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总是超级超级好玩的,大家一起变好玩
人生感悟分享:不要买Buttermilch,是酸的,很难喝,谁买谁啥B。
小时候永远讨厌晚上,因为看完少儿频道7点的动画梦工场就必须洗漱睡觉了,甚至很少能看到8点的动漫世界,而由于之前提到的,小时候作业几乎都是在学校里写完了回来基本就是出去玩,然后吃饭看电视睡觉,所以太阳下山之后的生活总是非常无聊。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当年店里对面工地开始施工时,把小区最后的一块可以玩的荒地用钢板给围了起来,太阳下山的时候,从西面射过来的最后的余晖把整个钢板围成的墙壁打的一片反光,黄色里透着扎眼的红色,当时我就感觉这一幕一辈子也忘不掉了,因为我玩了快两年的荒地就要离我而去了,那个时候我好像是四年级。
但是早晨就不一样了,小时候在老家一个人一间屋子睡,早上没人叫的,所以当时还买了个闹钟,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转学之后小学四五年级也是住在店里,早起的习惯也没落下,早上六点多就起床,家里父母懒得准备我的早饭,一般我就会上小区西门朋友他妈开的早餐餐车买俩包子一袋早餐奶,顺便买个茶叶蛋,就当早饭吃了。其实讲道理他妈做的东西确实好吃,一块钱还是一块五的肉包子比初中住校之后食堂的肉包子好吃一万倍!初中食堂的肉包子有时候还有酸味而且肉还混着菜渣,基本没多少肉,我吃了那么多年米饭和面条不是因为爱吃,是因为食堂的面食给狗都不吃!这倒是真的,我家狗确实不吃面食,不管是馒头还是包子,饺子都只吃馅。而且确实要比吃昨天的剩饭来的香多了,海边的早晨空气也特别湿润凉爽,透心凉,西门买完包子有时候不到回家(家在北门)的路上就吃完了,干脆就直接从东门出了,上学去了,早上上学一般也不会约谁一起,我一般都是自己一个人走的,走个78分钟就到了,路上遇见了班上的朋友就路上聊一路,进校门检查下红领巾,进了校门,成了!快乐的一天开始了!
正所谓:北门出家门,西门买包子,东门上学去,至于南门嘛,南门当时还是个小门,或者说就是个栅栏强行开的狗洞,没去!有没有木兰那味儿了。
所以小时候每天早上我都特爱起床,早晨的空气里加了大麻一样,那时候污染还没那么严重,每天都是崭新又好玩的一天。
至于现在,我能在10点多写下这么些字就应该一目了然了,晚上就是放纵,早晨就是中午!(虽然最近有注意改善)
今天彻底决定了入学的学校,开始着手准备材料和转账了,终于能摆脱这傻逼的牢笼了!永别了!牢笼!我马上就有新的社交圈子了,再也不用在多蒙这地方自闭了哈哈哈!
猛然之间就感觉又回到了小学五年级早晨去买包子的路上,对今天所有将要发生的一切充满好奇,感觉马上就会碰到超好玩的新东西。
昨天进行了宿舍申请的研究,把官网上的宿舍信息都总结了下来,在总结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个文秘,感觉做了好久的工作,最后可能还是脑子一热,随便选个地方住了,但是也无所谓了,反正这傻逼老板也是我自己,确实没招儿。
书也马上读完了,花了半年的时间,一共345页现在还剩1/5,毕竟第一次读德语的小说,看起来确实费劲,到时候读完了不知道还有没有闲心和去年那时候一样,用德语写个观后感,不过当时是个电影而且是当作文练手的,反正再看吧,我德语写的东西其实一坨屎,每次考试的时候作文基本都70或者60,全靠这听力和阅读兜底,特别是听力简直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一样,一次又一次把成绩拉到80+。不过也可能不写,毕竟写了我自己都不看,也是我读书读的粗的原因,特别这《辛德勒的名单》还有很多波兰的地名和乱七八糟的人名,看起来有时候云里雾里的,而且我读的也跨度很长,不分章节读到哪拿签字画个勾就算到哪。感觉读的最仔细的书应该是大学时读的毛选,当时每天中午睡觉前看一篇,看了一个学期吧差不多。虽然现在也基本都忘了,也没办法,我这个人长期记忆力就是差,短期记忆力就很强了,在这讲个题外故事。
当时高一的时候吧文理科还没分班,但是反正我也知道我肯定学理科,所以政史地从来没好好学过。
历史老师人很好,每次课堂小测验我都直接抄书,有一次我都拿到桌面上了,她从我身边走过去了都也没说我啥,但是一到大考就拉跨了,所以小测验每次90+期中期末就70+80+,老师估计也懂,也从来没说过啥,我也就这样小考必抄大考靠选择题保命。
至于地理,那就更不管了,地理老师当时还认识我爸妈,跟我家是隔一栋楼的邻居,有一次早上下楼在小区里正好给我遇到了,后来也认识了我爸妈,所以当时也算老熟人了,后来高二升了官当了副校长了。(其实这事还有后文,上了高三每次模拟考试我父母从来不问我成绩,我也从来不咋说,当时就只听我妈忽悠没事随便考,不用有压力,我们不过问的尽力就行,结果高考完了给我说每次成绩班主任还没拿着我妈从这副校长那就已经知道的一清二楚了。)我地理学的也挺一般的,主要跟初中有关,初二叛逆期不懂事,其实感觉没啥叛不叛逆期的,就是青春期纯啥B,非得跟老师对着干,当时班主任就教地理的老给人家气够呛,还感觉自己很牛B,其实就一纯啥B,课也不好好听,所以高中地理就是半新的知识,其实大部分初中都学过了,反正都这样了我也不挣扎了就得过且过了。但是我同桌不一样,他当时虽然也知道自己肯定学理,但是人家还是很刻苦的,每次政史地都好好背好好学,有一次整了个问题课上问地理老师,地理老师就说:这个问题其实书上都有的,你看我给你找出来。说着就随手把我的课本给打开了,因为当时他靠墙坐里面我坐外面,结果那节课我正好课本里面夹着本《意林》在看,同桌问问题我刚给把书合上,现在想想上着课呢把课本合上了也是纯啥B,老师一打开正好就翻到了那本《意林》,我还以为他要没收或者骂一顿,结果啥也没说,权当没看见,把页数一翻,指着知识点就继续讲,讲完还给我合上放我桌上,然后就走了。
那最难顶的其实就是政治了,我初中那几年就学的很一般,跟几个政治老师都不对付,感觉这门课就是给纯啥B学的。其实高中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挺有兴趣的,因为终于不是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背啥诚信的定义,作用和怎么做,提到这三个傻逼问题我就头痛,每节课没学新的,就是把诚信换成别的什么爱国、守法这些词,填鸭教育经典中的经典。特别是高中第一节课将经济讲汇率升高降低和进出口的关系,我当时是很有兴趣的,琢磨了半天没搞懂,课下去问我那政治老师,结果政治老师想下课赶紧溜回办公室,讲了不到一会讲烦了,让我自己琢磨去,这一盆冷水一泼那我就彻底跟这门课拜拜了。所以每次课上他10+分钟画完重点之后,一般会让大家叽里呱啦一起背个20多分钟,这时候的我就化身东郭先生滥竽充数就完事了,别人都在背题,而我在和后桌唱歌,政治课就是俺俩的KTV练歌房,反正有大家背诵的声音掩护,等到还有10分钟下课的时候,政治老师就会在上面拍下桌子,用他那公鸭嗓子喊:停!然后就开始像农民收菜一样开始提问。至于说为什么像收菜呢,因为他提问是有规律的,他一般从第一排开始提问,顺着一竖溜排下去,这一竖溜的同学就排着队往下背就完事了,就像收菜一样,顺着田垄疯狂拔苗。这就给我这种人可乘之机了,我的长期记忆力确实垃圾,但是短期记忆力很强,因为我坐倒数第二排,所以到我的时候还有个几分钟,就这几分钟时间也够用了,这时候把脑子功率开到最大开始默背,到我的时候基本也能对答如流,就是有个坏处,下课之后就忘了,下节课上课的时候我是绝对不会记得上节课我背了啥的,但是唱了啥歌我倒是一清二楚。
但是摸鱼摸久了总用一天翻车的,期中考试70+还凑合着能看,到了期末考试因为别的科目考的太好了把政史地的分数给拉平了,一下考了个13名,但是政治58分不及格全班倒数第五,第二学期政治老师回来就气到不行,我估计他肯定想不到,为啥平时背的挺好一考试就拉跨,当时还撂下狠话,这学期一定要重点抽查我,但是没上几节课就又给搞忘了,那没办法,我的KTV就只能重新开张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