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鼓作气″的历史故事(117)陈再明20、9、23
(117) 一鼓作气
这句成语,说明人们做事应该趁着精神旺盛、情绪高涨的时候,很快地去做。
话说,春秋时代,齐国派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和曹刿带着部队在长勺抵抗。当两军摆开阵势时,鲁庄公打算擂鼓,命令部队冲击。曹刿却说:″不行,要等一会″。一直等到齐军擂过第三遍鼓,才叫擂第一次鼓。而擂过这一次鼓后,鲁军就把齐军打得大败。
这时,鲁庄公打算追上去,曹刿又说:″不行。″说着,自己下车去看路上齐軍走过的车迹,这才点头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军佷快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事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这样做?曹刿回答说:″打仗这回事,完全仗着勇气。擂第一豉时,士兵的勇气正很旺盛。等到擂二遍鼓,勇气已经衰退。第三遍鼓,勇气就没有了(原文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相反,敌人擂过第三遍鼓,我方才擂第一次鼓,敌人的男气没了,我方的勇气正旺盛,自然把敌人打得了大败。至于,不马上追击,是怕敌军假装败退。经我下车一看,齐军车迹错乱,就断定齐军是真败,并非伪装,所以可以追击。(事见《左传》)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