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很丧,慎点

这两天日本女星竹内结子在家里衣柜里上吊身亡登上了热搜,这是9月里日本第四位自杀的明星。 竹内结子终年40岁,年初刚有了一个孩子,有人猜测产后抑郁,有人说是其他,我想,当她决定走进衣柜,拴好绳子,并上了上去,这对她来说,没有所谓的谁对谁错。
这样自杀的新闻很多,上至明星官宦,下至普通百姓,包括我最近正在看的《罗生门》的作者芥川龙之介,在他35岁的年纪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还有之前拍《大象席地而坐》的导演,也是在几经困顿以后在楼道里结束了人间最后一夜,年仅29岁。
如果搁在六年前,我不会理解人为什么会自杀,为什么会自己选择了断在人间的征程,那个时候的心智总觉得生活是美好的怎么也过不够的,怎么会要结束它。
六年后的今天,我会明白这些人的方式,也会理解他们,生命是多种形式的存在,她们只不过选择了其中一种形态,没有哪一种是好,这一种就是错的,每个人各自的路罢了。
有人肯定会想为什么我会这六年对这个事情的认知发生这么大变化,可能是这六年做了母亲,养育了一个孩子,人生头一次站在生命的另外一面去看我们的人生。
当你看多了,看久了,你也会反问,你说人这一生又有什么意思?
功成身退是一生。
穷困潦倒也是一生。
这两种人生,哪个更好,哪个不好。
大多数人在没有功成身退之前都希望功成身退,富贵荣华,就像前两天跟朋友聊天,她说,她一直觉得什么时候手里咔咔有个200万在这放着,她就会觉得她的人生会踏实很多。
我说你手里现在也有不少50万,这个50万对于几年前的你也是不敢想的,但是你踏实了吗?
想起了前几天李诞在脱口秀大会结束那一夜发的一个微博,大致意思是我们总觉得我们的人生只要过了这一个坎以后就永世太平了,但是不是这样的,过了这个坎,上过了这个坡,一定还有下一个坎,下一个坡。
我们在财务自由没有达到之前总会想着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在财务的世界里也一劳永逸。
但是有永逸这一说吗?

就像这些明星或者作家们,在世人的眼里,她们似乎都不会缺了,至少财务方面要比我们富足很多,但是为什么还是走了这一步。
是看透了人这一生吧,看透了不管再怎么过坎翻坡永远有新的坡新的坎,一直折腾也没有会怎么样,多往前走几步又有何用呢,不如早走一步,早做个解脱,或者实在是看不到任何希望,暗暗黑夜,终究是一个人在抵挡,自己先下了吧。
普罗大众面对抑郁患者最常见的一个错误认知是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不快乐,为什么要想不开,这就有点像面对一潭死水你对它呐喊你要风起云涌啊,你要处事不惊啊,水说,我都死了,你说呢。
再说快乐和开心了,就是良药吗?
现在我们整个一生活的状态其实是我特别不喜欢和在逃离的,一个手机,一个小盒子把所有的人都困了进去,有人在这里试图找存在,有人在这里找自我,有人抱着手机玩起了多重人格。
久不坐公交,前几天应阿宝的要求去坐了一次,车上的人除了几个老年人,其他的人都在在手机里,而戏剧的是当时公交上的电视里正播放着远离手机多一份关注的公益广告,没有一个人抬头,没有人去关注它。
这其实很像我们人生的一个状态,很多事情就像这样其实我们都知道做着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这样的追求是有害于我们的,但是我们还是会做,有时候为了那点诱惑,有时候为了那点自我满足,在自我的认知里一路前行。
你前行走的远了,必然身边的人就会后退的多,当这种不匹配的状态拉扯久时,就会有冲突,冲撞,或者看明白了,提前下车。
只不过,有些下的是爱情的车,有些是人生。

这几年我最喜欢的状态其实算有两种,一种是看明白了,提前下车,去走一条不是太世俗的路,比如远离城市,回到田间,比如放弃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去躬耕自我,或者把物质这一条枷锁给整个跳出来。
还有一种状态是看清了真相,依然热爱生活,依然奋不顾身。就像最近因为欠了6个亿大火的罗永浩,其实他也可以选择另外一条路,去逃避,或者其他,但是他扛了起来,还。
老何那天我们在算,假如我们每天花一万,6个亿我们需要花多久?
算出来我们都震惊了。
罗永浩至今走过的路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生范本,有点像山地自行车的赛道,不停的上下,不断的巅峰低谷,谁能保证他过了这个坎就不会有下一个?
没准还有下一个。
如果你还没品尝过这种苦涩,说明你的人生还没有真正铺展开来,如果你已经品尝过,或者正在谷底,这也才是人生,人生就该是这样子,没有先苦后甜,也吃得苦中苦就为人上人,这样起起伏伏,跌跌荡荡,一路打怪一路有,这就是我们这一辈子会走的路啊。
下次见。
我是郭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