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元气的一百种方法
查看话题 >为何我们总是半途而废,如何想到又做到?| 书摘
本文1368字,阅读预计3分钟。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好像总是信誓旦旦地说要做成什么事儿,但却又总在拖延和失望中,将其搁置。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来自肖恩•扬的《如何想到又做到》。
·
这本书曾位列《华尔街日报》销量榜榜首,亚马逊非虚构类畅销书亚军。
书籍主要以7种武器,阐述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方法,简单且实用。
这7种武器分别是:
阶梯模型、社交磁力、要事为先、极度容易、行为在前、致命吸引、反复铭刻。

01 阶梯模型
实施非常小的步骤,使用步骤、目标和梦想的模型。
完全专注于梦想,会让人把步骤规划得太大,以至于半途而废。
目标比梦想更容易量化。与“我想达成1首歌的1000次下载量”这一目标相比,“我想成为著名的摇滚明星”这个梦想要难以量化得多。
专注于完成具体的小目标,校准思路,并正确应用这一模型,只有这样才能让改变更加持久。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大约用1星期到1个月时间来实现的目标,然后去规划实现该目标的小步骤。
·
02 社交磁力
加入那些正在做你想做之事的人的队伍中,社会支持和社会竞争能促进行为改变。
对很多人来说,若每次都有好友陪你一起去健身房,那么坚持去锻炼就比较容易。

·
03 要事为先
改变要想持久,请确保这是一件对你真正重要的事情。你认为更重要的东西,对你选择做什么有着很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如果戒烟对你很重要,你就更容易成功,你会想各种路径去实现它。而如果它不重要,那么你很可能就戒不了。

·
04 极度容易
人们总是希望事情很容易做。他们喜欢容易做的事情,也会坚持做那些极度容易的事情。例如拥有行动计划,会让人更容易,也更有可能去做一件事。
如果把事情弄得太复杂,便难以将计划贯彻到底。例如报名参加离家很远的健身房,以为自己能坚持去,但坚持去并不容易,所以许多人最终放弃了。
让事情变得简单、容易,才是聪明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坚持到底。
·
05 行为在前
行为改变了,意识也会随之改变。自我认同是这一改变过程的关键部分。
神经记忆可以让人们回顾自己过去的行为,看到自己的改变,从而坚持做之前没法做到的事。
例如对社交来说,与其改变自己希望与他人更亲近的想法,不如去做一些事情,让你变得跟他人更接近。
比如跟朋友、线上线下的社群成员,甚至是陌生人分享私人信息。分享的过程,能让人感觉彼此联系更强,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也更强。

·
06 致命吸引
对于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如果能得到奖励,你就会坚持做下去。
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是习惯了以某种方式行事。如果做某件事的结果不好,我们就不会再做;如果结果好,我们就会重复这种行动或行为。
德国人每周工作时间较短,约35个小时,但比美国人的平均47个小时的工作效率更高。
他们工作时全神贯注,一到下午5点,便切入了“不工作”模式,去参加俱乐部、乐队,与家人共进晚餐,与朋友聚会。在工作日也能获得“奖励”,这样,便又能以充沛活力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

·
07 反复铭刻
把行为变成习惯,将习惯设为默认。
如果你反复做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比如吃得更健康、采取更安全的工作方式、更具当下意识等,这些活动就会铭刻到你的大脑中,让你更容易坚持做下去。
一旦习惯建立起来,大脑便达到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并能够放松下来。如此一来,习惯就变成了默认行为。
·
弄清我们的行为动机,利用书中介绍的7种武器,或者适合你的方式,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至少,我们都行走在变得更好的路上。

书摘引用自:
肖恩•扬(Sean Young)著,闾佳译,《如何想到又做到》,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
米芥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30 19:21:37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28 19:01:31
-
EvaAttorney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1 0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