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该不该转行?
很多人在选大学专业的时候,其实都是对专业一无所知的。有的人,是家长帮忙给选的。有的人,是凭感觉选的。真正了解专业,或者对专业有兴趣的人,寥寥无几。因为高中的学业压力很大,哪有时间看这些事情。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大学毕业后,觉得自己的专业没有竞争力,或者对专业对口工作完全不感兴趣。这个时候,自己也挺迷茫。一般来说,家长都不迷茫。家长都非常自信,觉得可以为孩子指点迷津。但孩子却不认为家长有这个能力,自己也迷茫,于是陷入混乱的思维之中。
这样的问题,今年至少有几百个学员问过了。今天就和大家聊下,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丁俊晖,曾多次获得世界台球比赛的冠军。那在选择读书还是打台球的时候,应该怎么选?如果是丁俊晖,那的确是应该继续打台球,否则可能很难有今天的成绩。那如果换一个人呢?可能没什么打球天赋,就应该去读书。
所以,选择从来都是针对人的。不同的人,在相同的事情面前,选择依然不同。

遇到这样的事情,有几个要考虑的要素。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了解自己。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性格、适合的团队定位、可能擅长的领域,等等。知己知彼,只有先了解了自己,才知道如何去选择。
但有很多人不注意这一点,总是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如果有人在不充分了解你的情况下,给与你一个肯定的建议,那就是让你去“赌博”。子桓私塾的职业规划,就是帮助学员解决这个问题。但有些人不愿意花钱解决,那就自己尽全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逃避不了的。
然后,就要权衡自己的情况,到底适合现在的专业,还是适合转行。如果转行,可以去什么行业。当真正的对自己有一定客观认识后,情况就不复杂了。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都没有那么多。准确来说,是我们的理性选择没那么多。比如我可以选择去唱歌,但我可能这辈子注定会饿死。不是不能选择,而是这个选择不理性。
相对精准的分析,需要分析自身的情况,还有工作的匹配度。如果刘翔去打篮球,姚明去跨栏,那对他们来说都是悲剧。问题不在篮球和跑步这两个项目上,也不是刘翔和姚明不够优秀,而是不匹配。就像谈恋爱一样,不是大家不够好,而是不合适。
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往往不要考虑外部因素,反而要考虑自身的问题。我以前也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做教育工作十几年,我发现这句话更像安慰剂。每个人的选择都没有那么多,可能性也没有那么多。适合的工作,就那么几种。准确来说,就是能够发展好一些的工作,就那么几种。
纠结和迷茫,就是因为看不懂自己。如果你要自己分析自己,一定要客观,别骗自己就行。但如果让专业的人帮你分析,肯定没有人能免费帮助你。如果别人免费帮助你,肯定有更多的套路在等着你。学会等价交换,就可以快速解决问题。你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就赶快解决,受益终身。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不值钱,也会付出时间的巨大代价。没那么复杂,都是一目了然的。
所以,该不该转行,并不复杂。
- 第一,深度分析自己,客观看看自己的天赋。
- 第二,根据自身情况匹配工作,客观看看匹配度。
- 第三,看看自己的资源。如果没有资源,那么自己唯一的资源就是天赋和时间。如果把时间用错地方,肯定发展不好。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有的,就是你如何变得更理性。用理性解决问题,事情都会变的简单起来。
关注子桓私塾,1对1服务,永久答疑。
关注公众号【子桓私塾】,职场辅导社区。辅导初入职场期、瓶颈期、乏力期、创业初期四个阶段的学员。不做锦上添花,只做雪中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