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叔存1亿元养老,励志而心酸

大家好,我是老李。
今天我们来聊聊日本养老。
今天是长假第5天,而开篇,老李就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关于养老,你做好准备了吗?

养老,存一个亿够不够?
老李最近看到隔壁日本的一个励志故事,一位日本大叔退休前存了1个亿给自己养老做准备。
这位大叔年收入在450万日元,但每个月固定支出不过10万日元,靠着勤勤恳恳的工作,终于买下了一套4000万日元的公寓,而且存款还有1个亿。这里划重点:日元。按照当前的汇率,1个亿相当于人民币640万元。
能攒下这么一大笔可观的养老金,着实让人佩服这位大叔的自律和攒钱能力,能放心养老,想想都很开心。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亿的小目标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但换作是你,养老得准备多少钱才够?
有相关机构做过调研,对于普通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他们的预期是100-200万元,但不同的人群对于养老的需求和预算是不同的。
但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老年生活,恐怕不少“月光族”手里的奶茶就能省则省,周末的请客吃饭需要取消了。
在日本,为何养老体系如此发达的国家,日本人却特别热爱存钱养老呢?

在日本,他们这样养老
钱不够,工作来凑
在日本仍有很多老人不退休,坚持工作到70岁,就是因为养老金不够花了。没办法,许多日本老人只能继续工作,以维持生活。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制定了养老金制度,并设计的人均寿命是72岁。然而随着日本少子化和日本民众越来越长寿,一方面,养老基金亏损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领取时间越来越长。
日本政府的金融厅在2019年发表了一份《有关老后年金与资产的报告书》,报告书提到一个重要的数据,就是说,一对老年夫妻,即使每个月从政府手里领取了养老金,但是活到90岁左右的话,至少个人还需要储蓄2000万日元作为生活补贴,不然无法善终。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政府给了你养老金,但是你还远远不够,自己还得掏2000万日元的腰包。2000万日元是多少人民币?是120万元人民币。
原本日本政府只是建议日本民众早为长远投资,等到退休时可用自己持有的金融资产来补充晚年生活之需,却一时间引发了日本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
对于多数日本老人来说,“活到老,工作到老”是为了支撑晚年经济所需。厚生劳动省2019年发布的“就业者长期推算”报告称,到2040年,日本就业者中65岁以上高龄者的比例将达20%。
多元化养老保障
日本养老制度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根据其国情、根据人群进行细分,最终依照不同的需求提供多元化保障。
老年人居住模式主要有两代居住宅和养老院,两代居住宅即日本在公共住宅里特别设计的适合于老少多代共居的大型居住单元,对厨、厕、门厅和居室分隔功能都作了相应考虑,对多代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规律上的差异在室内空间上作了相应处理,方便了愿意和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
养老院则具体分为公立、低费和完全自费三种,老年人可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和经济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日本应对老龄化高峰期到来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介护保险(即护理保险)政策。
从2000年起,日本要求国民从40岁开始交纳介护保险金,65岁以上需要护理或帮助的老人,及40岁以上未满65岁的特定疾病需要护理者,可以享受保险。
介护服务按要介护度分为7个等级,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保险金支持。
日本介护保险政策的推行为老年人及其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各类养老服务业形成产业链,老年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养老最怕猪队友
在日本,老人除了要拼命存钱养老,还有被成年的子女们剥削,俗称啃老。更加可怕的是,日本啃老族如今也呈现出高龄化趋势,甚至造成了严峻的“8050问题”(泛指80岁左右的双亲和50岁左右的家里蹲子女)。
曾经日本一位76岁的老父亲,亲手杀死了自己44岁的儿子。而谋杀的动机竟然是担心儿子的暴力倾向会伤害他人,“不想给社会添麻烦”之下只能杀了他。
行凶者熊泽英昭是日本政府前高官,而他的儿子则是典型的啃老族,每天宅在家里打游戏,认为父母应该照顾他到死。
社会学家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中表示:“平成废柴这种不求上进,人生热情全盘低下的心态。并非他们不愿意上升,而是上升空间已经丧失。”
啃老族不婚、不生、不买房,胸无大志,其实不仅是真正的低欲望,而是对欲望的妥协。
但这种妥协最终让他们的父母成为了受害者。受到东亚家族一体文化的影响,日本父母们多秉承着“子女至上”主义,这种过度保护让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责任感,造成孩子对父母的长期依赖,这也是日本啃老现象日益严重的深层原因。


结语
在日本有一个很魔幻的现象,年轻人没钱花,老年人有钱却不敢花。
据统计,日本30岁以下的家庭,负债是储蓄的2倍;30-40岁的家庭,负债是储蓄的1.5倍。
与之相对的是日本老年人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60岁以上的老年家庭,平均存款超2200万日元。有数据显示,日本老年人的临终金融资产,平均高达3500万日元。
而很多老人临终前,都是抱着巨款。
留下了后悔的泪水,含恨入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