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阅读,一定要读出来。
Greer 刚上学前班F2时,学校老师就有邀请家长聚在一起开会,说的就是阅读的重要性和给家长们介绍如何帮助孩子在家阅读。有句话至今我还记得“We learn to read, and then we read to learn.”意思是,我们学习阅读,然后通过阅读学习。
人不可能生下来就会阅读的,阅读是需要学习的。就像Greer,在4岁上学前班之前,我基本没带着她阅读过什么书。我一直以为英国的孩子读书很轻松,所以在学习这块,基本都没关注。平时就是随便她玩。英国的免费幼儿园,是每周只有15个小时,可以选择一周五个半天,或者直接一周两天。我因为懒得天天接送,所以就选择了一周两个整天。她上幼儿园时,只有三岁,学校里,主要也就是玩。

所以Greer 真正开始阅读是在4岁。学校会给每个学生发一本阅读日历本。学生如果在家有做阅读,家长就在上面签字,也可以写评语。老师希望的是,学生可以每天在家做阅读。从开学的第一周开始,学校会每周换两次插画书,一次是两本,其中一本是和
phonics有关的故事书。不过只有家长在学生的日历本上签名显示已阅读,书才会换的。
书都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分级别对应发给学生的。Greer是从Lilac级别开始的,最开始拿到的两本,其中一本只有图画,另一本也就10页这样,每页只有非常简单的一句话。老师每个月,或者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有特别的进步表现,就会给学生安排阅读理解级别测试,通过了,就把给学生升级。发一个Well done的证书给她,她的进步,自己都是可以看见的。

我曾问过Greer的班主任:“我是要让Greer把一本书都自己会读了,再让她读下一本好,还是一本书读一遍就好了?“老师说:”现在,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认句子和理解故事意思。如果她能自己把一本书都读出来,再读下一本,那肯定是最好。我们之所以会每周换书,是考虑到如果一周只有一两本书,有些孩子会觉得无聊厌烦而不愿意读。“确实,在阅读的初期,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周只让孩子读一本书,难免枯燥。
我当时有在Greer的班上做志愿者,每周去学校帮忙换书。所以对她们班上30个学生在家阅读的情况也比较了解。有一部分的学生,家长在家陪读,做得很仔细,每天都会有签名和评语,这类学生的阅读能力级别的提高会很快。也有一部分家长,是在家一点都不陪孩子做阅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会非常慢。助教每周会安排一些时间专门辅导这类学生做阅读,但进步也是很慢的,因为不是每天读的。
Greer的阅读习惯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培养起来的。我们每天两本,一天都不会拉下。最开始没有文字的那本,我就是根据图画,跟她讲故事,随便编。比如一张图书馆的画,就告诉她这是图书馆。我们在图书馆里能做什么之类的。另一本有关phonics的插画书,先让她试试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鼓励她用学的phonics的拼读方法拼出来,实在不会,就告诉她怎么读。书的最后会有相关的问题和练习,或者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说一遍故事内容,这也是Greer在课堂上常做的练习。

阅读,一定要读出来。
在开始的阶段,一定要读出来,因为她在读的同时,就是在听自己说话,当她听到她理解的一些内容时,就能将听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比如她读到:“ I am hungry.” (我饿了。)如果她从未看过这个句子,就不会知道,原来她平时说的,I am hungry.是这样写的。如果遇到读出来也不理解意思的,就让她根据图画猜意思,引导她猜对。
在英国,孩子在学前班和一年级的英语学习中,学校基本是不教英语语法的,写句子,写错了,老师也不会打X。就直接改一下,然后写下简单的评语以便记录情况。
在阅读的初期,家长陪读的角色很重要。Greer最开始认识的单词太少,两本插画书,即便只是一本10句话,我们可能需要半小时。但随着她认识的单词越来越多。每天的阅读任务大概也就15分钟也就完成了。据我所知,英国的中学生,老师给学生布置的阅读任务也就是每天15分钟。
15分钟的时间很短,重在每天这两个字。每天15分钟,一周总共不到两小时,但效果绝对比你让她一周读一次,一次两小时的效果要好非常多。第一天,读了15分钟后,你马上让她再读一遍,她可能还是一样一点都不会。第二天再读一遍,可能还不会,都不需要着急,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到第四天,第五天时你就会发现,她突然就会读了,就记住了。可能孩子自己都会觉得惊讶,自己怎么这么能干,慢慢的她也会觉得阅读并不难。

坚持每天阅读,孩子喜欢,就让他们读得久一下,不喜欢,也试着帮助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慢慢的孩子也就形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从阅读中学习,也就是We read to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