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封神!打破收视纪录!这部英剧真绝!
1983年,有人举报在伦敦克兰利花园23号公寓的排水管里发现了疑似人体残骸。
总督察彼得·杰警探第一时间来到了案发现场。
因为楼层中段没有人居住,而比较严重的堵塞区域就在中段。
于是,他怀疑这些残骸是从顶层被冲下来的。
顶楼的住户丹尼斯·尼尔森成为了警方的主要怀疑对象。
当他们进入丹尼斯的房间时,一切都已经明了。
房间里充斥着尸体的味道,那腐烂奇怪的气味仿佛正在诉说着凶手的名字。
真相昭然若揭。
丹尼斯被当场逮捕。
警方询问他,「那是一具尸体还是两具尸体?」
他却冷静的回答到,「大概15或16具吧。」

至此,英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恋尸癖杀手」丹尼斯·尼尔森 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终于展现在世人眼前。

ITV的这部三集迷你英剧《丹斯》,就是以本案为原型改编的。
丹斯 Des

剧集改编自 布莱恩·卡斯特斯 所撰写的书籍《为伴而杀》(Killing For Company),讲述了这位变态杀人狂魔罪恶的一生。
“大提提” 大卫·田纳特 出演这位残忍的苏格兰连环杀手。

他是英国国民科幻剧《神秘博士》的第十任博士;
也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邪恶的食死徒小巴蒂·克劳奇;
还是《好兆头》中的傲娇邪恶的恶魔本尊,与天使的CP组合甜煞众人;

而这次,却一改往常的英伦绅士范,出演了一个变态连环杀人魔。
冷静、谨慎、镇定自若...带着金丝边眼镜的他看一眼就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扮相也与现实中的凶手高度还原,简直就是丹斯本斯。
当然这部剧集也不负众望,一经播出就拿到了 9.0分 的高分。
在英国本土更是成绩喜人,最终集收视率超29%,收视人数 超500万 ,最高同时观看人数近600万!
老戏骨不愧是老戏骨呀!

《丹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位连环杀手被捕之后。
一般的凶手被抓后,都是竭力隐藏自己犯罪的信息和细节不肯认罪,宣称自己是冤枉的。
但这位丹尼斯却与众不同,一反常态。
当警察还在苦思冥想如何让这位杀人犯开口的时候,丹尼斯就自己主动提供了所有的线索,异常配合。

房间藏匿尸体的准确位置,杀死被害人的方法,凶器是什么......
作案地点、时间、流程、解剖尸体的手法,所有的案件细节,他毫不在意的和盘托出。
甚至连几年前的作案细节也都告诉了警方。

当自己的律师想要提醒丹尼斯不要说不利于自己的话的时候,还会被他驳回,他执意要将这些内容讲给警察听。
在叙述的过程中,他没有丝毫愧疚痛苦,坦坦荡荡逻辑清晰,就像在做工作汇报一样。
这样详尽的口供让警方都有些惊讶和不知所措。
据丹尼斯自己所述,他的被害人都是一些年轻的男性,他们大多都是同性恋者或无业游民,又或者是因为吸毒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通常他会在同性恋酒吧或是大街上寻找自己的目标,之后对他们施以善意,比如请他们吃餐饭或者喝杯酒之类的,随后便邀请他们回家。

每当第二天醒来时,他就会发现他们已经死了。
大部分被害者都是被丹尼斯勒死的,只有少数是溺水而亡。
杀死他们后,他会保留他们的尸体,将尸体存放在家中,时不时的拿出来“把玩”一番。
他会和尸体一起听音乐、看电视,或者是一起洗澡、一起睡觉。
这样的行为会持续几个月之久,长的甚至有一年,直到尸体腐败不堪,他才会着手开始肢解清理。

他还住在梅尔罗斯大道的时候,处理尸体就比较简单。
因为他住一楼,地板下有储存的空间,可以将尸体堆放在那里。
当尸体多到放不下的时候,他就会分尸,之后带到后花园去焚烧,在顶上放一个轮胎就可以掩盖焦臭味。

当他搬家后,住在了公寓顶层,这些方法都不好使了,他才选择用下水道冲走尸块,可却没想到下水道因为残肢太多而被堵住。
这也是他的罪恶行径被发现的原因。
总督察杰对丹尼斯的口供深信不疑,但现在摆在警方面前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没有更加直接的证据。
丹尼斯虽然提供了非常多的案件细节,但却唯独没有提供被害者的名字。

没有名字就无法确认被害者的身份,无法证实丹尼斯所说的都是事实,也无法指控他。
这让案件的调查陷入了僵局。
不过,丹尼斯显然对这件事情非常上心。
不知为何,他和警方一样都希望这件事情能水落石出。
于是,他绞尽脑汁终于想起了最后一个受害者的名字 —— 史蒂芬·辛克莱尔。

此时,媒体也开始大肆报道这起惊人的连环谋杀案,丹尼斯的名字出现在了大众的眼中。
这引起了作家布莱恩·马斯特斯的注意。
他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家庭和过往才能造就出这样一个杀人狂魔?
带着自己的疑问和好奇心,他走进了那座关押着丹尼斯的监狱。
《丹斯》剧集分成两条线,一条是警探彼得·杰,不惜一切寻找着能将丹尼斯定罪的真相。
另一条则是作家布莱恩,他只是想要探寻这位杀手的内心和过去。

一个只想挖掘真相伸张正义的警长,一个探寻凶手内心世界的作家,一个从一开始就供认不讳的连环杀手,和没有一分钟在划水的剧情。
这些元素综合起来,都让这部剧堪称「神剧」。
从外貌上看,你根本想象不出来丹尼斯是一个杀了15人的连环杀手。

他就是一个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养了一只可爱的狗狗,同事们都亲昵的叫他“丹斯”。
但在平凡外表的背后,他却可以清醒冷静的夺走他人的生命,夺走他人的人生。
连环杀手固然恐怖,可实际上,比起这种将坏写在脸上的连环杀手,更可怕的是80年代的英国本身。
为什么十几个生命接踵消失,官方竟然毫无察觉呢?
丹尼斯并不是没有失手过。
在他长达五年的杀手生涯中,曾有7个“幸运儿”免遭死亡。

丹尼斯对警方说,有些人是在被杀的过程中自己挣脱了束缚,有些则是他在杀人的过程中突然改变了主意。
在这七个人中,只有部分人选择了报警,其他人都选择了忘记这件事。
而报警的人通常得到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
警方大多都以醉酒,或是同性恋人纠纷等理由“和稀泥”结案,并不再调查。
甚至还为占用了丹尼斯的时间而道歉。

明明抓捕凶手的机会就在眼前,但警方的敷衍态度让丹尼斯有了更多下手的机会,也让更多无辜的人丧命。
当丹尼斯落网后,警方最终也只确认了6名被害者的身份,起诉了2起谋杀未遂的罪名。
剩下的9名被害者身份依旧未知。

剧中还有这样一段场景,警探杰一直致力于确认这些被害者的身份,让丹尼斯得到应有的惩罚。
但因为事件发生太过于久远,调查进展缓慢,上级等不及就要以目前调查到的人数起诉丹尼斯。
他们认为即使只有6个受害者也足以让丹尼斯在监狱蹲到死了。
只在乎破获这起大案能带来的名利和荣耀的他们,根本不在乎其他的受害家庭能否得到慰藉。

这决定最后导致杰明明确定了受害者格雷厄姆的身份,也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他是被丹尼斯所杀害。
可却因为证据已经提交法院结案,而导致受害者及家属再也得不到应有的正义,让人唏嘘。

剧集看似是在讲述这个凶残杀手的故事,但实际上却是在讽刺这80年代的英国社会现状及官僚主义。
腐败、冷漠、残忍......它们比起连环杀手来,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也许正是因为本剧的叙事太过于客观冷静真实,从而让整部片都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压抑感,令人窒息。

不过,好在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虽然丹尼斯和他的律师团队在庭审阶段主张他精神变态,想要以此来减轻惩罚。
但陪审团最终还是判决他 有罪,终身监禁(英国在1969年废除了死刑),25年内不得假释。
现实中的丹尼斯最后也是在2018年5月12日死在了狱中,罪有应得。

在《丹斯》的结尾,作家布莱恩为丹尼斯所写的书《为伴而杀》出版了。
他去狱中看了丹尼斯,丹尼斯却表现出了对传记书名的不满,他希望这本以他为原型的书,也以自己的名字「尼尔森」命名。

这要求被作者布莱恩一口气回绝,他说,
「这不是你的庆典,而是警告。」
没错!这部剧并不是为了猎奇展示残忍的杀戮,而是为了悼念受害者,并反思是怎样的原生家庭、人生经历以及社会环境造就了一个这样的连环杀手,警告世人。
可让人不解的是,这部剧却是以丹尼斯更加亲密的昵称“丹斯”为名。
这究竟意欲何为呢?也许只有看了这片,你才能知道了。
-
Cloud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3 22: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