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读书笔记-闲读杂志
《三联生活周刊》2020-10-12 读后
主题是近期比较热火的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把全国各地的参加节目的乐队基本上扒了一遍。首先有兴趣读的是《“废都”西安,废不掉的音乐》,看到废都,不免想到30年前的暑假,在Y伯家和弟弟YQ从卧室书架上偷下来的那本平凹的《废都》,内容实在是记不清,两个印象深刻的是动辄就来的打油诗和“此处省略1000字,框框框……”
果然是黑撒,主场曹石竟然也40岁了。文章里还提到了《高兴》,那本在研究生二年级时爱不释手的小说,那个时候读平凹也是入了迷。在学校南院的平凹博物馆里,看了一段记录片,片子里平凹熟悉的商洛口音,自然地就将自己代入到父亲年少时的那座山沟里,也间接了解了一点山村青年的困惑、迷茫和挣扎。
《流川枫与校花》是让人有真切感受的,虽然在大学时代还没有体验过八里村、瓦窑堡的同居生活,但里面的故事都是身边同学一个一个鲜活的映射。有趣的是,我今天也居然在HW干了6年,当年的Katharina也再无音讯。西安的确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的摇滚乐根基如此深厚,张楚、许巍、郑钧这些歌星,不用超过6个熟人,就能听到他们当年在中学和大学的富有细节和戏剧性的故事。大四补习时,我也曾在许巍常常吃豆腐脑的那条巷子里,每天中午买一个盒饭打发肚皮。
八个半酒吧还有一点点印象,下次回去时,至少要从“月亮钥匙”、“光圈”、“光阴”或是“未来俱乐部”中选一家,去体验一下。来到深圳的第一个聚会,高总和闫总就带我去了罗湖区的“根据地”,让我感到无限温暖和无限回味。如今高总二胎也1岁了;闫总的老婆也去了LC设计公司开始上班;我做完了SYP项目,但各方面段位还在2018年打转。
这篇文章里介绍的“甜又丧”乐队,抽空要听听。我想起了马飞,脑海里都是《回西安》、《种树》,我想起了2016年,和TZ、CH一起玩耍的日子。无奈美好的时刻都是短暂的。
张亚东答编辑问有两句说的挺好,“任何艺术或职业都该有一条线,你不可以越到那条线之下。……专业是你永远绕不开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你最终的表达境界。”
我还读到《黄河谣》是兰州乐队野孩子的作品,倔强的西北人最终退出了综艺节目。我也渐渐明白,在dapenti上看到的《黄河谣》视频是一个有态度、有意味、有选择的转载。《竹枝词》、《来到西固城》应该好好听一听,毕竟文章中的评价挺高的。
许多时间过后,我才发现,阅读纸质书籍报刊,也还是依旧快乐、充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