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这样一个弟弟
我的弟弟,有点搞笑。
不是那种幽默或者有趣的搞笑,而是那种让人说不出话好像只能尴尬一笑的搞笑。
他是我的表弟,几个月大的时候外婆带着他第一次到我家,日常哭声闻名于我家坐落的那条街。
我妈总让我带着弟弟出去玩,可她不知道,带这么一个哭包袋出门很丢人,像出门带个警笛,你还得时不时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给这个警笛擦着。
第二次见他,他上小学二年级,长成了一个还挺好看的肉球——脸圆圆的,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胖乎乎的让人一看到就想在他脸上捏。
单纯可爱的乡亲们都说,这个娃胖是胖了点,长大绝对是个美男子。
我也挺喜欢这位美男种子选手,春节赶路去庙会,他走不动我还背他来着,好几十斤。这点恩情后来在我一遍又一遍的提及之下,他被迫向我报答了无数次。
第三次见他,才十三岁的美男子就长残了,辜负了乡亲们的一番善良美好的期望。
五官还是那样,但是瘦了,脸上也长痘了,让人再也不想摸了。
那时候他住在我家,在我爸任教的学校上初中。
在我家这种父母双教师家庭,学习成绩不好的小孩子是没有好日子过的,尤其是还就读于我爸当班主任的班上。
课堂上战战兢兢,回家的饭桌上还得战战兢兢。
不过那时候我已经上了大学,算是出了我爸妈的管辖范围,我刚出,弟弟就进去了。
平时假期回到家私下里我总是幸灾乐祸隔岸观火的问他,
弟弟,半期考试考的咋样,日子好过吗。
对于家庭生活,弟弟似乎看的很开,因为他居然在班级里做起了小生意。周末出学校买一大堆零食,回到学校卖给那些懒得请假出校门的同学。
后来弟弟高考结束,我负责给他选学校选专业。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吧,我给他选了一个离我家很近的大学。
新生报到那天我送他去学校,一边指示他办这办那,一边嘱咐他继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最重要的——周末多去看看独居的姐姐我。
我本以为一个上午的语重心长谆谆教导,弟弟应该开始长点心了。谁知,我刚出校门,他就在学校里把自己的身份证丢了。
我本以为弟弟会这样磕磕绊绊的开始他的大学生活,但是渐渐发现,好像那个初中就开始做生意的弟弟挺会过活的。
比如他练就了一番自己给自己剃头的好手艺,这手艺让我爸艳羡不已,督促我妈也买了电推子在家给他剃头,时不时的还要在电话里向弟弟请教。
再比如,弟弟买了个电饭煲,仅仅是为了在宿舍里自己熬白米粥。
他还会在来我家的时候背上他的床单被套来洗,说是因为嫌弃学校的洗衣机是公用的不卫生。我都没这么讲究。
平时周末一起吃饭的时候我随口问他还有钱吗,他总是说还有,上次兼职的工资刚刚到账。
第一次来成都生活的弟弟,连学校还没有转熟,就开始隔三差五的在春熙路盐市口发传单了,据说还要时不时的去充当监考老师。
根据我的总结,他就是那种看着穷穷的,实际很有钱的人。
我还在成都的时候,弟弟确实按照我当初的嘱咐,时不时的来看我。
周五晚上从他学校出发,骑一个小时自行车过来,顺带在楼下买卤菜,进屋后煮好粥,我就刚刚好那时候下班到家。有一回元宵节,他还特地买了一袋汤圆过来,虽然是一袋五颜六色的儿童迷你小汤圆。
他过来住的勤了,我的次卧也不叫次卧了,而是叫弟弟的房间。
跟弟弟待在一起,我很自在。
他能接住我所有好笑不好笑的梗,他能给我炒蛋炒饭煮方便面。周末见面后问他想干什么,无非就是吃串串看电影,特别容易满足。
写到这,我好像也没写出来他有啥搞笑的。
问问菲,你见过弟弟好几次,你觉得他这人哪儿有意思。
菲从手机屏幕上抬起头,想了几秒,说我也说不上来,顿了顿,又补充一句,但他确实挺搞笑的。
那就这样吧,他就是一个这样的弟弟。