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菁:因为有城中村,深圳才有制造业
2019年11月21日 20:57 来源于财新网
在全世界范围内,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业都难以共生,只有新加坡和深圳例外。因为新加坡政府提供大规模的公共房屋,而深圳有大面积的城中村。
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城中村,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在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赵燕菁看来,城中村恰恰是一个城市的调节器,不应以美观为理由去改造城中村。
“做城中村改造,政府一定要明白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标准只有一个——改造后能不能创造更多现金流。”11月21日,在2019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上,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赵燕菁称,在过去40年,一个城市要迅速发展,主要依靠卖地盖楼、创造更多资本;但在未来,能够创造现金流的城市才活得最好。
城中村具有调节城市规划的作用。“我们做城市规划的时候,给出的比例、用途都是按照当时的需求,过几年需求会变化,规划却没有调节能力。城中村是没有规划的地方,城市缺什么它就是什么,就像城市的调节器一样。”赵燕菁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说。
赵燕菁以深圳白石洲为例称,“恰恰因为有了城中村,深圳才有了制造业”。白石洲的面积约为0.6平方公里,位于深圳南山区,被旅游景点、高档小区、大型商场环绕。这里曾是深圳核心城区最大、最密集的城中村之一,大约有2500栋、5万多间出租屋,聚集着15万“深漂族”。
据财新记者此前了解,在白石洲租住的“深漂族”,多数在附近的科技园和产业园上班。在白石洲,他们每月仅用不到2000元的价格,就能住上一个单间。
2017年6月,深圳市公布白石洲所辖沙河五村更新规划草案。2019年7月,租户陆续收到搬离通知。离开白石洲,一度让这些租户心灰意冷。
深圳城市更新提速的同时,经济增速放缓成为舆论焦点。2019年,深圳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之增速分别为7.6%、7.2%、5.2%。第三季度,深圳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4%和7.2%。第二产业增速放缓,被认为是拖累深圳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南方日报》2019年6月报道,在2018年,深圳有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迁,且外迁已经呈现出由中小企业转向部分大企业的趋势。中金公司发布于11月21日的研报亦指出:“研发和总部在深圳,生产在周边”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多。
赵燕菁称,在全世界范围内,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业都难以共生。科技创新好的城市,往往也资本昂贵、房价高企,而创新完成后,却缺少制造业来支撑。新加坡和深圳是两个例外,前者靠政府提供的公共房屋,后者则依靠市场提供的城中村。
“深圳的城中村规模足够大,所以价格上不去。”赵燕菁说。据《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统计,截至2016年,深圳共有320个原行政村,建有农民房3.5 万栋。如果按面积计算,城中村的住宅面积约占全市住房面积的一半。
赵燕菁指出,很多国家都可从财产税中获得现金流,但中国维持城市运转的税收主要来自企业。“有城中村为低价劳动力提供居所,实际上是补贴了企业。城中村改造使得工人工资上涨,损失的就是现金流。”赵燕菁说,“我给深圳市政府说,如果你把城中村消灭了,你就把制造业消灭了。”
2019年3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总体规划(2019-2025)》。这份规划指出,要“在特定时间内保留一定比例的城中村”,并对其进行“综合整治类更新”。
在城中村问题上,“综合整治类更新”通常被认为是和“拆除重建”截然不同的做法。赵燕菁称,深圳的这一改变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3 18: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