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惊人的十件事
有史以来,闪电就让人类好奇。随机发生,导致大火,出现在空中,有人因此认为闪电有神圣的起源。是宙斯在使用他的闪电,还是雷神托尔在使用他的锤子?
观点很多,但我们可以确定,时至今日,雷电依然是十分吸引人的壮观现象。下面十则有关闪电的故事,可能会让你惊讶。
10、头发倒竖的照片

闪电之前并不是完全没有预兆。1975年,麦奎肯家兄弟在加利福利亚攀登摩洛岩的时候,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他们的头发立了起来。
照片里他们瘪嘴大笑,说明他们完全不在意,还觉得很有趣。一会儿山上突然开始下冰雹,他们离开了山顶。他们行动不够快,闪电随即而来。
迈克尔和他兄弟肖恩被击倒在地。附近其他人不那么走运,其中一人丧生。那天的事情基本上没有伤到这家兄弟,但他们此后雷雨天出门都格外小心。有一位受害者起诉美国政府没有对闪电发出足够警告。起诉没有被接受。
9、红色“精灵”

闪电不是雷雨产生的唯一惊人现象。有时候,在产生雷电的云层上方,有大片红色火光冲入大气层,称作“精灵”,能有97千米高。
精灵与闪电区别很大,有时候叫做“中高层大气闪电”。闪电制造高温从而发光,精灵温度却不高。它们发光的原理似乎与荧光管类似。现在对精灵的科学认识还不充分。
8、地外闪电

很久之前,大家就已经知道带有大气层的行星(不只是地球)才会有闪电。围绕木星和土星飞行的探测器捕捉到了闪电释放的无线电信号。有证据表明金星上面也可能有闪电。直到2009年,美国宇航局第一次捕捉到土星闪电图像。
卡西尼空间探测器观察到土星上一场持续几个月的风暴。期间,卡西尼探测到闪电光芒的迹象和相关的无线电波发射现象,证实存在这些现象。美国宇航局用这些信息制作了一段风暴视频,甚至模拟了风暴在土星大气中可能发出的声音。
7、甲壳虫复仇

闪电常常被认为是“上帝行为”。甲壳虫乐队的明星约翰·列侬打趣说乐队“比耶稣更受人欢迎”,显然,上帝知道了应该会反对他们。很多基督教徒不喜欢这句玩笑,不久乐队遭到抵抗。
得克萨斯州朗维尤城的KLUE电台主持了一场篝火会,烧掉甲壳虫很多唱片。至少来了1000人,几千人开车来观看。这件事瞬间让电台广为人知,但第二天发生的事让它臭名远扬。电台被闪电击中。
闪电击中电台导致停播,设备破坏,电台新闻编导菲尔·兰森被击中。他希望报道的可能不是这条新闻。
兰森此前谴责列侬的玩笑是“反基督言论,会让不信神的俄罗斯领袖脸红”。电台停播一段时间,乐队成员没有被闪电击中。
6、持续电闪雷鸣

委内瑞拉卡塔通博三角洲夜晚的天空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黑暗。太阳落山后,风暴形成,一小时能发成280次闪电。这种现象一年中260天晚上都会出现,被称作“不灭的风暴”。
从产生光亮的角度,这种风暴也被叫做“马拉开波之光”(闪电发生在马拉开波湖上空)。1841年,有位观察者描述闪电“像持续发光,位置刚好,几乎就在湖口顶点,就像灯塔一样给水手指示方位。”
这种风暴可以预测,具体成因还不清楚。周围的一切,岩石中的铀、沼泽散发的甲烷等,都被认为是造成风暴的因素。最近研究表明,区域海风是形成风暴的关键因素。
2010年,风暴消失了两个月,似乎是因为地区干旱。但从那之后,风暴重新出现,一如既往。
5、暴风雪

雷电通常伴随雨。但并不只是暴风雨有雷声轰鸣和闪电亮光。温柔飘雪能制造更惊人的雷声。
在典型的雷暴天气中,雷能远距离传播,很远都能听到。但暴风雪中的雪捂住了雷声。结果就是,只有在1.6-3.2千米之内的人能听见。
暴风雪对大部分人而言相对少见,但在北美五大湖区却很平常。当地表附近的热空气开始上升,暴风雪就开始成形。热空气与大气层高处的冷空气摩擦,在降落的冷空气里产生电荷。冷空气变成了雪。由于冷空气带有电荷,闪电应运而生。
4、朱利安·科佩克

闪电击中飞机的次数让人惊惶。根据美国航空局的消息,平均算下来,每架飞机每年会被击中大概一次。这常常不会引起注意,甚至乘飞机的人也不会在意,因为飞机金属外壳能引导闪电。1971年圣诞前夜,一架飞机却不那么走运。
朱利安·科佩克乘坐一架飞机飞跃亚马逊热带雨林,飞机进入雷暴云层。气流让飞机颠簸,周围闪电不断,乘客很害怕。朱利安当时17岁,紧紧攥着妈妈的手。她妈妈冷静地说:“完了,都结束了。”
飞机被闪电击中后,直线下跌。朱利安再有意识的时候,发觉自己在坠落。她依然绑在座椅上,垂直跌落3.2千米。让人惊讶的是,她只是锁骨骨折,还有其他一些轻伤。她发现周围只有自己一人,除了从残骸里找到的糖果没有其他食物,不得不自己走出丛林。
朱利安是这次飞机失事的唯一幸存者。飞机被闪电击中11天后,她被当地人找到。
3、万王之王

绝大部分教堂都有耶稣的塑像。但在俄亥俄州坚石教堂,耶稣塑像有点不同寻常。这座塑像大约有19米高,被当地人称作“得分耶稣”,因为塑像双手上举像足球裁判。这样的塑像当然应该不会承受“上帝行动”的后果,不是吗?
2010年,这尊塑像,官方名称叫做“万王之王”,被闪电击中。塑像没有看上去那么结实,其实是用玻璃纤维和塑料覆盖金属框架搭成的,被闪电击中就着火。万王之王毁于一旦。
教堂一位牧师说这座塑像对信众意义重大。他声明会重建塑像,“塑像会重现,但这次我们会尝试使用防火材料。”
现在已经有了新的塑像,叫做“世界之光”。这座塑像因其手臂姿势获得了昵称,当地人称作“抱我耶稣”。
2、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与一般人知道的闪电毫不相同。过去几百年来,有很多发光的球状闪电回旋空中,偶尔串进人们家中的报道。这种闪电常出现在普通闪电之后。
普通闪电一闪即过,球状闪电能持续好几秒,甚至几分钟,还能移动很长一段距离。即使室内也不一定安全,因为有例子表明球状闪电能穿过关闭的窗户。
科学家还没能完全明白其中奥秘。高速摄影机偶然拍到一段球状闪电的视频,这帮助科学家近距离研究这个现象。但对于其形成过程或原因,还没有一致看法。
1、 雷电防护

本·富兰克林作为美国大使,欧洲人赞不绝口。他是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成为潮流的标志。他对电的研究和他对闪电的著名实验,吸引了社会各层人士。大众开始模仿他,富兰克林这么会思考的人也想不到大众会怎么做。
18世纪80年代,巴黎流行可携带避雷装置。据说人们会把避雷针装在帽子和伞上,以防万一。
不只是18世纪的人们想要避免遭受雷击。1978年,一项专利应用收录成为便携式避雷针。这项装置主要是一根长金属棍,外面裹一层绝缘体,引导电流离开人体而安全导入地下。
配套还有一把可连接的雨伞,让使用者保持干燥。这套装置似乎没有流传开。(毕竟雷雨天你有几次待在外面?)如果你想自己做一个也可以,因为这项专利已经过期。
翻译/罗惠月
声明:本译文仅作交流学习,需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