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主能有多大权力?工资?消费?【《唐明皇》四~五集解说】
注:这是我的视频底稿。

大家好,我是滚滚君。
因为《唐明皇》的故事很紧凑连贯,一集扣着一集,所以以后会用一个视频解说好几集的方式,这样既能讲得完整一点让大家看着舒服,又能锻炼我自己的做(伪)长视频的能力。
唐明皇的第4到第6集的内容主要围绕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争展开,这场斗争在唐隆政变后就开始了。
第一场斗争是立太子的问题。
上一集里,朝中大臣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已经展现出来了,于是以姚崇宋景为首的大臣想了一个办法:趁着太平公主在出宫礼佛的机会,先让皇帝的嫡长子宁王李宪主动推辞太子之位,然后大臣再力荐李隆基当太子,声势搞起来,皇帝也就同意了。
第一局,太平公主大败。
第二局的斗争,就是朝堂上公主与太子的争权夺利了,在剧里被具象化为奢侈无度的长公主与心忧天下的皇太子的正邪之争。
这一局里我们先看看双方情况:
先看太子李隆基这边,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后院和睦,前朝闹心。
在他的后院里,王氏一直做着李隆基的贤内助,对他各种开导,还带着赵丽娘学习茶艺,一派正室风度。
而太平公主为迷惑李隆基,送了他一位表面上调制美容保健品赤箭粉、实际上做间谍的秋儿。——又是一招美人计,赵丽娘不就是韦皇后的美人计么?太平公主要是知道使用美人计技能会导致自身掉血,恐怕气出来的皱纹吃多少赤箭粉都补不回来吧?
果不其然,秋儿一边执行任务,一边因为上官婉儿的一首诗,身不由己地爱上了眼前的忧郁太子——但这也是一个伏笔,按李隆基的改邪归正恋爱大法,她最后大概率是要反水的。因为这部剧里既然把上官婉儿之死归为太平公主的污蔑,那么作为婉儿迷妹的秋儿自然会与旧主太平公主离心离德,最后会心向太子也就是必然了。
至此,李隆基在90%的心思都在搞事业的情况下,却已经有了最佳贤内助的王氏、弃暗投明间谍兼古典舞专家赵氏,和新人间谍兼诗词同好秋儿,可谓三足鼎立,羡煞旁人。
其实还是挺幸运的,90时代给主角立这种多情人设,不会被骂三观不正——我真不是支持男人三妻四妾,更厌恶在感情里不忠,但是——一切抛开实际历史背景的批评,都是耍流氓。
李隆基就是这么个人,古代帝王就是被要求做一个没得感情的播种机,一昧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或者搞一出“我和别人都是逢场作戏,其实我心里只爱你一个”的设定,反而是自己在给自己灌感情毒鸡汤。
说回电视剧,李隆基在前朝,因为太平公主的挟制,一度十分郁闷,但基本态度还是:让他们闹去吧。
而另一边,从不拍到双下巴誓不罢休的特写里就能看到,太平公主紧扣反派人设,没事儿就挑拨一下李隆基与兄弟们直接的关系,平时专门去卖官鬻爵、扰乱超纲;大肆造府,耗空国库,害得百姓流离失所,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还反咬一口,把指出问题的户部尚书卢藏用赶下了台。
这一段提到了斜封官、皇族食邑和圈地造府的问题,滚滚君简单说一说。
斜封官,也叫墨敕斜封官,不是正常途径任命的官员。
正常途径任命应该是朱笔正封交给中书省,之后门下省审批才生效。
而斜封官最鼎盛的唐中宗一朝,想求官的人会拿着钱去求见韦皇后之女长宁公主、安乐公主、韦皇后的妹妹邺国夫人、上官婉儿、婉儿的母亲沛国夫人郑氏和一些后宫一些得宠的女官如柴氏、贺兰氏等,然后由她们去向皇帝求官,皇帝会把委任状斜封上,用墨笔写上“敕”字,从侧门交由中书省任命。
所以斜封官说白了就是宫廷贵妇为敛财卖官鬻爵的产物,这也导致了中宗时的朝纲紊乱,一位头铁的吏部员外郎阻止了1400多名斜封官任命,可斜封官还是多的连办公的地方都挤不下了——要知道,中宗在位满打满算才五年半,就弄成这样,可见朝廷乱成什么样。
不过,我们前面也说了,卖官鬻爵的宫廷贵妇主要是安乐公主她们,太平公主也许有过参与,但应该比较少,为什么呢?因为她一直就超超超超有钱啊。
这就要说到唐朝公主们的收入了。
按惯例,亲王公主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食邑,亲王的食邑一般是800户,不超过100户;公主的食邑不超过300户,长公主不超过600,而且一般在出嫁的时候才可以拿到这份工资。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唐太宗宠爱的晋阳公主很小就领工资了,但不幸12岁早夭;也有因为地位不高,晋了长公主工资还是不涨的。
太平公主出嫁的时候就比普通公主食邑多了50户户,随后在武则天时期一路加封到3000户;
中宗李显时因为她有拥立之功,加封镇国太平公主,可开置府署,免向皇太子、安乐公主等行礼,食邑也加封到5000户。
这里也说一句;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中宗李显在位时,太平公主是太子、安乐公主的姑姑辈,向太子行礼可以接受,毕竟人家是储君。但向侄女安乐公主行礼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其实是这样的《旧唐书》有解释:诸王及公主皆以亲为贵,天子之子,诸姑叔见之必先致拜。
意思是:皇室尊卑不仅看嫡庶、辈分,更要看亲疏——这个亲疏就是看和皇帝的关系,比如同是公主,太平公主是中宗的妹妹,但安乐公主是中宗的亲女儿,天子所出,更为贵重,所以长辈反而要向晚辈行礼。我记得这种用亲疏定尊卑的方法泰国皇室好像还在沿用,不知道是不是,希望有大佬斧正。
不过这个规定显然不符合人伦,所以中宗下诏书说姑叔之尊,拜于子侄,违法背礼,情用恻然。
此后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也就不用向侄儿们行礼了。这也是极大地抬高了太平公主的身份。
到现在的睿总李旦一朝,她的食邑已经达到了一万户,再加上各种赏赐,可以她说从小到大再到老就没缺过钱。
所以剧里对于太平公主的指控,其实是有些失实的:她可能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甚至大肆侵占百姓的土地建别业,但做得最过分的绝不是她,而是——安乐公主和长宁公主。
为什么安乐公主她们为什么要卖官鬻爵、拼命敛财呢?因为她们底子薄,从前当郡主县主的时候没什么钱,当了公主之后就要使劲儿花钱,比赛盖房子,不仅盖了自己住,还拿去攀比,一座座堪比宫外之宫,这个湖也是有原型的——当年安乐公主为了在“基建大赛”中获胜,就想让父皇把昆明池赐给她建度假胜地。
但是昆明池一向隶属皇家,后宫的开支也依赖于昆明池的营收,所以中宗没给;安乐公主直接在别地选址开凿人工湖,不仅迁徙了当地的许多百姓,还给此湖起名为定坤湖。
“定”有抗衡之意,摆明了就是叫板。
所以,没钱——卖官——拿钱——挥霍——又没钱了——再卖官,这就形成了一个黑色闭环。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编剧为了剧情需要,把很多安乐公主的事改头换面、移花接木到太平公主身上,连骄横的态度都照搬——后期还移到了杨贵妃的身上,到时候滚滚君再细说。
不过也要说明,现在我们熟知的安乐公主许多臭名昭著的事迹,其实也是出自《朝野佥载》这本怪诞小说——没错,是小说,还怪诞,而且还有不少对武则天等执政、参政女性的抹黑,其中有的还被司马光编入了《资治通鉴》——别问,问就是司马光不喜欢女人掌权。
下面我们回到电视剧,介绍完了主角和反派,下面我们就站在主角的角度,看看此时他要面对的内忧外患。
先说内忧,睿总李旦是高总李治的八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从小跟在强势的父母身边,性格仁懦。
在武则天改唐为周后,七哥李显已被贬到房陵,他本人又常年被幽禁在宫中,身边唯一的手足就是太平公主;中宗李显时期,作为功臣的他和妹妹都受到了皇兄的猜忌;现在他(又)当了皇帝,太平公主本来就和他感情好,又有拥戴之功,当然备受宠信和依重。
太平公主控制着皇帝、把持着朝廷,面对军国大事、朝臣任免,李隆基贵为太子却也无可奈何。
不仅如此,太平公主还挑拨李隆基兄弟几个的关系,想弄一出兄弟阋XI墙,但剧里没有那些俗套的狗血情节,而是用一次“联欢演奏”来化解了他们的矛盾。
先是,不知道自己已然被兄弟嫉恨的李隆基来到长兄宁王李宪府内,看到兄弟们吹的吹、弹的弹、敲敲打打好不热闹,于是提出要一起演奏。
李隆基敲着敲着羯鼓,感觉不对了,大家好像都心不在焉,演奏的曲子也不和谐。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是兄弟们对他有隔阂了。
注意宁王这根笛子,以后我们的女主角还会吹到它。
于是他放下鼓杖,慢慢坐了下来,沉默了一会,说出了掏心窝子的话。
随后他起身拿起鼓杖,坚定有力地敲打起来。紧接着,宁王先以笛声和之,随后其他兄弟们都跟着加入。
一曲奏毕,和谐异常,大家都笑了。所有的委屈与不满,就在这笑声中消散了。
这一段电视剧的处理手法,很高明。
原本是潜在威胁的几个兄弟,在这次合奏中颇有并肩作战的既视感,被很自然地“收编”成了太子党,可能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吧。
而外患则体现在突厥进犯、幽州失守和流民暴乱、抢粮造反上。
因为太平公主铺张浪费、扰乱朝政,间接导致国家动乱却得不到及时处理,所以内忧外患都指向一个目标——扳倒罪魁太平公主。
这里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之前都是在讲宫廷政变、权利斗争,主角都是王侯将相、皇亲国戚,但这里提到了底层动乱和边界问题,我们把它和前面户部尚书卢怀慎、姚崇、宋景等讲述的国库赤字严重、王公贵族私占田产、奢靡浪费等等联系起来看,会发现,太平公主要修的宫外之宫、太平宝塔,对朝政和普通百姓的伤害有多么大。
可能对她来说,为了自己避暑住得舒服点、平时方便多积点功德,也不过就是多费几千万两银子、多迁走一些百姓,算不了什么。
可落到百姓身上,就是拖家带口被赶走、税多得吃不上饭、沉重的徭役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虽然这些戏份比较有限,但只这几个镜头,就大大拓宽了此剧的视角。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太平公主这位内忧外患的催化剂弄走呢?
又是一招调虎离山之计。
此时太平公主正拉着睿智李旦听妖僧慧范讲佛法,高力士谎称宁王李宪骑马摔断了腿,把睿宗李旦骗到宁王府。
李旦一到,儿子大臣齐上阵,把各地失守和暴乱的情况全部上奏,然后踢爆太平公主的种种不法行为,最终让李旦将她贬去了蒲州。(“你们都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吧”)
而太平公主这边,尽管收到了秋儿的情报,却因为李隆基携家带口前来做客,被拖住了——注意,赵丽娘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生下来了,剧透一下,这个孩子和他娘一样,命不好。
没错,这个孩子就是李瑛。
等到贬谪出京的诏书下来时,太平公主才知道自己被耍了一道,颇有排面却心有不甘地走了。
至此,李隆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和大臣们着手开始整顿吏治。
但太平公主身在蒲州心在京,一边让党羽旁敲侧击,一边给皇帝写信哭诉,偏偏皇帝是个妹控,连大臣都看出来了:“公主和陛下形影不离”、 “公主不在身边就落落寡欢”。
毕竟太平公主早撂下话了:“他们太不了解我这个皇帝八哥了。”
那么,太平公主能否如愿以偿?李隆基又将作何应对?下一集揭晓——妹控皇帝的接人之路。
这场争斗看下来:对剧中太平公主的最佳总结是:像她母亲一样有野心,却没有她母亲一样的才干。
对李隆基的总结一句话概括:一个忧国忧民的热血……傻白甜。
最后想说,滚滚君看这部剧的时候,发现弹幕里很多都在说:”这老娘们不在家带着要出来干政,女人参政就没好事!”“男人厉害就没女人的事了!”“人不作不会死!”等等这样的话,也是蛮无语的。
如果是少数几句话还好,但很多弹幕都是这样的,滚滚君只能说:这部剧的目标关注不是儿童,虽然难免有些美化主角,但它是一部认真的历史政治剧。如果作为一个成年人,自身浅薄无知,三观又与清朝那一套思想观念高度重合,看剧还只能看到表层,那也挺悲哀的。
就像滚滚君曾经认识的某个人,看完整部红楼,然后感慨万千地给全书做了个总结:贾宝玉真是个渣男。
夢は夜ひらく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无·皇后时代:唐朝冷门妃子大乱炖【后宫拾遗录·宪宗卷】 (1人喜欢)
- 安定思公主:杀女栽赃?武则天长女之死的历史背景…… (1人喜欢)
- “抢婚代言人”赵敏,“皇后梦想家”周芷若,“活埋表妹”张无忌……【倚天的脑洞与漫谈】 (1人喜欢)
- 薛婕妤:武则天的政敌?冷门宫廷才女的跌宕人生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