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日|在自然中玩耍,唤醒十二感官

到了周五,是孩子们的户外爬山日。
开学前,十一爸爸和哈哈爸爸帮忙将被杂草淹没的入山小径开辟出来。
邻居在入山处养了鸡和鸭,新鲜的屎粪味扑面而来,孩子们兴奋地喊着“鸭子!鸭子!”
前一日刚落过雨,地面有些潮湿,长有青苔,蚊子来“亲近”,荆棘条挡路,一切并不完美,但这正是真实的自然,同样需要接纳和承受。
哈哈是新来的小朋友,这也是他第一次爬山,面对又滑又陡多障碍的山路,他幼嫩的心开始畏惧起来,一边哭一边说着“我害怕”。
我想起一年前的善善,也是三岁多,一开始也害怕爬山,下坡时两条腿钉在地面不敢挪动,需要紧紧牵住老师的手。两个月后,善善说自己喜欢上了爬山。

所以,对于哈哈的哭泣和害怕,我并没有很担心,我相信有一天他也会喜欢上爬山的。而现在,老师会在他身边保护和鼓励他。
山中已是秋日景象。一群粉色的蘑菇小精灵撑着伞在森林中漫游。板栗带刺,会扎地手疼。南酸枣俯拾即是,含一颗在嘴里,酸得脸都要皱起来。山油麻的小红果子漫山点缀着,它们是鸟儿的食物。野山楂红彤彤,十分诱人,味道却有些苦。
如此丰富的感官体验,也只有在自然之中,才能全然的享有。




在山中,人显得渺小,但再小的孩子也可以用他短小的四肢去丈量山的远大。在攀爬之中,身体释放热量,我们会流汗,会感觉到热,一阵凉风吹送而来,又会觉得很舒服。走到平地上,哈哈马上不哭了,跟着小伙伴们一起奔跑起来。

天天问我:“他们(路边的禾本科植物)怎么都倒了啊?”
我说:“他们是被风吹倒的。”
“那他们什么时候爬起来啊?”
“等他们想起来的时候。”
“他们是在睡觉,风给他们盖上了被子。”天天又说。
这如诗的童言童语使我惊讶极了,我说:“天天,你简直就是个小诗人!”
爬至山顶,视野变得开阔,波浪似的山脊线在天边流淌。缩小的屋舍、田地就像玩具似的,被某个小孩安放在那里。云朵时而飘散,时而聚集。我盯着好几朵云看,觉得它们特别像襁褓中熟睡的婴儿,温暖感溢满心间。


来到黄土坡,孩子们自发玩起泥巴来。天天捡了一片塑料,在稀泥上画呀画。
我好奇地问:“天天,你在做什么呢?”
天天回我:“我在写字。”
“什么字啊?”
“你猜?”
我猜了几个他都说不是,然后笑嘻嘻地说:“我也不知道。”

芃芃先是在稀泥上按出手的模型,等手都沾上了泥巴,她开心地说:“玉子老师,快看,我的手变颜色了。”拔起一根野草,没想到它的根那么长,芃芃笑哈哈地说:“好像一根大萝卜!”后来又寻到一个好玩的水坑,把鞋脱了,袜子脱了,光脚在水中感受踩稀泥的快乐。

其他男孩们奔跑啊,呐喊呀,从坡上攀上滑下呀,创造着游戏啊,个个玩的带劲极了。

我在一旁看到还未打开的牡荆花,就像紫色的星星。星星下的草丛中,有一个蚂蚁的家。数以千计的蚂蚁们在家中忙碌着,有的搬运着粉末大小的食物,有的护卫在家门口,有的出门去寻找食物。

那天爬山的最大惊喜要属芃芃爸爸在灌木上发现“尺蠖”了,早前只在图片上见证过这种毛毛虫的逼真拟态行为。尺蛾的幼虫又称“尺蠖”,谐音“吃货”,因它们行走时一屈一伸,仿佛在丈量大地,拱起的身体,像座拱桥,也叫“造桥虫”。
这两条“尺蠖”拟态树枝,如果它们不动,你完全不会认出那竟是一条毛毛虫。拟态的有多逼真?瞧它,腹足牢牢地锚定住树木,身体直愣愣地向前倾斜,一动不动,仿佛我即树,树即我。就连树皮的颜色,树皮上凸起的疙瘩,树枝的形状,断枝露出的木质部分,全都模拟到了,真令人叫绝。


芃芃说想摸一下,然后真的摸了,说很软。我也好奇地触碰了一下,那种惊奇又畏惧的感觉就像电流一样流过我的身体。我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会忘了这新奇而独特的感官体验。
下山时,当十一、小北、善善又站在森林的“海盗船”上时,我的记忆一下子闪回到一年前他们坐在“海盗船”上的模样,我分明记得那时的他们那么萌茸,那么幼小,而今,我猛然发觉------他们长大了。

华德福的十二感官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包括触觉、生命觉、运动觉、平衡觉;二是对外界环境和世界的感觉,与感受相联系,感受周围的人、自然、环境,包括嗅觉、味觉、视觉、温暖觉;三是社会社交型感觉,和思考有关,用来感知人类社会,感受他者,包括听觉、语言感、思想感、自我感。
注:
文字与图片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微信公众号:玉植园。这里有植物园、动物园、家园和幼儿园。
玉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阿返两岁记 (14人喜欢)
- 我也曾见过秋天 (14人喜欢)
- 去山里,去山里 (16人喜欢)
- 当一岁七个月的小孩开始爬山 (2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