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梦
两位女士,其中一位是柴静,另一个是某个女明星,我不记得了。
他们互相交谈关于如何赚钱的技巧,其中大部分是诈骗。
半睡半醒的时候想想,名人想赚钱不要太容易,哪用那么麻烦,最不济出一本裸体写真集(奇了怪了,第一印象尽然是这个)
刘易斯卡罗尔
读《序言集》看到这个印象深刻的结尾:
最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是白骑士的告别场景。骑士也许颇为激动,因为他明知自己只是爱丽丝的梦中人物,如同爱丽丝只是“红桃”国王的梦中人而且即将消失一样。骑士也就是刘易斯·卡罗尔,他正在跟那些可爱的慰藉他的孤独的梦告别。 他自然会回想起米格尔·德·塞万提斯在他与自己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阿隆索·吉哈诺永别时的伤感之情:“此人就这样在身边亲友的哀伤与泪水中灵魂飞升了,我是说,他死了。”
在读牛津通识读本《简明逻辑学》的时候,里面就有很多关于刘易斯卡罗尔那本著名小说的精巧对仗。当时我还不明白,为什么《爱丽丝漫游仙境》在英美文学史上有这么大的地位,因为我小时候看的缩略儿童版本就是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罢了。再长大一点,我知道了那些格律只能用英文才能感受出来,但可惜我不能领略外文的美感。
Go
为什么要反着写呢?
没落要塞
看完了。
不错,但是到最后好像也没说明白第三层世界到底是什么就仓促结尾了,如果有24集的话,可能会好很多。
最后一话的呈现属实令我失望透顶,大有一不小心吃饭苍蝇的恶心感。作为一个老生常谈且似乎总所周知的一个命题:战后日本是被‘阉割’了的日本(这当然并非某一特定事件导致的结果,而是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合力,最后我们才能观察到这一‘阉割’暴露的如此明显)。而在《没落要塞》这部动画中制作团队有意传递一种观念:不论在外性的系统世界如何,人类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世界中的直面以及抉择,一种当下的此在。这一观念饱含积极向上的生命驱力,似乎令我们感受到一种充满人性魅力的勇气与信念。然而这一切都毁在了最后一话,它不伦不类的呈现令人沮丧。 …… 当然,当我们转向故事的结局时我们却又能体会到日本人对唯意志论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在男女主角的努力(强烈的意志与期望)之下,真正的boss—系统—被打败了,故事由此迈向了一种俗套的he。 人类、加德鲁、齿轮都和谐有序的生活在一起,但请不要忘记这片区域此前曾是一个巨大的游戏场,人类、加德鲁和齿轮共同生活中这一游戏场之中,预设的空间消除并未实现,人们依然生活在坚固的堡垒之中,而且一切似乎变得更好了,然而在我看来这或许只是从一种‘日常’迈向了另一种‘日常’罢了(如果你们对‘日常系’有所了解,应该能够了解我所言为何)。或许这是一部满足了日本阿宅甚至国民某种想象的作品,但时在某种程度上它并未真正达到其自我预设的激进维度,对我而言,实在无法称得上是一部好作品。 作者:Eas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3956074/answer/14909248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所以我至今觉得EVA 之所以能和别的动漫区分开来,成为我心目中最伟大的动漫作品,就在于它敢于直面真实:结局把全人类都毁灭了,进而解决了所有的矛盾,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结局(笑)。而不是像平庸的作品那样搞一个虚假的大团圆结局: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这种狗屁。和明日香结婚不能解决碇真嗣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反倒显得奇怪,在这种世界设定下他们也不可能有任何幸福的生活。在这种操蛋的情形下,作为上帝视角的我能给他们提出唯一建议就是在一切都毁灭前多做爱(可惜就这点也不能做到,大家都保持着贞洁),而世界的毁灭也不过是所有结局中最妥帖的一种罢了。
另一种可能的形式是设计一种无限循环的轮回,就像是《齐木楠雄~》中设计的那样(但他最终非常俗套的跳出了这种轮回?)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我们的世界中,人们也仅仅想出了这两种结局:宇宙的毁灭或宇宙的轮回。绝大多数人同意前者是唯一的结局,不出意外的话,在这之前我们首先经历的是个体的毁灭或者轮回,但我们根本管不着这些,我们永远在逃避问题,就像是那些糟糕编辑一样:不去想就万事大吉了!正如我们逃避一切生活中其他问题一样: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嫁个好男人就万事大吉了云云。有时候这还不够,就要靠娱乐和doctrine 来填塞我们本就不多的思考余量:刷刷抖音,日子不就过去了吗。
但是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什么呢?难道吧生命填塞满就算完工了吗?我们要解决的紧迫性问题是什么?除了世界和个体的毁灭我们还能争取别的结局吗?或者最不济的情况下,我们能和所爱的人互相理解吗?


© 本文版权归 Titan_Pasca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