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实录|那些和外国男人交往的女孩们

人们想当然地称那些和外国男人交往的中国女孩们是easy girl。
他们从一些新闻里、短视频里看到部分只言片语和片段,得出“外国男人是洪水猛兽,和外国男人交往的中国女人是妖艳荡妇”这样的评价。
我采访了6位和外国男人交往的中国女孩。她们中不仅有上海本地人,也有来自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的。她们的伴侣有来自美国、欧洲,也有来自非洲的。她们有的和伴侣交往1年半,也有一起走到15年的。
从和伴侣的相识、交往的感受、父母和朋友的态度、性感受、生活消费支出等层面,分享她们真实的感受。
希望通过这篇采访,你对跨国恋会有不同的观感。
以下采访实录,莱汐整理发布。
「中国男人没自信,Hold不住我」

Lily,37岁,制片;先生,40岁,律师,美国人
恋爱5年,结婚4年,育有3个孩子,坐标上海
我和先生经朋友介绍认识。因为语言的问题和一定的文化差异,偶尔沟通会比较累,但大部分三观是一致的。
他能力强,有很好的职业,给我很大的安全感,有头脑,又顾家。并且能够给到我足够的自由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穿想穿的衣服,交想交的朋友。
我在意自己的外表,注重身材管理,他也一样。同时他最欣赏我的独立和自信,遇事不慌会动脑子处理问题。我也会顾家,恋爱时把他照顾得很好,婚后他也认为我是一个很好的妈妈。
所以我父母很支持,朋友也觉得我们很般配。
在生活中,我们不会刻意AA,但交往的时候会礼尚往来。他请吃饭旅游等,我每年各种节日也会送等值的礼物给他。
我家在上海,不需要租房住,同居后他也没让我付过房租。婚后生活开销肯定是由男方负责,但是投资,买房,钱不够的时候我也会出资帮助他,一起购房投资。
关于外界的眼光和评价,我认为我的生活我做主,我不care别人的评价和眼光,不同层次不同经历的人,没必要一定要别人都赞同自己认可自己。我也不知道如何和中国男人相处,一些中国男人没自信,Hold不住我。
「外界的评价,who 特么 cares」

Mona,贸易;男友,32岁,汽车工程师,德国人 恋爱3年,坐标上海
我和男友是从朋友变成恋人,第一次认识是在朋友的火锅聚会上,他坐在我旁边的旁边,我看到他用筷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指导了一下。认识后都觉得彼此是很棒的人,为了可以更长久地维持友谊,默默当了两年多朋友,直到意识到可能我们在对方生活里出席率太高了,才在一起。
再两年后,结婚提上日程,律师也已经请好,但我考虑了很久,最终选择逃离。因为他们家想让我入天主教,而且特别希望我生很多孩子,然后当一个特别好的妻子和母亲(即家庭主妇)。
虽然如此,我依然觉得我们的恋爱过程很美好。
他常常麻痹我说,“的确中西方男人品味不一样,但是相信我,宝贝你是 everyone’s type!”
平时走在路上,可能我长相看着比较西化,所以基本没有遇到过路人好奇地注视,当然有时候最萌身高差会招羡慕嫉妒恨。我朋友一度担心我以后怀孕会难产,因为他实在太高了。
性生活层面,中西方男人的差异肯定有,但是多半是源于文化教育方面的。西方男人没有性耻辱感,并且鼓励坦诚地技术交流和改进,服务意识真的很好…
当初恋爱时,没特地选说要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们是朋友当了两年多才决定在一起。因了解而在一起,也因了解而分开。而且事实是,不管和哪国人恋爱,不管对方什么信仰,到最后你会发现,情侣间相爱相杀的感受都一样。
至于外界的评价和眼光,who 特么 cares,我妈也管不了我。
「喜欢问这种问题的,也算是可怜人吧」

Lisa,36岁,自由职业;先生,36岁,导演,斯洛伐克人 恋爱10年,结婚5年,坐标上海
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在英国上大学时认识并在一起。两人志趣相投就在一起了,没有考虑人种问题,当时在国外,我们(中国学生)才算是外国人吧。
生活中会有一些习惯和理念上的差异,但都不是原则性问题。选择另一半主要还是看人的本质,习惯上的差异都可以磨合,互相改变。
我觉得相对于中国男生而言,大部分外国男生(或女生)找另一半都不是太看重外表。我周围很多大龄男女,对颜值的要求非常高,有些甚至愿意找一个颜值高但性格非常不合适的另一半在一起。但外国人在找另一半时会更关注合不合的来,有没有感觉。
中国男生相对会更大男子主义一些,好的地方是会对自己的女朋友更多保护,女生可以更依赖男生,不好的是有时候太坚持自己的想法,会忽略女友的感受。
外国男生相对更独立,和外国男生在一起会觉得两个人是完全平等的,会更顾及另一半的感受。但也因为两个人是平等的关系,所以要相互扶持,没有谁依赖于谁的感觉。
我家也是非常开明的家庭,父母没有什么反对。朋友会觉得你有一个外国男朋友/老公很特别。但只要见过我老公的人都会发现其实他跟一般人是一样的,没什么特别。对于外界的眼光和评价,只想说:过自己的日子,让别人说去吧。
平常生活中经常遭遇过一些不怀好意的好奇,关于性方面的比较多。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可以理解。但我感觉特别喜欢问“外国人的性能力是不是更强”这种问题的人,或者用这个话题来羞辱女生的人,一般都是对自己的性能力非常不自信的人。所以也算是可怜人吧。
「天生一对,有事吗?」

Maggie,34岁,金融行业;男友,28岁,动作演员,法国人 恋爱1.5年,坐标上海/法国
我和男友在交友软件上认识的,刚开始只是Dating,大约5个月后正式确定交往关系。相处很舒服,对彼此很安心,各自很独立,相互也很需要,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和成全。相看两不厌,相对言不尽。
男友没有让我吐槽的地方,外表和身材符合我的要求。他选择我当然也因为我美啊,还有有趣的灵魂。三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和对性的看法是否契合,是决定能否可以长久交往的基础。
说外国男人交往的中国女人都不符合中国传统女人审美的,是固有思想的低端输出。为什么非得套上国籍的帽子?本身美就是不同的,只有皮囊的美是无趣的。
国籍不等同于个人背景经历,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背景决定了和什么样的人更能够交流,更认同对方,相处起来是否舒服自然。我也有交往过中国男人,明明都是中国人,但有时反而文化和认知差异更大。
不熟的人知道我交外国男朋友有会好奇的,特别一些男性可能会说一些看似玩笑但其实隐藏着某些信息的揶揄,不过我完全没在意,我们天生一对,有事吗?
在性上面,人种的差异是先天的,但好不好用和配置好不好没有必然关系。女性关注的其实更多的是性体验,比如过程中有没有感觉被爱被尊重,男方是否也考虑到女方的满足点,睡前有没有亲吻,起床有没有爱的注视,这些才是中国男人被pass的根本原因。
生活中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AA,但彼此会尽量控制支出平等。基本在外面吃饭玩乐的他买单(如果额度大了我会付一些),家里的基本开销我买单;旅行机票各自付,酒店有一些他订,有一些我订。
这次新冠疫情对我们影响挺大的,但只是空间的影响,感情上没有影响反而更牢固了,对彼此的信任更坚定了,很多事情是要考验过才能坚守。
「男孩的青春也值钱」

Lexi,29岁,制片;男友,31岁,导演,多哥人
恋爱6年,坐标上海
我和男友在一部院线电影的拍摄剧组认识,当时没有过多交流。直到半年后,他来上海工作,约我见面。
尽管他是外国人,但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文化和语言差异,三观挺一致。尤其在生老病死、人生意义这种事上观点非常一致。
我喜欢他有才华,有蓬勃的创作欲。说话幽默,永远也不会无聊,常常制造惊喜。比如因为新冠疫情,他留在他的国家,会订好花让人送给我,事先没有任何暗示。我不喜欢节日期间男人送礼物,太显刻意。反而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小惊喜,显得对方把你放在心上。
一开始Dating时,我的朋友们都劝我放弃,说我可以有别的选择。交往三年后告诉父母,因为我们家在十八线小县城,日常很少见到外国人,他们以断绝亲人关系威胁我分手。这些我都用时间和耐心慢慢让他们相信我的选择。现在皆大欢喜。
之前走在路上,时常有人用害怕我听到又希望我听到的声量,暗戳戳地说“好好的中国姑娘找不到男人了,要找老外”,或者“真重口味”,这些我们从来都不在意,也不去辩解。生活是我们自己的,无关紧要的人说什么有什么关系。
很多人担心我跟他结婚,也担心如果他不跟我结婚呢?怕我吃亏。其实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我拥有了这个男人精力最旺盛、创作能力最巅峰、生命力最强盛的时期,难道我没有赚到?
不是只有女孩的青春才值钱,男孩的青春也值钱。
「大家是一个世界的人」

Ququ,33岁,自由职业;男友,32岁,健身教练,意大利人
恋爱8年,坐标上海
我和男友在外滩一个酒吧认识的,大家是一个世界的人。大家的交往都是很平等的,很尊重对方,从来没有要求对方做不想做的事。碰到事情讲道理,虽然我是上海女生,但我不作。
我本来也是比较不受拘束的人,以前有过中国男友,后来就碰到了现在的男朋友,然后在一起8年。
我父母还是挺喜欢他的,因为一开始他会讲中文(他在自己国家就学习中文),性格脾气又好。所以父母一直很喜欢他,没有反对过,他们还算比较开放的。
我觉得现在应该没有很多偏见的评价和眼光,对于和外国人交往,太普遍了,就算有也无所谓。
说到审美这件事,和历史文化、教育背景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也不是所有中国人的审美都是一样的,也有外国人喜欢这里的整容脸的那种美,我男朋友选择我更多的是因为我的性格,和我们有共同爱好,相同的为人处事方式。
性的方面,从科学角度讲,多运动的人和核心力量强的男人,在这方面可能会占优势。因为肌肉是相连的,所以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一样。
我觉得能和外国人在一起,很多很讲究相处方式。这里的女生有时候太把自己当回事,我觉得两个人一起是平等的。爱并不是给你买个包,下班一定要来接你,吃饭买单。更多的是生活中可以一起扶持、鼓励、共同进步,可以互相从对方身上学到东西。

以上,非常感谢几位女孩们的分享。那些和外国女孩交往的中国男人,相信他们会有更多话想说。
外国人中,有精英,有普通人,也有不入流的。中国人中,有精英,有普通人,也有不入流的。
归根结底,爱情里在婚姻中,是人与人的交往,是人与人的经营。与国籍、种族、地域、信仰、性别等都无关。
人可以不同,但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婚姻,大抵都有共同点。就是人格独立,互相尊重,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相爱相伴。
关于伴侣的选择,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思维方式、教育程度、价值观念、消费理念、思想格局、生活追求都不同,没有必要去比对其他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看到自己生活当中拥有的,看到伴侣身上的闪光点,互相支持,各自成长。
关于父母朋友的态度,倾听后可以独立思考判断,做自己的决定。相信自己的选择,懂得什么样的人更适合自己。做自己的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许父母可以相信自己的女儿看男人的眼光,相信她是个有思想的成年人,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并且有勇气有足够的自信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关于对美的认知,外国男人交往的中国女友大多不是白瘦幼。她们普遍自信,内心强大,有自己的审美,不被潮流左右。不要好看得千篇一律,力求突出放大自己的个性美。
关于性,可能外国男人的性教育普及率更高,他们很早就了解女人获得快感的时间远远高于男性(研究显示,女性平均15-30分钟,男性2-5分钟),因此他们十分注重技巧也更有耐性去服务女性,愉悦女性。如果跟性经验丰富的中国男人请教,他们也会告诉你技巧比尺寸更重要。
其实爱情这回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开不开心幸不幸福,不是由其他人的评价决定的。
愿我们饮食男女,都能开心甜蜜,快乐幸福。
关于跨国恋,你怎么看?两性相处,有什么秘诀?
欢迎留言,讨论分享。

愿你今夜好梦安睡。
往期推荐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12 1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