不解,为什么他们的日子这么糟糕。 人们说,自古以来就有国家,所以没有国家就无法生活。首先说,国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再者说,即使有过国家,现在也有,但这并不表明它永远是必不可少的。 “假如我的士兵开始思考的话,军中将空无一人。”弗里德里希二世国王曾这样说。 如果你想达到认知包罗万象的我,首先需要了解你自己本身。为了了解你自己本身,你必须为了万物共有的我而牺牲自己的我。 你所献出的,即是你的;你所保留的,却是别人的。 如果你割舍自己的一些东西献给别人,你便为自己造了福,这种福是永远是你的,任何人也不能把它从你身边夺走。 而如果你保留了别人也想拥有的,那么你保留它也只是暂时的,或者只能保留到你不得不交出它的时候。 生活中唯一真正快乐的事就是灵魂的成长,而灵魂的成长需要舍弃自我。舍弃自我要从小事做起。当你在小事上学会舍弃自我时,你就会有勇气在大事上舍弃自我。 无论对每一个个体的生活来说,还是对大众的生活来说,都存在着一个同样的法则:为了改善生活,就要准备奉献生活。 人越是舍弃他动物的我,他的生命就越自由,对别人越显得重要,而对他自己来说,也越是充满欢乐。 生活,无论是什么样的,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幸福。如果我们说生活就是苦难,这只是与想象中的另一种更好的生活相比较而言,然而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更好的生活,也不可能知道。因此,无论生活是什么样的,它都是一种我们所能接受的高尚幸福。 这个世界不是一个玩笑,也不是一个经受考验、向另一个永恒的更好的世界过渡的场所;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地方,是永恒的世界之一——它美好、快乐。我们不仅能够,而且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为了与我们同在的和在我们之后仍将生活于其中的人,把它改造得更加美好,更加快乐。 不管命运之手是怎样的,对我们有利还是不利,只要生活的任何一个瞬间落到我们头上,我们就使它变得尽可能更美好。这既是一种生活艺术,也是理性生命的真正优越之处。 生活的任务就是追求完美,能够明确的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这种现象,即在自我完善之外,无论你有什么期望,或者尽管你的期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或者很快就得到了满足,你的这种期望的魅力立刻就会化为泡影。 只有一点不会失去快乐的意义:对自己趋向完善的意识。 只有这种不断的完善才能带来真正的、不断增长的快乐。在这条道路上每走一步你都会获得应分的奖赏,并且立刻就会得到,而任何东西也不会剥夺这种奖赏。 凡把自己的生活视为灵魂完善的人,不会感到不满足,因为他所期望的永远在他的掌握之中。 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所做的事不能称为真正的善。真正的善只能是自己为自己而做,即真正的善只存在于为灵魂的生活中,而不是为肉体的生活中。 人总是祈求别人或者上帝来帮助他;但除了他自己,任何外力都无法帮助他,因为能够帮助他的,只有他自己善的生活,而能够这样做的也只有他自己。 如果你期望真正的幸福,那么不要到遥远的地方,不要到财富和荣誉中去寻找,不要向别人去乞求;为了幸福,既不要卑躬屈膝,也不要与他人争斗。用这些方式只能捞到财物、官衔和各种不必要的东西,而人人需要的真正幸福,从别人那里是得不到的——既买不到,也讨不来,即使得到了也徒劳无益。你要知道,一切你自己无法获取的东西,都不是你的,你也不需要。而你所需要的,你随时都能自己获取——只要用你善的生活。 是的,幸福既不靠天,也不靠地——只靠我们自己。 如果你把不为你所掌握的东西视为幸福的,你就将永远不幸。要明白,幸福只存在于为你所掌握的事物之中,你的幸福是任何人也无法从你身上夺走的。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处境不满,他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改变它:或者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或者来改善自己灵魂的状况。前者不是随时都可做到的,后者则永远由他自己掌握。——“第四部分 《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