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航疫情书单 | 像我一样,被好书宠坏
▼
国庆期间,如果不打算外出,倒适合安静读读书。
今年上半年,读库老朋友史航困居家乡长春,常在微博跟读者分享阅读心得。我们征得同意,将史航老师疫情期间的读书记录做了整理汇总,当作一份个人书单,推荐给大家。
你最近读了什么印象深刻的书?也请留言分享给我们吧。
小说
《丰臣家的人们》
长春居家这段时间,想把在京一直嫌厚没翻开的日本战国小说尽量感受一下,就到孔夫子旧书网下了单。
起因是认真读了旧版的司马辽太郎的《丰臣家的人们》(现在译本似乎是《丰臣家族》),太喜欢这一版,找到了当年读井上靖的那种燃度。
司马辽太郎这个笔名据说是比司马迁差太远的作者自喻,但我觉得他似乎比另外几个历史小说家强不少,比如伴野朗,似乎比陈舜臣也强。但这几家我都没有读全,很可能是以这家的上驷比了人家的下驷。
重庆出版集团让我省事了,这套《日本战国群雄》可以让我同时眺望山冈庄八的《织田信长:菊与刀》,新田次郎的《武田信玄:风林火山》,海音寺潮五郎的《上杉谦信:天与地》,山冈庄八的《丰臣秀吉:光与火》,司马辽太郎的《德川家康:霸王之家》。
当然,这些副标题未必来自原作者,也许是出版社的噱头。重庆出版集团的日本历史小说出了不少,我这回还买了司马辽太郎的《鞑靼风云录:大清崛起》。能沉浸一段时间了。陆续会汇报阅读所得。顺便推荐井上靖的《战国城砦群》(重庆近年也出了同名新版),《战国情侠》(时代文艺出了新版,改叫《浪人》)和《风林火山》,前一本是上中学时对于日本战国史的启蒙读物,后一本是近年读的山本勘助故事,算是领教了一个让人神往的角度。
《新选组血风录》
能够畅读司马辽太郎的上午,是神清气爽的上午啊。
除了《丰臣家的人们》前几天营养我以外,现在手头的《新选组血风录》也那么卓绝,越读越舍不得读完。
确实在我心目中,这个集子是跟藤泽周平的《黄昏清兵卫》一样出色了。以前小看人家了。
井上靖和藤泽周平是我在日本历史小说阅读时的两个标杆人物,现在,感觉是可以三人行了,就像这本小说集里的壬生村新选组的近藤勇、土方岁三、冲田总司。目前最喜欢《冲田总司之恋》与《三条滩乱刃》,但,还有四篇没看呢。
司马辽太郎其他小说推荐:
- 《国盗物语:织田信长》
- 《新史太阁记》
- 《德川家康:霸王之家》
- 《鞑靼风云录:大清崛起》
- 《关原之战》
《木暮庄》
今天本来该读司马辽太郎的《幕末》,一伸手够到的是三浦紫苑的《木暮庄》,因为我喜欢她的《编舟记》《真幌战前三部曲》,所以就展卷试试。
很特别的一个短篇集,其实是一所老式公寓里一户一户的故事。这种结构,当然不是伊坂幸太郎的专利。这一回,三浦写的都是单篇主人公的囧时囧事,但又可以举重若轻,淡淡放下。
比如不告而别的恋人归来时,房间里的女主已经有了新同居男友,可是那位远行客还是坦然坦然住了下来,新男友也没关系,女主才是硬着头皮下班回家那一位。每天换无所事事的远行客来做晚饭,对着两位上班族来一句“您回来了?”
比如老房东笨手笨脚约了一位上门服务的应召女郎盖棉被纯聊天,什么都没开始,分居老伴就来敲门,他只能眼看应召女郎冒充隔壁租客大学生寒暄告辞,然后就大模大样进了隔壁,人家女大学生可是在家啊,今天怎么了局,以后怎么相处?就是这样一些故事。
人与人中间,还是感谢相遇。孤独,让我们如此友善。
《横道世之介》
《横道世之介》真是一部奇妙的小说。
读完之后马上想读第二遍了。因为知道有些细节初读的时候肯定是错过了,肯定不知道其实有那么饱满的意义。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我不止一次用来形容某部作品,但,那时候总会像在说伤口上撒的盐,只有《横道世之介》,这种被想起来的寻常,就像在岁末的旧大衣兜里摸到一块奶糖,或者在被炉里摸到一个橘子虽然早早知道主人公是会离开的,可是不会读得堵心,因为不是绝症故事,是事故啊,没有那么清晰的倒计时感,主人公最后一刻都是元气满满。
全书都是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的交替回忆,就像久未谋面的大家在守夜,而且,逝者也在,也参与唠叨和停顿,也在分享夜宵和往事。全书都像在被炉里默默啃家乡寄来的橘子一样的美好啊。
也因为这本书,专门去查询了一下,被炉到底是什么样子。感觉很温存。就像这本小说。不准备马上重读。等哪天心情不好再读,就像给自己留一个随时可以钻进去的暖被窝。
《非普通读者》
近期最愉悦的阅读,艾伦·贝内特的《非普通读者》。
活泼,自在,英伦老灵魂的挑挑眉毛的轻快,就像当年读《是,大臣》,《是,首相》或者杰罗姆的《三人同舟》《三人同行》或者《小人物日记》。
这是本小说,讲的是现任英国女王忽然迷上了阅读乃至写作,从而让周围臣僚侍从纷纷头疼可她却自己越来越心平气和心安理得的故事。
大爱,就像我永远感恩的精神支柱电影《女王》,结局又像老舍翻译的萧伯纳名剧《苹果车》。女王就是一位迟学者,一位很晚开始阅读然而恰恰相反错过所有年轻时必备的功利、中年人应尽的职责因而在晚年尽享阅读乐趣的幸运的老太太。
“读书把她宠坏了,让她对一些更差劲的事情明明白白失去了兴趣。”希望你们也去读这本书,然后像女王或我一般,被好书宠坏……
《寒风孤谍》
格雷厄姆·格林的《人性的因素》,弗·福赛斯的《魔鬼的抉择》,约翰·勒卡雷的《寒风孤谍》,是我看过的真正悲伤的间谍小说。生命是一次漫长的接头,长寿则意味着你能活得到被出卖。
《复活》
刚刚重读完了《复活》。
此前是大学读的,也就是三十年前,感觉是浑浑噩噩读完,后半部简直记忆不清,就像黎明之前糊里糊涂的急行军。
这回重读,岁月加持,包括读过那么多的他人对托尔斯泰的回忆录的支撑,有点用,很多地方有画面了,很多分析有联想了,读得完全不累,只有最后关于圣经的几页相对崎岖泥泞一些。
最后几十页都有点依依不舍了,就像脚下松脆的积雪在鼓励你走下去,走完这个冬夜,无须返回室内。
也想到辛德勒,想到那些忽然开始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的富足从容生活的普通人。
托尔斯泰很喜欢诗人费特的几句特别朴素的诗句:“当平凡人喧嚣奔腾的生活静息的时候,当我嫌恶地回到我的生活对时候,我颤抖,我诅咒……”很荣幸,也很幸运,这段时间,重读此书。
《你往何处去》
我最喜欢的历史小说结尾,来自显克微支的杰作《你往何处去》。
裴特洛纽斯,暴君尼禄的挚友,给皇帝留下这样的遗书,在家宴上公开朗读:“祝你健康吧,可是别再唱啦,做个谋杀的凶手吧,可是别再写诗啦,毒死人民吧,可是别再跳舞啦,做个纵火犯吧,可是别再弹琴啦。这是我送给你的最后友好的忠告。”
《清官册》
我一直推崇高阳的历史小说。
高阳最出名的是胡雪岩系列七本,盛衰二字写透了。
但我最沉溺的,是《红楼梦断》系列的十二本(秣陵春、茂陵秋、五陵游、延陵剑、曹雪芹别传上下、三春争及初春景上中下、大野龙蛇上中下),《红楼梦》让你觉得宝玉该走向白茫茫大地,而《红楼梦断》会让你觉得它不该,这些亲族该侍奉,该陪伴。还有《慈禧全传》,那些无限江山伤心事,读完难免人书俱老。
怕看这些大部头 ,我就推荐《草莽英雄》上下、《徐老虎与白寡妇》、《金色昙花》、《八大胡同》、《玉垒浮云》、《正德外纪》、《清官册》、《假官真做》这几本。
高阳其他小说推荐:
- 《荆轲》
- 《杨乃武与小白菜》
- 《小凤仙》
- 《八大胡同》
《过把瘾就死(外三篇)》
今天重读王朔《过把瘾就死》,犀利中篇,寒光自显,宛如峨眉刺,可称娥眉刺。这么经典,又一直保持新鲜感,像个结疤伤口,却有二十四小时在线的疼痛。偶尔啰嗦,终归悱恻。
《一些时刻》
我推荐苏方老师的《一些时刻》,这个短篇集是人类感情的十九次误诊时刻,很有教育意义,建议你赠书给自己的前任,毕竟你们是已经不传染的病友。
《骑士的献祭》
我终于在国内推理小说里,等到了一部与吉田修一的《恶人》一般给我同等冲击力的作品。沉浊世间,白日如修罗场,夜间如垃圾场,真正有情有义的作家,才可以如拾荒者,寻觅出一星半点证据,证明人之为人,尚值得爱。
《佣兵的战争》《间谍的战争》
作者:如水意


沉溺到全文结束,前者716万字,后者315万字,确实读得废寝忘食——因为是相对陌生的领域里,一次次组团成团出道打榜公演的过程。
史航疫情书单(小说)存目:
- 《权力与荣耀》[英] 格雷厄姆·格林
- 《难言之隐》[英] 戴维·洛奇
- 《阿部一族》[日] 森鸥外
- 《往复书简》[日] 湊佳苗
- 《苦役列车》[日] 西村贤太
- 《城邦暴力团》 张大春
- 《冷场》 李诞
- 《冬泳》 班宇
- 《生吞》 郑执
- 《沙海无门》 吴有音
- 《探金》 烟书
随笔/传记/回忆录
《戊戌谈往录》
最近读书,自传回忆录居多。而论史随笔,局外巨眼,就佩服陆建德先生。
以前场合上见过他,只知道他是研究英美文学的,想不到他这么史眼如炬,多处论述都是一言惊醒梦中人。
最近有幸读了他的《戊戌谈往录》,太犀利了,连每页的注释都是常伏创见,让我不敢轻忽。
我很想摘引陆先生的论述,针对瓦德西赛金花公案的,针对保路运动的因果以及那些保路干将的居心,针对赵尔丰、盛宣怀、端方,塞缪尔·亨廷顿等人的功过,针对川汉路余款的去向,但,你们最好还是去读《戊戌谈往录》,区区两百页,值得开卷。我只引用一下陆先生几次引用的塞缪尔亨廷顿的老生常谈的名句:“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区别,并不在于政府统治形式的不同,而在于政府统治程度的高低。”现在,我因为他的文章指引,现在下单了《严复年谱》,因为严复的见识立场太吸引我了。
还有没怎么再版过的《清末民初政情内幕:驻北京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乔·厄·莫里循书信集》(1895-1920)上下两巨册(1986版),现在也是必读书了。刚刚又买了陆先生的前一部论著《海潮大声起木铎》,主谈林琴南、严复与梁启超,也很期待。
《北行日记》
《北行日记》是进京给慈禧太后看病的薛宝田的工作日记,可与高阳巨著《慈禧全传》对照会心。他们那时候一天天的,还真是挺闲在也挺无聊的。
《巷里林泉》
故园风雨前的新书《巷里林泉》我是很快看完的,因为喜欢。
这个是她的上一本书《幸得诸君慰平生》,我就看得很慢,原因嘛,也是因为喜欢。
我严格规定自己,只在餐桌上看这本书,书也牢牢安放在餐桌上,不许去别的可以信手翻阅的地方。所以昨天才看完,所以封面就已经点染了几处油渍……要不我为什么放个日本土铃在那里。
王开岭的序就写得很好,而且是与作者意气相得、精神上比邻而居的好。他说作者在央视工作的时候也有一种花鸟鱼虫市场气息,有一种与最平常事物调情的能力。想必是的。最后开岭说:“杨云苏,我把你的苏改成‘酥‘吧,桃酥的酥。往常,我写文章不是这样子的,我被她的快乐拐跑了。”
这本集子里,我偏爱《舀蝌蚪》《买菜的四个男人》《芡粉不能多》《气象员父子》《我爸五则》《月下小人》《三个铺子》《我的一大家子》《旧时盛装》《六级春风追十里》《认我》《喵袄袄袄袄》《三碗面》,还有最后一篇重头戏《配不上她》。
罗列这么多篇,却觉得很难摘录,因为都是都是打折骨头连着筋的好,悍然摘抄,我下不去手。反正我喜欢她的怀人篇,胜于看她写景。因为写景是她的一时舒畅,那阵香气或风凉我不能真的分享,但她写起她的亲戚们,我就会想起我的三叔老姑老姑夫。请抓紧去买书。
《在别人的句子里》
读陈以侃老师的奇妙之书《在别人的句子里》,每天读一点,几页,特别好。就像睡前点几滴眼药水来放松,或者电视换台的时候瞥到一眼怪不错的老电影。
这书真就像个喜鹊窝,堆满了blingbling的东西,我每次张望,都不太关心ta从哪里叼来的,就欣赏这份亮晶晶。
比如P102页他提到克莱夫·詹姆斯在他的新书《阅读者》里有这么一句:“既不知灯光何时熄灭,不妨便读到黑暗来临。”这个詹姆斯说得非常好,而且还非常对。就是这几个月我在长春老家蜗居读书的心情。外人看我还是鹦鹉,但我知道我已经读成了鸵鸟。
想起小时候读亚历山大·米尔恩那本《聪明的小傻熊》(国内引进的第二本小熊温尼菩故事,第一本叫《小熊历险记》),读到结尾是很难过的——“百亩林”的动物们都很沮丧,因为听说它们的好朋友、小男孩克里斯朵夫·罗宾(作者米尔恩的儿子)就要搬走了。
它们成群结队去看望罗宾,还委托小熊菩写了首告别的长诗。但它们其实都没有告别的经验和勇气,所以,当罗宾埋头读完长诗再一抬头,眼前只有诗作者小熊菩了,其余大家都溜了。
罗宾哈哈大笑,他好像根本没有搬走的意思,现在也就是想赶紧拉着菩出门。没说去哪里,就是要上路,或者你们可以说这叫逃学。他们在百亩林的尽头,聊着所有只有他们自己才会感兴趣的话题,扮演着让他们自己称心如意的角色……忽然,罗宾停住了,他说:“他们不会永远让我们这样。”也可能说的是:“他们不会让我们永远这样。”我记不住了,毕竟是上世纪看的。
反正菩就疑惑了:谁?谁不会?罗宾再次哈哈大笑,不管,先玩吧。我想,他的内心活动,如果打成字幕,就是这两句吧:“既不知灯光何时熄灭,不妨便玩到黑暗来临。”
彼得潘的故事我太晚读到了,已经帮不上什么忙,所以真正武装我幼稚心灵的,就是《聪明的小傻熊》和《夏洛的网》。夏洛会离开她庇护的猪娃威伯,而菩会一直跟着它的小伙伴罗宾。所以,夏洛和威伯是想象,菩和罗宾是现实。就这么定了。
《木心上海往事》
《木心上海往事》刚读完。往事太杀伤,抚慰总无力。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木心。标榜新潮的,可以当他是木乃伊;半世留创的,会明白他为什么把自己裹成这样。而他的双眼是裸露的,是继续凝视一切的,从未与世间疏远。
《东京蠹余录》
本书作者尹敏志文笔很好,又绝无卖弄,就是和煦从容。
《我们唱》
我是从最后一篇倒着读的,从压卷的《西北野孩子》(原名《哪一位上帝会原谅我吗》),一步步退到第一页的《我走过的一条路》。
第一页谈到一条可能叫棉花胡同的胡同,那应该就是。
曾国藩当京官的时候住在那里,他在家书里写过。北京城还有一条东棉花胡同,我在那里上了四年大学,还工作了八年。
一个是西城区,一个是东城区,所以,叶三在那条路上走到十八岁,我也没看见过她和她背着的大提琴。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在时尚大厦上班。穿风衣,埋头走路,个儿高,但背有点驼。不知道是发育期遗留下来的羞涩,还是更早的时候,被大提琴压的。
《苍茫的时刻》
自传《苍茫时刻》是我最早受其影响的影人自传。浮生难免苍茫,你是苍茫里的那点光。
《忆毛姆》
毛姆侄子(还是位子爵)与这位神经叔叔的相处笔记,均是细节,非常琐碎,琐碎是八卦的灵魂啊,便于我们了解这位长得像老鸨子,又想扮演老花花公子的毛姆。
史航疫情书单(随笔/传记/回忆录)存目:
- 《莫泊桑传》 [法] 亨利·特罗亚
- 《卢芹斋传》 [法] 罗拉
- 《斯大林时代》 [美] 安娜·斯特朗
- 《牛犊顶橡树》[苏] 索尔仁尼琴
- 《我的前半生:李香兰传》 [日] 山口淑子
- 《命运:文在寅自传》 [韩] 文在寅
- 《英雄无名: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1-4)》 陈恭澍
- 《日军档案中的平型关大捷》 姜克实
- 《叛国者与亲日文人》 蔡登山
- 《陆铿回忆与忏悔录》
- 《蜉蝣天地话沧桑:资中筠九十自述》
- 《高宗武回忆录》
- 《潮流与点滴:陶希圣回忆录》
- 《陈布雷日记(1942卷)》
- 《平生六记》 曾彦修
- 《书肆巡阅使》 谢其章 编
- 《无悔:台共负责人陈明忠回忆录》
- 《谢辰生口述:新中国文物事业重大决策纪事》
- 《海潮大声起木铎:陆建德谈晚清人物》
- 《曲终集》 孙犁
- 《侯宝林自传(上)》
-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
- 《鲁迅回忆》 荆有麟
- 《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 陈徒手
- 《钟叔河书信初集》 夏春锦 编
- 《九万字》 叶三
- 《岁华一枝:京都读书散记》 苏枕书
- 《我是哪一种吸血鬼》 杜丽
- 《幸得诸君慰平生》 故园风雨前
- 《浪食记》 王恺
- 《表演者言》 周迅 等
- 《自在人间》 周迅
-
麦溪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5 09:03:24
-
物心几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7 20:52:16
-
夏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8 10:00:44
-
红扑扑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1 21:29:17
-
问就是仙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1 07:54:36
-
Zo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20:49:54
-
金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20:25:08
-
我想真是我想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9:42:10
-
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8:51:29
-
真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7:45:49
-
天真的阅读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4:45:53
-
Morning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4:36:25
-
小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4:34:34
读库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张立宪×窦文涛:暖气没来的日子 (75人喜欢)
- 张立宪×周轶君:全世界都在下雨 (36人喜欢)
- 作战目标突然提前 (18人喜欢)
- 悄悄立下flag (24人喜欢)
- 这个春天,南通阅读基地重启 (5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