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行吟记 - domett 换宿

我有过担心的。
原因之一:在华语圈里太久了,英语水平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下降,我在国内说的英语都比我在新西兰多。原因二:表现外向还是内向很多时候是我自己不能控制的。完全随机,看心情看环境。我很担心我会表现得太过内向。
交流是目的,语言是手段,思想决定对话是否能持续,是否愉快。
结果出乎意料。到的那一天我出乎意料地外向,出乎意料地健谈,出乎意料地和女主人聊得来。一切都进行地很顺利。原谅我想用一个英语形容词:smooth。
然而之后我们每天也不怎么聊天。而且我干活的时候心情也不太好。
我主要和女主人一起干活。她性格外向。今年47岁。她丈夫今年快60吧,反正头发白了且秃头。话不多,但有点小傲娇。看得出两人感情不错的。

小镇家庭
女主人叫Jen, 丈夫叫Tim。他们有三个孩子,大儿子Bill, 21岁,现在在基督城做一个技师/技工。二儿子Jed, 19岁,在一个农场工作。小女儿Eve, 16岁,在基督城读寄宿学校。三个孩子都在基督城受教育。我住的是二儿子的房间。
她丈夫有六个兄弟,一个和他们住得不远,一个在hanmer spring (之前提过的温泉小镇),一个在基督城,一个去了西海岸,一个在北岛。其他人的下落我忘记了。
我在helpx上看资料的时候,觉得他们家有毛利血统,但在Jen 身上不明显,遗传到女儿身上就很明显了。他们之前住在离这边不远的靠近镇中心的地方,四年前搬到这里。这栋房子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家具都是木质为主,偏复古北欧风。他们养着大概加起来百来头的牛羊,六到七只牧羊犬,一只八岁的宠物狗Coco,一只三岁的黑白猫Frog,一只十岁的猫(有点像狸花)Ruby。

其实大部分新西兰人都过着许多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三个孩子,儿女双全,宠物这边,也是猫狗双全。但同时,他们又过着极其简单接近于原始的生活。
在这里人与人的距离很近。
虽然Jen 是有手机的,但好像大部分时间的功用是放歌。每天家里会有很多电话。有一天女主人一天不在家,我至少听到了五六个电话。还没算上我四个小时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的。那天晚上回来,Jen 看记录,说,有十个人给我打电话,但只有一个人留言了。另外九个,就随他们去吧。笑。
如果家里没有别人而我又听到Jen 或Tim 在说话,那个时候他们手上一定拿着那个老式的我们早就淘汰的那种无线固话。一聊还可以聊蛮久的,十几分钟吧。
然后家里会突然来个邻居送点花种或者土豆什么的,一聊又是二十分钟。
后来我突然理解为什么大家都不打手机了。因为我到了这山里之后手机从来就没有有过信号。导致我后来要定接下来的民宿什么的都很是艰难。因为好像无论怎么样都需要验证码。

这个周末加上周一是劳动节放假,孩子们都回来了。
大儿子有点胖胖的,风格有点像哈利王子,就是那种矮墩墩头发卷卷一脸傻憨的样子。当然人不傻憨。他们这个家庭有着朴实的价值观。因为周五的时候,Jen 接到一个电话,我在旁边,根据她的回答,电话的内容是很好猜的。她的其中一个孩子膝盖受伤了,挺疼的。电话那头的人大意是想回家,Jen 回答,不不,你现在先想办法暂时处理。他们是付钱给你工作的,所以你要在岗位上把事情做好。
于是周末我见到了这个腿疼的孩子。但他的周末活动是,出海去抓黑鲍鱼,抓龙虾,去打球。
所以,我也不知道他的膝盖到底如何。(摊手)

二儿子声音非常低沉。低沉到我老是觉得他像个黑帮成员,尤其是前几天他都带着让人压根看不清脸的棒球帽。最后一天才好一点。
小女儿活泼可爱,像所有那种你能想象的欧美女高中生,有点憨憨的,有点娇纵任性,但总体是讨人喜欢的。
小镇生活
我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工作是除草。别说,他们的杂草长得真的茂盛啊,很多我都是拿大铁锹很结实地一下下从地里把根铲除,铲几棵半人高的野草我就出汗了。我不知道他们有多久没有除草了。他们用厚厚的羊毛把小树苗周围全部盖住,期望保暖保湿并因为羊毛底下没有阳光所以也许野草不会长出来,可是野草多到我要很费力把他们和树苗区分开来。
其他时间种种植物。种大葱,种南瓜,种西葫芦,种生菜。然而问题是,我真的厌倦了这些,而且所有的动作都是要跪地种在园子里。我真的非常讨厌用膝盖。我很担心这几个月留下的后遗症会让我接下来跑步,爬山都会成问题(虽然回了国跑步爬山的次数用十个指头都数得过来)。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喂鸡。做菜不要的东西,吃完的剩菜,都可以给鸡。我也是第一次知道鸡吃菜。他们大概养了二十只鸡,都是母鸡。我每天要去捡蛋。这些鸡每天的创收大概是七、八只蛋。Jen 就和我说,你爱吃蛋的话每天早餐的时候可以给自己打两只,反正吃不光。
我第一次独立去取蛋的时候有只母鸡正在下蛋,我就觉得,当着它的面把她的孩子拿走怕是要被啄,所以就下午再去拿。最神奇的是我们有一次吃了龙虾,他们也倒进喂鸡的桶里,然后我看那些鸡就直接冲向了蔬菜,对充满钙质的龙虾壳不屑一顾。我想也是。换了是我我也不要。
第四天是洗车。两个小时洗一辆。他们的车是真的脏啊。因为每天进出农场,所以脚底有很多稻草,而且车里真的什么都有,掉进缝隙的薯片,黏在一侧的巧克力,掉的哪儿哪儿都是的圆珠笔。车窗上厚厚一层灰。学会的流程是:1 用洗车清洗喷雾把车的真皮部分一遍干抹布一遍湿抹布弄干净 2 擦车内玻璃 3 用水管洗车身。
第五天是打扫室内卫生。用吸尘器先把地毯都吸一遍,然后用拖地。落地窗边超级多飞不出去死在屋里的苍蝇尸体。就,用吸尘器把他们都吸走。

其实我很喜欢和老人一起生活沟通。我家的长辈基本都去世了,总觉得长辈有一些很可爱的生存智慧。可惜我和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很少,因为孩子们回来了之后呼朋引伴,有一天晚上有十多个人来吃饭。我们都是轮流分批吃的,没什么机会坐下来聊。
他们住的小镇叫Domett。上一级大一点的小镇叫Cheviot,是南下到基督城之前的最后一个大镇。Domett 居民大概400多户,基本是那种路上开车见了都会打招呼的类型。那天Jen 带我去了她家附近的海边,没错,虽然在深山老林里,但他们隔壁就是海。

靠山这一侧的是河流。Jen 是看见有两个叔叔在山坡上看河停下来的。为什么在这边看河呢?因为他们想抓whitebait, 小银鱼。小银鱼比较稀有的,也不好抓。所以他们在看河里水流的走向,有时候可以看到是不是有成群的鱼,这样他们好定位下手。
没错了,他们就是这样过生活的。
有一次晚餐,我问他们圣诞节真的会吃火鸡吗?其实后来我也意识到这都是美式圣诞。她说不。基本是家里有什么吃什么。因为当她还小的时候,条件没有那么好。因此圣诞节去买个羊,挺不错了。或者是鸡。因为那个时候鸡很少,鸡肉贵。
我没有想到他们还有”条件不好”的时候。那么就奇怪了,因为即便是现在,新西兰全境里农场数不胜数,大部分农村人都牛羊不愁,但养鸡场很少。可是超市里鸡肉的价格是低的。
我个人是那种吃饭一定要有菜但可以没有肉的人,所以这边的牛羊肉富足对我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当然吃还是有吃。羊肉确实没那么膻,好的牛肉是真的让我这种不愿意吃一整块牛排的人也想再来一口的。

还有一次是夫妻在吃饭时交流今天得到的各种信息。我烦的是他们对我聊天的时候我是听得懂的,他们一旦开始互相聊天,我就不太能听懂了,都是那种压着声音张大口腔的发音。于是他们和我说村子里有两位老人去世了。我说我小时候经常参加葬礼,这几年就都参加婚礼了。Jen 说她的父母亲八九十了,都健在。不知道说到什么,Tim 突然来了一句:
你和我们不同,我们是在时间的另一头啊。
我很受触动。
差点没说一句其实很多年我都觉得自己活到三十岁可以去到另一头了(捂脸)。如今我倒是想着回国置业了,新西兰让我对未来有了期待。哪怕国内的生活压力真的可以将一个人的意志磨损得非常厉害。
新西兰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男女都一样。但我在路上看见飙车的,在银行看见办事的职员那一头银发,可不是一副我才65岁的样子。我一直很高兴老人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我很反感国内那种为了下一代,牺牲老一代的做法。他们就是无法将自己剥离。我们太重视大家庭这个概念,以至于每个人置身其中都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与个人生活。

那次我表哥为了买学区房让他的父母到很远的另一个区去照顾孙女,我非常生气。因为我舅舅是一个和邻里关系处得非常好的一个人,他从未离开过那个村子。我说我嫂子自己不肯牺牲,不肯自己辞职去照顾孩子,让两个人早就可以安享晚年的老人再这么折腾。而表哥多年来一直给我的印象是独立自强,可以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和老婆孩子异地两年的人,到头来竟然啃老啃得这么凶。
我和表姐讨论,她说确实牺牲有点大,但说实话,如果父母不答应照顾孩子,很多许多中国的年轻人是不愿意生孩子的。而且老人很多时候嘴上说着麻烦,但行动是很诚实的。如果孩子很辛苦,他们也看不过去。我暂时没有进入那个状态,还不能理解。也不能理解我表哥一家人为了孩子的前途那样孤注一掷的行为。
我觉得全世界应该都是有学区这个概念的,因为中产阶级及更上面的精英,好像把拼孩子作为下半生的任务。我以为他们把三个孩子都送去基督城是一个正常的流程,我没想到他们是少数。Jen 告诉我,大部分家庭都会送到镇上的学校,顶多就是Cheviot。
很奇怪啊。他们自己是农民,想让孩子接受相对而言比较好的教育,可是孩子们好像也就是上完高中而已。不像国内一线城市与其他线城市教育资源有那样的鸿沟,也不像我们对农村弃之如敝履,新西兰的城市和农村,更多的是一种生活选择,而非生活路径的高低。这边的并不重视学历,重视的是工作经验。真的,招什么都要经验,餐馆服务员也要经验的。

我们苗圃厂的Sam, 23岁,家里是开建筑公司还是房地产公司的,我们至今没有弄清楚他的年龄与他的经历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他入职的第一天说他之前是市场经理,那么年轻就当经理?后来就了解到那应该就是他父母的公司。然后来我们这每天都千篇一律要弯腰屈膝的植物厂,也不知道他图什么。估计是家里有矿要继承因此他父母让他来别的公司历练一下,体验一下生活艰辛。
一日三餐
我刚开始找换宿的时候,他们问我要找怎么样的。我说我对工作内容不挑,我挑地点。结果一心想着去湖边的我最后还是在海边。小刘在皇后镇换宿,说她会很认真地看评价,因为她那家评论都说主人做东西很好吃。
第一天Jen 和我聊天,问我爱下厨吗,我说我会做香蕉蛋糕。她说她超爱下厨。当时摆在眼前的基本可以与超市的调料区媲美的厨房也让我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第一天的晚餐是芝士鸡胸肉+蔬菜(胡萝卜,西兰花,芦笋和南瓜)
色香俱全,就是我觉得有点淡,后来发现是我自己加的酱汁不够多。

第二天中午吃晚餐剩下的鸡胸肉...
第二天晚餐是牛肉+各种蔬菜。虽然牛肉有一丢丢老,但味道还可以。
Jen 会在腌制的时候往肉里加很多香料,虽然我真的很喜欢百里香什么的,但也不需要那么多啦。
开心的是她做了花生巧克力饼干,真的超大个,我一块要吃很久。大概就是,一个手掌那么大吧。

第三天中午就开始自己自足的生活了。她说你给自己做个汉堡吧。我说好的。我的汉堡里也就是一个蛋加生菜,非常朴素。当然他们的也很朴素。
晚上也是吃汉堡。但比中午的丰富多彩了。首先牛肉里面有厚厚的一片芝士。其次,她自己做了肉饼,所以我可以放进汉堡里。再是我很喜欢的小菜出场了!腌黄瓜!酸甜可口。还有Jen 自制的一种感觉是普通的白色沙拉酱+薄荷碎,很清新。

虽然我并不喜欢吃汉堡,而且这个汉堡真的非常大且厚实,感觉比麦当劳那种最厚的汉堡也不遑多让。其实吃了三分之一我就饱了,但是当时我们一边吃一边看电视里的新闻,因此我可以放慢速度。要知道平时,他们俩夫妻真的十分钟吃完一顿饭。主要是因为配料清新,所以我吃得下去。我之前说过吧,我不喜欢吃一大块肉。真的,比麦当劳的kiwi burger 好吃多了。
这边的麦当劳是真的下不去手啊。
Jen 刚开始很喜欢问我很具体的东西,基本都是以“你最喜欢”开头。肉里面你最喜欢吃什么?之类的。我其实没有很多很确定的东西。后来慢慢理解到很多时候她问我喜欢吃这个吗?喜欢吃那个吗主要是因为她怕我不吃。毕竟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忌口。比如她问我吃香菜吗?我也是不懂这东西只会出现在亚超里平常欧美人根本不碰的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厨房而且长得和芹菜那么大。

然后是因为周末孩子们要回来了,她做了泡芙和柠檬奶油蛋糕。泡芙我是很喜欢的。柠檬蛋糕没加奶油顶之前我也是挺喜欢的,加了奶油顶之后... 我现在琢磨出怎么可以让我多喝水了,就是... 一不小心吃到了齁甜的东西,然后我就会狂喝水。
后来还有做肉桂卷,然后是披萨,味道也不错。最丰盛的一顿是那天大儿子和朋友们打渔回来,带回来四只大龙虾,一只就有我小臂那么长。然后是黑鲍鱼,还有肉质很鲜嫩的一种鱼。
然后... 问题就来了。抓黑鲍鱼这个事情,成为了到新西兰旅行的人很愿意做的事情。我因为只对鱼虾感兴趣,因此没有特别的热情。现在有了现成的黑鲍鱼摆在我面前。因为分量蛮多的,因此一大半他们把它打成了鲍鱼肉泥。你能想象吗?虽然我不吃鲍鱼生蚝这种感觉腥味很重的东西,但我也知道怎么着这东西清蒸最好吃吧。

然后他们把它弄成了肉泥... 不过也幸好是做成了肉泥,我还吃得下去。龙虾他们直接用了烧烤架,孜然撒一撒,还是很新鲜味美的。那个很鲜嫩的小鱼当下裹了面粉就炸起来了。其实我觉得就算不做汤,炒一炒也是好的。炸鱼什么的,还是有点浪费这新鲜的食材。不过自然了,味道也是好的,因为新鲜。大部分炸鱼都不会那么新鲜的。炸鱼全程是小女儿做的,皮很酥脆。
最后一天我用一大碗油泼面征服了他们。Jen 在旁边看着我把油浇上辣椒粉发出刺啦一声响。然后她吃的时候觉得味道很好,问怎么回事呢,明明你也没干什么,把面煮熟,放了一些普通的调料,怎么味道那么好。
中华美食的奥秘,区区凡人怎能知晓。
我庆幸自己走之前在亚超还是买了些有用的东西的。否则天天汉堡三明治真的让我忧伤。
缺点
有蛮多时间,我并不高兴。不是面无表情,是真的觉得不高兴。特别是我一个人干活的时候。
很多时候,我是个外人的感觉太明显。或者更残忍的,我觉得自己太像个女仆。
因为并没有什么卖点和特别好的风景,想来愿意到他们家做义工的并不多。所以感觉积攒了很多工作。我觉得我在的这一周,至少让他们两三周不需要再做打扫清理。
我很高兴他们没有问我很多奇怪的关于中国的问题,比如政治,比如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爱吃虫子之类的。之前也有两个中国女生换宿,Jen 说她们很有趣。

我自然是算不上有趣的。大部分时间我一个人默默工作,卖力且认真。我并不喜欢跪下来侍弄这些花花草草,但工作勤勉是我的态度。每天8点多起床,9点多一点开始工作,一般下午2点或2点半结束工作。中间包括了午饭,但鉴于午饭非常简单而且他们吃得速度很快,因此休息的时间并不长。因为脸皮薄,很多时候做着做着超出时间了我也不太会说。
工作结束我习惯先睡个午觉。来这边之后大部分时间睡的是1.2米x1米的单人床,因此,好像有点认床,乍一睡2米x2米的床有些大到不习惯。更重要的是,床太软了。大概背确实有一些问题,睡太软的床对我而言并不舒服。因此我前几天晚上都睡不好,一睡不好就冒痘。不是那种一点点睡不好,是整晚整晚的辗转反侧。

而更糟的是,他们的卫生条件。整间房子很复古舒适不假,但厨房和卫生间这一块真的劝退。因为改造过,家里有四间卧室,两个卫生间。卫生间的位置非常奇怪,狭小且幽暗。马桶很脏。而且好像和很多中老年男性一样,Tim 有几次上完厕所是不冲的。
最可怕的事情是,厨房和落地窗边有很多很多苍蝇。我不知道是不是农场都是这样,因为会踩到某些粪便,因此家里会招来苍蝇。我不怕很多东西,我不怕蟑螂和老鼠,可是苍蝇的大批量出现,真的显示这个家很脏。
他们确实是忙的,每天有干不完的农活。可是家里那种袜子乱扔,衣服丢得到处都是的状态,其实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收拾干净的。更何况,家里的猫狗都是整天在各种地方晃悠的,可以想见他们身上并不会干净。猫狗也不忌,除了不会硬闯房间,沙发什么的他们都是会跳上去的。
所以我每天干完活第一件事都是洗澡。洗手的频率也超高,洗到手很干很干。

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我可以坦诚,在很多时间内,我并不觉得我过得好。在换宿期间也是,在新西兰也是。可是我也没有必要抱怨或者心存怨怼。
有很多过得很不错的whv。
前几天刚看到有一个朋友在澳大利亚,她说她不会去做擦桌子的餐饮业的。所以她做的是酒保,餐馆不忙,每天听听老年人讲讲爱情故事。工作日时薪26,周六30,周日31。在新西兰调酒师是需要酒牌的,所以这个岗位算是要持证上岗的,想来也是大牛。
我没有那么强烈地去争取。国内的朋友一直说,找找商机。 LOL。我只是很佛系地接受了生活给我的,而非我去挑选。而后努力把这些辛苦酿成甜甜的果实。
谁的生活还没个自欺欺人呢,逻辑自洽无怨无悔就好。
无憾无悔很难的。看开豁达就会快乐一些。

最后来说说我很爱的这只狗子。
一年前,我对宠物无感。后来在杭州换宿遇到了两只猫,为他们铲了一个月的屎。于是爱猫。现在,遇上一只温顺的狗子,于是爱狗。他们家的三只都不仅不怕人,还很喜欢人。第一天工作,我一个人,Coco 陪了我一天。我在除草,它就在墙根底下打瞌睡,我去屋里,就马上通过门上的那个小洞钻出来。虽然我辛苦地晒着太阳的时候它惬意地躲在阴凉处睡觉,但我还是觉得有了它,是种很大的宽慰。
后来三个孩子回来,她就一直跟着他们转了。偶尔看到我会跑过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我觉得它有某种共情能力。我没有那么开心的时候,就摸她的脑袋,她就静静地看着我,也不发出什么声音。Jen 说这是她朋友给她的,在狗子才几个月大的时候。所以跟这一家人生活了八年了,是一只成熟的好狗子了。
我真的很喜欢她的温柔。没错,她是只母狗。还喜欢翻身让我摸她的肚皮,上面有一些生育过后的奶头?本质上我并不喜欢人类养宠物。因为宠物对主人的爱太过纯粹,我们很多时候无法回报。
非要养一只来互相宽慰的话,猫与狗之间我选择猫。因为猫是那种我有我自己的世界,你最好也不要来理我,我想理你了就理你的那种。而狗需要的活动空间大,而且对人极度驯服依赖。我去意大利的时候狗子是可以上地铁的,也不闹,也不会撒尿什么的,而且很大一只。
这边的狗子很幸福,主人们出门兜风去很多地方都会带着他们,开着车看着旁边伸出一只狗头是很正常的事。他们很喜欢兜风。喜欢自由,也喜欢人。只希望所有狗都能遇上好主人。
我真的是希望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啊...
博卡拉的晚香玉

入住的第一个夜晚,我打开窗,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四年前,我在夜色中到达博卡拉,那条街道散发出好闻的气息。很多年过去,出于莫名的原因,我一直以为是晚香玉。因为第二天早上醒来,我从未看到任何明显可辨认香气的花卉。
然后Jen 告诉我,是柠檬。朝阳一侧有三间卧室。我的卧室在中间。窗前有茉莉未开的花苞,边上百香果盘绕而上。但在其他卧室窗前,柠檬花果盈树。
真相大白。
不要误会,柠檬花独特的香气与柠檬的味道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柑橘属的植物就是很容易有香气,也是重要的香水原材料。
我从未想过一座城市只因它独特的气息被我记住。也从未想到,再次闻到熟悉的味道,浮现的记忆依旧美好清新。
大概有柠檬果树的地方,都不会太差。
-
独-自灿烂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4 13:51:50
-
spaceba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7 23:08:03
-
一条抹屎的蛇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6 12:35:11
-
,sos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7 10:05:19
-
我就是神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7 20:40:19
-
丽宝的雪碧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6 00:22:27
-
Alway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5 21:53:5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5 12:57:56
-
_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5 11:04:18
-
我家玄凤跑路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4 23:01:25
-
六六大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4 14:33:02
-
七月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4 02:21:02
-
阿卷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3 21:21:08
-
里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3 20:20:46
-
L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3 00:39:40
-
hjah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2 09:45:50
-
吃饭用筷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1 15:22:25
-
同文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0 23:31:29
-
海边的铜豌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0 10:54:00
-
Sail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8 21:50:11
-
来不及拥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8 19:37:35
-
汤圆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7 16:59:51
-
清扬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6 20:14:38
-
芳之朝三暮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6 18:06:3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5 09:51:07
-
boywonderzsz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4 21:14:48
-
嗷呜呜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8 14:20:40
-
朱朝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8 13:04:30
-
Eric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8 10:09:37
-
Christoph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6 19:09:01
-
春夏秋冬又一春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3 08:04:27
-
疾行慢赏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30 03:45:07
-
生活空空如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9 23:38:48
-
九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9 18:10:25
-
LittleSoi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9 11:31:27
-
北极的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9 11:31:20
-
多肉肉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9 10:49:31
-
ninedo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9 08:56:24
-
盛长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9 07:18:27
-
陈八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9 02:45:4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9 01:17:39
-
随便冲浪罢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8 22:47:54
-
狂奔天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8 22:06:36
-
小瓣瓣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8 21:40:22
-
自由散漫的粒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8 21:02:17
-
左左梓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8 20:24:57
-
朱迪的秘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8 19:49:40
-
Anaï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8 16:56:18
-
neow!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8 16:45:37
沈知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影院兼职窥见城市一角 (1人喜欢)
-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 2024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