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习惯
存钱不是目的,好好生活才是。无论钱多钱少,心态上宽裕些,乐观舒适地生活。
记账方式:如果是为了了解大概的收支情况,只按大类记录即可。如果是意识到消费超标,想要改变消费习惯,建议最初要尽量详细的记录收支情况,一段时间以后就能梳理出主要的开支项目,再根据开支的必要性进行消费结构的调整。
记账计划:每天记录,两个月梳理一次,半年总结一次,按需调整消费结构。
实用工具:圈子账本APP
一、收入
收入:工资、福利、奖金、红包、转账、收益。
其中,工资、福利是固定收入,固定收入需保障固定支出。奖金每年略有浮动,但可估计,可用做消费预算;红包、转账及投资收益的收入较随意,不可估计,不用做消费预算。
建议记账时福利、奖金同时记录收入月份,当月前后可按需调整消费支出。
二、支出
支出大类分三类:生存(固定支出)、生活(变动支出)、维护(每年固定次数固定金额支出)。
1.生存:饮食、话费、出行、生活缴费。
饮食:食堂/非食堂(仅工作日)
话费:手机/宽带
出行:公交地铁/出租车/加油
生活缴费:水/电/暖气/燃气/煤气/物业费/停车费
2.生活:日常、购物、娱乐、社交、教育。
购物:衣物/日用品/电子产品。如果认为有必要梳理出较大的开支项,也可按以往消费倾向继续细分开销较大的品类,如化妆品、首饰、食品、收纳、餐具等。
娱乐:聚餐/旅游/电影演出,聚餐主要为我非工作日的个人饮食消费和同家人的聚会消费。
社交:聚餐/人情/红包/礼物。记录除家人以外的人际交往消费,份子钱及过年给他人的红包。
教育:报名费/培训费/网课及资料。
3.维护:保险费/健身卡/就医/工会费/党费/电器维修保养。记录次数少但相对固定的消费开支。

三、消费习惯总结
1.记账这三年最大的收获不是发现有多少不必要开支,攒下了多少钱。是我发现我的一个特性:如果因为价格高没有买想要的,反而买了一堆替代品,最终花得钱大差不差,心爱的没买着,破烂还收了一堆。后来我根据这个特性给自己定的规矩就是买就买个称心如意,盯着最合适的时间入手,不花冤枉钱。
2.在日常购物中逐渐筛选出最适用的品牌,用回购代替挑选,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
3.花在交际上的钱远比我想象的少,设定一个预算范围以后花钱就不会那么瞻前顾后的,人来人往交际得大方得体一些。
4.如果有存钱计划,开源节流。不好的消费习惯可以改,无效的社交可以减少,在固定支出上面不再花心思去节省,生活的宽裕些。
5.给我的消费导向排了个序
①自我提升
考试、考证、升学历、上网课、人情往来。投入资本,创造价值。
②养老保障
支持父母的愿望,带父母看更大的世界,接触更多新鲜事,关注父母的健康。
③健康保障
食物营养、健身锻炼、睡眠、医疗保健。
④旅行体验
旅行算是众多爱好里的消费大头,认准目的地,其他花费不计较。一年中可以出行的机会难得,有必要给自己一个好的旅行体验,修整好继续回归工作和生活。
⑤生活品质
喜欢生活里的仪式感,购入一些有意思的小玩意装点家,留下美好回忆。有时还会购入一些能提高生活品质和提高生活效率的东西,比如电脑、吸尘器、车。时间比金钱更宝贵。
⑥兴趣爱好
逛博物馆、美术馆,徒步、露营,打卡咖啡店、书店、文创店,养花种草,写写画画、做手账,围绕爱好购物,为生活里能让我静心的爱好买单。
-
Lyn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13 12: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