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顶一万句
先看的话剧再看书,发现话剧对原著的还原度还是很高的。花了近1个月时间才断断续续看完。但神奇的是,无论何时捡起来读,马上就能投入其中。看完后感触也挺乱的。但还是想趁着这难得的空闲随便写一写。
说话是一个人与建立联系的重要途径,一颗心靠近另一颗心的通道,也是一颗心远离一颗心的前兆。小说中,有的人说得着和有的人说不着,有的人原先说得着,后头又说不着,为了说得着的人,可以时隔几十年,千山万水去寻找,说不着的人,即使卑微讨好,共睡炕头也捂不热冷掉的心。有说得着的人是幸运,遇到说不着的人,选择放手,少点折磨和心熬。
话的威力巨大,一句话能让多年的友情破裂,小说中好几段友情就是因为一句话反目成仇;一句话,能让一个人起了杀心,比如老裴想杀大舅哥,一句话也能让人放下屠刀,比如杨百顺遇到老裴,让老裴方下了想杀大舅哥的心。
小说中关于说话有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很多人能把一件事说成另外一件事情,甚至说成三件事情。老裴的老婆不满老裴外甥在他家吃了11张饼,埋怨老裴把外甥带回家,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老裴当年出轨,说到老裴姐姐跟货郎有一腿。看似荒诞,但想想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还真不少,特别是在有矛盾的时候,翻旧账,不就事论事,一件事牵扯出十件事,于是越吵越凶,芝麻大小的事越放越大,变成了关乎自尊的大事,看话剧的时候对这点就有感触,看书的时候感触更深了,因为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面对这样掰扯的人竟然不知道如何回应。倒不是觉得理亏,是觉得说不清楚,说了也是白说,还不如不说。而且发现人陷入自己假想状态后,除非遭遇大认知冲突,不然很难走出来。
小说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有的人喜欢跟另一个人掏心窝子,是因为对方善于拿主意,能把事情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码放清楚,老杨和赶车的,牛爱国和老杜......但能码放清楚的人却不爱跟对方掏心窝子,因为得到的回应往往是“你觉得呢”,到头来码放清楚事情的还是自己。是啊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而不是让别人拿主意,特别是大事情,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啊!而且别人的主意也不一定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做的。最后承担结果的反而是自己。那还不如自己拿主意。
写得零零碎碎的,就像我现在能拥有的零零碎碎的自己的时间。总之这本书还是推荐看看的,语言很平实,不过有时候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事情,却用很绕的方式去说,不知道为啥。看完书了,有点空落落的,少了点什么,看来要寻觅下一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