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手札:不休止的鼓声》 理查德·费曼
提起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杨振宁、屠呦呦等等这些名字都会脱口而出,不过对于他们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在物理、化学等学术领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感受到的确是高端学问。费曼,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学者,对于国人来说感觉有着强烈的陌生感,而这部以书信方式来介绍其人的方式,却觉得十分简洁明了。
在费曼的著名成就中,原子弹的制作是无法躲避的。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试爆成功,标志着世界由此进入核武器时代。在作者理查德·费曼的笔下,读者从侧面见识到核爆炸现场的众多细节,银白色闪光、紫色光球、火球...,各种让人惊叹的场面,也让观者惊讶不已。

对科学家来说,发现原子核裂变是个令人兴奋的发现,他们制造出各种对撞机尝试着用各种东西去撞击原子,以发现新物质的产生,即便是很短暂的存在也能捕捉到。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原子弹确实是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尤其是作为试验品的日本人民,直至现在各国还是在不断研制核武器,也许是为了让本国国民有安全感。对于当时的制作,费曼不断解释到害怕一位丧心病狂的家伙率先制造出原子弹,可能会将地球带入到毁灭状态,那样就太可怕了。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美国佛罗里达发射升空,73秒后航天飞机解体,7名宇航员丧生。这些宇航员分别是迈克尔·J·史密斯、迪克·斯科比、罗纳德·麦克奈尔、鬼塚承次、克丽斯塔·麦考利夫、格雷戈里·贾维斯和朱迪斯·蕾斯尼克。调查事故的原因,书信之中不时透析出当时政府有掩藏真相的企图,给调查组制造种种阻碍,让调查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作为调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事故委员会的一员 ,费曼却勇敢而正义地面对挑战,并以简洁的实验向公众说明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华盛顿邮报》报道:“费曼用一个简单而优雅的实验,让所有人明白了失事的原因。”

费曼是位开明的科学家,当有读者毫不客气地指出他书中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疑问时,他总是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对这些错误用另外的话语来搪塞来掩饰。在书信交流中,也能看出他的语言文字富有幽默充满了乐趣,如在回答开保险柜的行为。此外,他还拥有一定的艺术天赋,如玩鼓、画画、破译玛雅文字符号等等。

人们会问科学家:何为科学方法?顿时觉得这是个大问题,描述它无疑需要众多的文字,才能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讲透。然而费曼给出的答案却很简单,用几个字就将问题描述出来,实验或观察。也是,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各种理论必须有实验来加以证明。在大学的课堂,真应该少点理论,多些实实在在的实验,才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关于科学家成功后的内心描写,真相来到科学家面前,会有些怎样的美妙体验呢?可以看看费曼眼里的沃森,从其对书稿《双螺旋》的评价里,读者可以获知,当科学家获得成就之后,不由地会暗自高兴,这应该是每个人在发现科学真理后的美好感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费曼对于女性也极为关注,对友人劝告之际,告知其尽快寻找到满意的女人。在其朋友有了英国妻子时,也告知自己也拥有了位美丽的英国女人。当10多岁的年轻人在追求科学真理,会忽视正常的学校教育,则建议这些学生在保证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放心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另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巧遇异性朋友,届时很棒的女人会给他带来帮助。
费曼,一个聪慧又真性情的“挑战者”。

备注:理查德·费曼,1918年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中,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毕业后,又到普林斯顿念研究生,于1942年获得博士学位。从1943年起,在美国的原子弹研制基地洛斯-阿拉莫斯工作,战争结束后,1946年成为康耐尔大学教授。后来,从50年代起,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先是当普通教授,后于1959年成为图尔曼理论物理学教授。除了曾短期到巴西讲学之外,他一直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直到1988年2月15日在洛杉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