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旧地重游,故乡客子(成都篇)
起因
一年一度的团建恰巧安排在了家乡成都,周三从深圳飞过去,集体行动一天,之后就各自玩乐,我干脆串上周末飞北京的行程,赶着体验一年之中最舒适的帝都秋天。
2020.9.16 晚 初抵成都,大宅门火锅
九月中的成都,白天还有一丝夏日燥热的余温,夜间却已经很有凉意了,走出机场,迎面的风都带着潮润和不刺激的柔柔的冷。天府之国是没有暴烈的气候的,它的冷与热,都是温吞的包裹着你,初来乍到你会小觑它的威力,而在之后的每一刻,被一点一点的侵蚀同化。
我们一众二十来号人,乌泱泱地随大巴到了宾馆,又乌泱泱地决定要在晚上10点半,用火锅庆祝旅程的开端。方桌子长板凳,一群人围着一锅鲜活热辣,就是一场血脉偾张的狂欢。牛油随火气鼓动,绽放出一朵朵慵懒的油花,食物就在浪潮翻涌间,由生变熟,被迫不及待的打捞入肚。

火锅,一群人的狂欢
来成都,就不可能不吃一顿火锅,火锅店里,有这个城市最烟火的气息。
2020.9.17 上午 大熊猫基地
看熊猫,要早上去看,早上凉快,熊猫们正醒来要觅食,有干劲又有活力。
成都的熊猫基地,上次我来还是小时候了,本地人总对身边的景点司空见惯,这次跟着团建大部队来看滚滚,倒也新鲜。因行程安排紧凑,大概只有2个小时可供参观,我们一进大门合完影就直奔主题去了。
大熊猫兽舍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室内兽舍和各地动物园比较像,大概几十平米大小,安置了各种玩具设施,熊猫们都是一间一只,要么打瞌睡要么在进食。室外的就很大了,有小广场的面积,种满了植物,大多数树木都会在躯干绑一圈障碍物,避免熊猫爬高摔倒,留下少量相对低矮的树木供大熊猫攀爬。

和同事笑着聊到,对熊猫而言,接待游客说不定就和人类上班一样。每个兽舍门口都会有牌子,上面写着“今日住客”,列举了里面熊猫的名字、特征和性格,附带一张照片,这难道不像为了接待游客的轮班么?每一只滚滚前方必然聚集了大量人类,兴奋地用镜头捕捉熊猫的一切,挠痒、吃饭、爬树、伸懒腰,每个动作都是此起彼伏的惊呼和雀跃。

熊猫真是一种靠萌吃饭的生物,虽然你知道生物学上众生都平等,但就是会因为这憨态可掬,令人忍不住更加偏爱。
熊猫别墅住的是成年熊猫,太阳/月亮产房里则能见到熊猫幼崽。园区里还有熊猫基地基金会的小屋,里面捐款就可以获得定制的熊猫公仔和赠书。园区自营的周边店里的文创产品可可爱爱,一不注意就掏空了我的钱包。


2020.9.18 下午 成都市博物馆
市博在天府广场旁边,是2016年新修的,之前没去看过,正好下午的空档期可以参观。
主展是成都自石器时代以来的历史,多为成都本地出土文物,最值得一看的,有汉代说书俑、画像砖等,和中原地区同类展品相似又不同。

东汉说书俑

东汉陶俑
文物都会详细注明出土地点,感受着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街坊地名,都联系着历史,是时空中的锚点,你甚至可以畅想,就在脚下的这个空间,上溯历史长河,有多少人生和生活被演绎。你也不过只是这空间漫长河流中的一粒尘埃、一个也许会被后人如斯想象的过去。

历史上第一幅春联
此行其他
在成都除火锅外,还品尝了网红店“鸡毛菜”,菜做的过于精致了些,大概是照顾外地游客,我吃着竟恍惚觉着有些粤菜的风格,店家这种多方迎合的做法,不太喜欢。
另外,就是街边苍蝇馆子吃了烧烤和跷脚牛肉,这是记忆中最爱的味道。近年流行起高原牛肉,生牛肉蘸辣椒芥末蘸水吃,我怕寄生虫不敢多吃,但尝一尝味道确实非常鲜嫩,品味独特。

野烧烤

美味择耳根(鱼腥草)
求学、工作,离开故乡成都已有七八年,成都发展日新月异,这次团建回来,去的著名景点,吃的网红餐厅,说普通话,住旅馆,在这故乡我的的确是个客人了呢,还未而立,已有况味。
离家七八载
漂泊类转蓬
乡景与乡味
俱是客子愁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