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天每听本书,给自己多个选项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概述: 人类天生好奇,但并不天生擅长思考。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学习是反人性的, 这是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普及读物,也是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入门书。 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为什么对很多人来说,学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问题: 为什么我们很难记住所学知识?什么才是帮助记忆的有效方式?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如此困难? 我们一直在否定却又离不开的“题海战术”,真的有用吗? 角度: 记忆,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1秒的感知记忆, 5-9个模块的工作记忆, 印象深刻随时可用的长期记忆, 了解,理解到分享复述甚至讲解,你的记忆会更加深入,也会让思考变得有意义。 故事结构有助于记忆,我们该怎么利用故事帮助我们在学习时记住知识点呢?答案是,首先要定义出一个清晰的问题,制造困境和冲突,然后想办法解决这个困境。 理解, 理解新的概念,其实就是让正确的、已知的概念,从长期记忆中抽调出来,进入工作记忆重新加工,赋予新的意义或是与新的情景相结合。(首先你的库里面要有东西可以拿出来) 想要做到完全理解,你必须学到关于某个知识的“深层结构”。一个拥有深层知识的人,在某个领域内知道得更多,知识点之间也连接得更加充分。 练习, 高强度的题海战术,刻意练习,是有其必要性的,大量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充分的练习,我们不可能精通任何一门知识或者一种技能。 比如说,你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如果你在带球的同时,还在思考射门的角度和速度,那么你不太可能是一名出色的选手。像带球、射门这样的环节,必须达到不假思索,也就是自动化的程度,才能给你的大脑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去加工关于像是战术策略,场上形势这样更为复杂的信息。同样的,如果你不能熟记一系列基础的定理和公式,也不太可能学得好数学。 思考和行动: 左右互搏,一心多用,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的,都是高级刻意练习的人才呐。 我就无法一边开车一边和人愉快的聊天, 因为开得太少,练习太少。 还是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练习,可以让一些相对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不过多占用工作记忆的空间,从而给那些需要更多注意力,更复杂的信息腾出更多的地方。 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最需要反复练习呢?答案是那些基础性的知识,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期准确记忆,而又没什么意义的信息,最适合反复练习。比如说,汉字的书写和英文单词的拼写,练琴的指法练习,吉他的爬格子。 最佳的练习方式就是,不但分散练习的时间,还能够分散练习的环境。和锻炼一样,分多组,有计划身上的肌肉轮着来。 总结一下,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上学,又或者说,学习之所以对觉得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瞳宝在下笔做作文前,要拖延很久,因为作文比填空选择题要抽象,要更动脑子,看漫画优于文字课外书优于做作业,因为只要被动输入,不需要输出,没有压力,如果瞳宝看一次,让她写一次读书笔记,应该是个调整的好办法。
-
践姐夫Jayfu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4 08: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