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如何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这个纪录片是一部全面梳理中国教育现状,关注方兴未艾的教育改革的电视纪录片。
中国的教育向何处去,一直是从政府到民间都非常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与试点工作的展开,教育这个话题再次被激活。电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主要围绕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完整的梳理,并从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对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作出思考,将中国教育问题置于国际背景下考量,关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借鉴他山之石,通过芬兰、日本、德国、美国的教育实践,让观众了解到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并通过对来自中国民间的鲜活的教育现象的展示,呼吁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主创人员希望能对中国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全片拍摄历时一年,采访了130位中外教育界人士、政府官员、学生、家长。
本纪录片分为6集,分别为《起跑线上》、《学习革命》、《公平之惑》、《高考变局》、《大学危机》、《再度出发》。

一、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一些思考
我一直认为,如果要讨论中国教育的现状,弊端以及弊端的缘由,凡此种种,必须要先从讨论教育的真正意义开始。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其所应负担的社会意义,才能更进一步观察讨论中国的教育在哪些地方出现了偏差。在我看来,教育本身从宏观微观来看有两种责任,其一是为社会各个行业从工程到艺术输送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而使得社会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不断发展;其二则是使人作为一个单独个体,获得更好的自我发展,包括从伦理道德价值观的“正确”,思辨能力等等,到身体的健康,寿命的延长。
关于上述的第一点教育的意义,希腊的柏拉图就曾经在《理想国》中有过详细地论述。他提出,每个人天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而后天的教育就是要最大程度的按照他们的天性,将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的职业者,比如农民,匠人,战士或者哲学家,然后将他们输送到社会里相应的岗位以实现每个人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必须承认柏拉图的想法的确是在非常理想化的社会中提出的,但不可否认,他的想法是有意义的。后世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也提出了自己对教育社会意义的看法,并提出了“民主的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孩子为中心,以激发孩子的天性为主,最终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中国的教育过程,通过高考中考两根重要的指挥棒,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增加了可以称之为“阀”的一个外力。阀限定了社会中被认可为有价值的特有的知识与能力,比如数学,理化,政史,以相当固定的狭窄范围内的知识来衡量教育的成果。这个阀通过要求所有人的教育必须通过其中,实际上扭曲了图一中的直线过程。根据简单的几何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可以断定,通过阀的人可能会再也不能达到在理想教育里他们能达到的高度。如果从一个社会的角度来说,整个中国教育,在扭曲拉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潜力。不可否认,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仍有人可以获得最优的发展,但是阀的大小决定了这些人数量,然而目前这个阀于所有可知知识的比例是如此之小,以至于绝大部分的中国学生仍然被这种制度压制了潜力。也许这个理论同样可以部分解释中国近年诺贝尔奖的缺失,因为中国学生在受到阀的扭曲之后,无法达到其理论上可以得到的最大潜力。
二、教育问题,是社会各个方面问题的缩影
这也是教育改革特别难得问题,因为肯定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肯定会有阻力,但是如果协调好各方利益,对于社会发展都没做好,更别谈教育了。只能说,教育这双重作用可以分开,以免高等教育承担太多压力。职业教育或许是一个出路,但这要改变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看法,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需要改变职业教育本身的环境。只能说,都在路上,教育问题肯定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只能希望借助大众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来促进,毕竟,利益问题太难协调了,但是为了国家的前途,我们必须损害一部分的利益,这样才能让病态的状况有所改善。职业教育出来的学生,如果待遇比一般大学生的待遇要好,我觉得这对于加大一部分人对职业教育的改观很有用,但是肯定一部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会在这场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这毕竟是没有办法的事,一方面,大学生眼高手低,一方面,大学生一定就能有好出路的观念难以改变。只是,大家能够认识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能够更加开放一点对待各个岗位,教育或许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我们希望教育能够少点矛盾,学生能够少点压力!
三、教育公平
起跑线上的城乡差距:城乡孩子在起跑线上差距是巨大的,但却各有苦楚;城市的家长需要面对学区房、幼儿园等择校问题,乡村的家长则需要面对学校离家很远,低龄寄宿的问题;无论是哪位家长,都得颇费脑筋。如果将眼光放得更远,学校教育的城乡差距是从起跑线延伸至终点的(学校教育的终点);而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差距所带来的影响可能延续一生。在第三集的公平之惑中我看到了直接的数据支持:在师资和教育资金分配上,城乡差距明显,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均预算类教育事业费的年拨款相差6-8倍,例:上海地区生均预算=(6~8)*中西部某省生均预算。在2010年后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中西部地区增加了一定的教育经费,东中西部的地域间差距仍然存在,也在拉大。
教育改革是慢慢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好来自一线教育工作者们的实践与探索,来自课堂与教室;破除教育概念迷信,我们期待理想的教育方式,但是,是谁的理想?教育类纪录片所给出的正面概念“素质教育”“宽松教育”…或许是我们所认同的,也是我们的教育所欠缺的;(这对于关心教育问题的观众而言是具有迷惑性的)但任何教育理念的实行一定是在琐碎的教育工作中的,特别是对于国外的教育经验,要有选择地、根据本土情况吸收调整;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今后10年教育工作中质量提高和公平保障的两项重点工作,与转型的中国社会共同交织着。
「悠家教育」秉承独创的“天赋优势教学法”,坚持“因材施教”的价值主张,全力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专属教育规划及解决方案,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